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压缩语段的解题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压缩语段的解题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
【典例导悟】
(2006·全国Ⅰ卷)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 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 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 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 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 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 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 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 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 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 举办。7月29日首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 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 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本届比赛。参 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中 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 比赛。本届奥运会破11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10枚以上的国家, 依次是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17 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枚)、加拿大(10枚)、 日本(10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共和 国只在1952年派团参加芬兰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未获奖 牌。
1、拟写一句话新闻
【理论阐释】
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形式, 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虽然也只标示核心对象的核心 事件,但是一个完整的新闻,一般要具备新闻五要素中的四要 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标题新闻,形式上可以是单句, 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内容上必须体现新闻 属性,应该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
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出来的主要信息 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求结构合理,无语 病。
【典例导悟】
(2008·北京卷)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 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 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 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
(1)抓住说明中心,压缩说明性语段首先必须整体把握, 抓住说明中心及其特点。
(2)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
(3)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各语段的压缩不能 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概括时,要注意分四步:
第一步,通读材料,弄清材料的说明对象。 第二步,抓住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 用、功能等。 第三步,分析材料共涉及哪些方面,准确、简洁的概括。 第四步,据题目要求,推敲表述,概括归纳。
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
注意事项:
(1)要用最简洁、高度概括的语言。 (2)必须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 (3)一般以单句为主,短复句亦可。但不能过长。
概括方法:(1)摘取法。摘取能够概括新闻内容的关键句作为答案。
(2)提要法。即抽取新闻的主要要素,再根据表达需要选取要素加 以整合。 (3)归并法。当新闻主体同时分布在几个语句中时,可采用归类合 并的方法来加以处理。 (4)转换法。如果所提供的新闻材料是一组具体事实或一些分散的 数据,就可采用转换信息的方式,化具体为形象。 (5)导语+主体法.因为导语就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概括时, 要以导语为主,用主体中的关键内容加以补充。 一般形式为:主体事件名称+(必要的)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的的 状态、结果、趋势。
①对材料的理解;
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来自③语言概括与表达。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筛选概括型,新闻型,提取关键 词型,下定义型。具体表现为: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 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提取关键词等。这类试 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 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 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 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 查的一项重点。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压缩成:
(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 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 爱的乐器。
二、新闻类
这类题目可以看作是从记叙类语段的压缩题中分离出 来的命题出现率较高而又稳定的题型,常见的题型有三 种: (1)拟写一句话新闻。 (2)拟写新闻标题。 (3)拟写新闻导语。
2、议论语段的压缩
【理论阐释】
压缩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论点(或话题) 和论据。其次要特别注意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 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和 必要的过渡句。压缩时,重在概括观点,把具体 的材料抽象成泛指通用的道理。 其注意事项有: (1)抓住中心句、过渡句。(2)内容要全面,
不要片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联词,如“然 而”“另一方面”“又”“其次”。
【解析】本题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内容。压缩说明性文字,首先要通 读短文,文中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内容要保留。 第一句中,“是胡琴的一种”说明了二胡的属性,是需要保留的, 而“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等不是本质属性,可以压缩掉。 第二句重点介绍二胡的构造,其中琴杆、琴弦、琴筒、琴弓四个部 分是必须保留的。其中琴筒的构造需要保留限制性的成分“蒙着蟒 皮或蛇皮的”以突出二胡特征。除此之外,如果在琴杆、琴弦前面 也加上修饰限制成分,如“细细的木制”“内外两根”等也可以, 但不能超过字数。第三句介绍二胡的声音特色,其中“声音低沉圆 润” 是直接说明声音特征的,需要保留。最后一句介绍对二胡的评 价“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核心意思,需要保留。
【典例导悟】
(2008·广东卷)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 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 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 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 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 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 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 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 对历史人
压缩语段的解题技巧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 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 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 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 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 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
⑴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 个字)
⑵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 个字)
⑶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 个字)
【解析】本题属于议论类压缩语段题。本段的主体部分 2—7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大众阅读价值的取向变化: 第二句是一点,第三四句是一点,第五句是一点。而每句 的后半句是作者的论点所在,也就是我们可以从每点所在 的后半部分筛选出论点。那就是:⑴满足于感性的获取知 识。(2)满足于猎奇而忽视整体。(3)强调回归传统 而忽视创新。
3、说明语段的压缩
【理论阐释】
说明是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 阐述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性语段的主要信息集中在说明事物 的“特征”上。
压缩说明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被说明事物的要点,即事物的 性质、特点及成因等,压缩时应重点保留。其次,要适当注意 原文段说明方法的使用。
其注意事项有:
【解析】本题属于记叙类压缩语段题。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 读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时间(7月29日)、地点(洛杉矶奥 运会上)、人物(许海峰)、事件(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再次,按照“谁怎么了”的形式概括标题即:中国首枚奥运金 牌诞生。
写说明文字时要注意:展板的主题为关于中国参加第23届奥运 会的情况。所以文字部分要体现出中国的主要成绩。综合以上 主要信息及第四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 名……日本(10枚)”,可以概括为:第23届奥运会上,中 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7月 29日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诞生,得主为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最 终中国获得金牌15枚,金牌榜排名第四。
概括时,要注意分五步:
第一步,找出材料或语段的关键语句,即论题或论点句。 第二步,理清原文的论证思路,注意关联词和过渡句。 第三步,分析论据的特点,若论据是作为证明论点的材料,论 点又鲜明,那么可以直接舍弃论据;若论据用来概括中心论点, 那么就概括论据主要内容。 第四步,将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句综合起来,用关 键词连接起来。 第五步,据题干要求,用通顺、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
筛选概括型的压缩语段就是通过压缩、归纳等方式,概括 出文段主旨,找出主要信息。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概括能力。
筛选概括型语段压缩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 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而不同 表达方式构成的语段,其主要信息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材料的 表达特点,可分为以下表达段的概括:
概括时,要注意分四步:
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也就 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即记叙 文的六要素。
第二步,概括归纳。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切分层次, 概括归纳信息。
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 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存精”。
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 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 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 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 误导着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