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21讲地球与地图课时1 地球与地图考点一地球和地球仪强化专练1.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正东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一直向东北走答案 C考点二地图强化专练2.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若该地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计划蓄水位可达海拔175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水位时,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岛屿B.a、b、c、d四个居民点中,只有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C.最高水位时,将出现两个小岛,b、c、d三地将被水淹没D.a、b、c、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改为从事旅游业和渔业答案(1)D (2)B命题视角一比例尺的应用(2008·全国文综Ⅱ)读下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 D(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km2 B.0.5km2 C.5km2 D.50km2答案 A变式演练1.北京大致位于115.4°E~117.4°E,39.5°N~41.1°N。
2008年在这里举行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2)若在一张1.1×1.1平方米的绘图纸上绘制尽可能详细的北京地图,应选择的比例尺是()A.1∶200 000 B.1∶100 000C.二万分之一D.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20千米答案(1)D (2)A命题视角二等高线地图的判读与应用(2008·宁夏文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变式演练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为()A.200米B.250米C.300米D.400米(2)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B (2)D命题视角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及判读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反映的是什么等值线的分布情况?分析等值线在A处分布有何特点,试分析原因。
(2)试分析图2中的等值线的类型以及等值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原因。
(3)试分析图3中的等值线在C处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4)图4为“我国积温分布图”,写出图中D、E两处的地形名称并分析D、E两处较周围地区积温高的原因。
答案(1)图1反映的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
A处为大兴安岭东坡,此处等温线向北凸出,反映气温较高,主要是由于大兴安岭东坡陡,寒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岭下降增温所致。
(2)图2的等值线表示的是等降水量线,B位于鲁中山区的东南坡,由于处于迎风坡,该地多地形雨,所以等值线向西北凸出。
(3)图3为太阳辐射的分布曲线,C处是四川盆地,该地是我国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地方,主要是由于C处于川西山地迎风坡,多降水、多云雾,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致。
(4)D为渭河谷地(或关中盆地),E为汾河谷地,两地海拔较周围地区低,受地形的影响地势低,气温高,积温也高。
变式演练3.下图是“某地某日气温及全年降水和昼夜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依据上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判断出M点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①纬度分布②山地走向③昼夜长短年变化④降水量季节变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下列有关本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分布在大陆西岸B.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种植园农业C.棉花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D.有大面积草场分布答案(1)D (2)C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2.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答案 1.A 2.C(2009·广东汕头模拟)水准仪测量法是高程测量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进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进行测量。
据此回答3~4题3.已测得A点的海拔为1 000米,通过水准仪A点标尺的读数为1.38米,B点标尺的读数为0.82米,判断B点的绝对高度和AB两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A.1 000米,1.38米 B.1 000.82米,2.20米C.1 000.56米,0.56米D.1 000.56米,2.20米4.图乙所示为用上述方法测得的某地面高程(单位:米),如果该地降水丰沛,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可能有几条溪河()A.1条 B.2条 C.3条 D.4条答案 3.C 4.B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
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
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①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②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③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④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6.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①日照时数②风速③气温④空气污染程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A7.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经纬网的范围是(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2)图中B点对趾点的地理坐标是。
(3)B点位于A点的方向。
(4)A点到D点的最短距离比B点到C点的最短距离(长或短)。
答案(1)北西(2)(40°S,100°E)(3)东北(4)长8.(2009·江苏南通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1)B位于山顶甲的方向,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3)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虚线所示,请说明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答案(1)正东 0~50米之间。
(2)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
(3)B处。
该处等深线密集,水深;是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
(4)离油港近;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坡度小,工程施工难度小,且油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5)E处有利条件:上游有两个支流,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
不利条件:E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落差小,水能小。
F处有利条件:落差大,水能大;从F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
不利条件:离油港较远,架线线路长,水量比E处小。
课时2 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考点一经纬网定位(绝对定位)强化专练1.读下面区域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的人种和居民信奉的宗教主要是()A.白种人基督教 B.黄种人佛教C.黑种人基督教D.白种人伊斯兰教(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B.没有中国的邻国C.小麦是主要的农作物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答案(1)B (2)A考点二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强化专练2.读下图,完成(1)~(2)题。
(1)上图四条河流中,河口所处纬度在20°~30°之间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河流发源于加拿大境内注入墨西哥湾B.③河流流经广阔的热带雨林地区C.④河流河口附近常受到风暴潮的侵袭D.①、②、④河流中下游地区盛产纺织原料答案(1)C (2)A考点三利用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强化专练3.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
完成(1)~(2)题。
(1)推测P地属于()A.草原区B.森林区C.都市区D.农耕区答案 C(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答案 A命题视角一经纬线定位法的运用(2008·重庆文综)甲、乙、丙、丁分别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途经的4个城市。
读下表,回答(1)~(3)题。
(1)流经四城市附近海域的洋流()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为寒流 D.④为暖流答案 D(2)地处广阔平原之中的城市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3)火炬传递活动当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A.α<β B.β>δ C.γ<δ D.δ>β答案 B变式演练1.下图是世界地图上的一段23°26′纬线。
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陆地,QR为某海域,X为一水库。
据此完成1)~(3)题。
(1)X所在的河流()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次年5月C.该河谷地集中了该国90%的人口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2)下列属于X所在国的是()A.泰姬陵 B.吴哥窟 C.金字塔 D.莫高窟(3)X所在国()A.地跨两大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B.农产品出口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枣椰是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C.全境90%以上是沙漠,世界第一大河是其主要的灌溉水源D.北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答案(1)D (2)C (3)D命题视角二相对定位法在区域研究中的应用(2009·北大附中2月模拟)图中甲、乙两山均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圣地,读后回答(1)~(2)题。
(1)从成因上看,甲、乙两山()A.都是板块相撞而形成的褶皱山 B.都是岩块上升而形成的块状山C.都是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土山D.都是岩浆多次喷发而形成的火山(2)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上看,甲、乙两山()A.山麓地带自然带相同 B.山顶地带自然带相同C.自然带的递变规律相同D.自然带的种类与数量相同答案(1)B (2)C变式演练2.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区域均在我国境内,数字分别表示经度和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