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英语翻译特点及成因结题报告
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了四川旅游英语翻译特点:
○1四川着名景区的旅游广告宣传
我们小组利用暑假的时间(2017.06-2017.09),到四川省的峨眉山、邛海、都江堰的离堆公园以及绵阳的北川县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主要的调查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A.指示、警示路牌的翻译
“离堆”又名乌尤山,是两千多年前蜀守李冰的治水工程遗迹,在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其路标指示牌中,其中有这么一句翻译:“and Mahao River was dig at that time”这里是明显的翻译错误,因“dig”一词在此是表达的被动语态,正确形式应该是“dug”,而此类翻译错误还出现在一些交通道路的指示牌上,如成都青白江城区高速公路的路牌上“青白江东站”的英文翻译是“Qingbeijiang East Station”和在塞纳湖-运动公园的警示牌中的“水深危险”的英文翻译是“Water Depth Risk”。
出现了这些翻译错误现象,经过小组讨论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翻译者的语言功底不够好,受本土方言、文化影响较严重,导致“乱用词”、“用错词”情况的出现;二、在翻译中大多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在翻译时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语言比较流畅易懂,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但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国家的读者也照样似懂非懂,我们认为应该需要加注释说明其文化渊源及如此翻译的原因。
比如说宜宾的最具特色的传统名小吃之一“燃面(Burning Noodles)”就应该注明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Burning Noodles”。
此外,在一些文明标语中,如“芳草青青,足下留情”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则运用了意译的方法,译者从意义出发,只将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对细节要求不是很严格,原文和译文体现了较大的文化差异,用符合译入语言规范的方式重现原句的意义,我们认为译后的语句言简意赅,但是不能凸显原句的意境,不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类似的情况如“禁止垂钓(No Fishing)”“严禁划船(No Boating)”“严禁下湖游泳(Swimming is prohibited)”等许多的警示标语都采用了这个方法。
当然,在这些着名景区中也有颇多的及其讲究的翻译,如中国的佛教名山—峨眉山的各种旅游翻译。
B.
a.特色产品
经过我们小组的走访调查及采访相关店家,我们了解到了关于最具羌族特色的特产-北川马槽酒(Manger Wine)的许多知识。
马槽酒取水于马槽荞花岩山泉,水质优良,独具特色,产品远销国内外,备受消费者青睐。
羌人利用得天独厚的“马槽”地理位置,用自己生产的
玉米、黄豆、荞麦青稞等等,才得以酿造出如此美酒。
同样我们也发现了“马槽酒”的翻译
为“Manger Wine”,此处运用了直译的方法,体现了“马槽酒”的由来及羌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此外,在北川县的羌妹子特产店里面,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的特色产品,如“张包蛋(BeiChuan Characteristic eggs)”、“北川老腊肉(BeiChuan old bacon)”、“苦荞面(Buckwheat noodles)”、“妙善行(Miao Shan Xing)”、“羌山雀舌(Qiang Shan Que She)”等许许多多的特色产品。
这些特产名称的翻译有的采用意译,如“张包蛋(BeiChuan Characteristic eggs)”,让游客一目了然;有的采用了音译,如“妙善行(Miao Shan Xing)”;而“羌山雀舌(Qiang Shan Que She)”除了采用音译的方法之外,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Figure Of Speech)之一-明喻(Smile)来表明这种珍贵绿茶的与众不同。
“雀舌(Que She)”,是因其茶芽鲜嫩,泡开后芽头饱满丰盈,外形娟秀,水中逸动,色泽翠黄鲜亮,观之宛若鸟雀灵舌,故博得美名。
而译者想要保留其文化本源特色,因此采用了汉语拼音的翻
译方法,既凸显了此绿茶的特点及优点,也体现了中国汉语用语精准,每一个汉字都是经过
仔细推敲才得以运用的特点。
○3四川饮食与西方饮食翻译对比
A.四川的饮食文化:体现四川饮食文化特色的主要以川菜为主。
a.菜品:川菜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处于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四川的食材丰富多样,加上川菜讲究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使得川菜具有特色。
川菜以善用麻辣调味着称,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
b.饮品:茶与酒
四川自古盛产好酒,酒造就了蜀人的豪爽的性格。
巴山蜀水,既产名茶,也多好水,为饮茶习俗的流行提供了条件,也造就巴蜀地区尚茶的文化。
c.四川饮食文化
由于四川饮食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川菜及饮品的翻译名的由来:
翻译方法大概可以有以下几项:
一,主料或面点类别+配料
夫妻肺片: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
苦荞面:Buckwheat Noodles
二,味型+主料/配料或主料/配料+味型
鱼香肉丝:Fish-flavored Shredded Pork
五粮液(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Wuliangye
三,烹饪方法+主料(+配料)
水煮肉片:
Boiled Sliced Pork in Chili Sauce
剑南春:JianNanChun(春,在古时候是一种酿酒方法)
四,地名+主料
川北凉粉:Northern Sichuan Bean Jelly
宜宾燃面Yibin Burning Noodles
梓潼酥饼:ZiTong Shortbread
郎酒:LangJiu
剑南春:JianNanChun
五,按既有译法(+注释)
麻婆豆腐:Mapo Tofu(传统翻译法: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由于清朝年间的传说)
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
B.西方饮食文化
西方国家饮食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强调食物的原汁原味,因此在烹饪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多考虑其因素,就没有川菜的多。
主要有以下命名法:
一、烹饪法命名:
Roast Turkey
Smoked salmon
Slow cooker aubergines
Devilled prawns & corny polenta
二、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命名:
Lobster Thermidor
Tilapia
Stone soup
三、配料命名法
Sirloin steak
Chilli con carne recipe
Lemon Myrtle chicken wings
四、地名或人名命名法
New York Strip
Scotch broth
Anna potatoes
○4关于四川旅游英语翻译的问卷调查统计
在搜集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旅游英语翻译的资料和文献(2017.05-2017.06),及到部分旅游景点走访调查(2017.06-2017.09)研究后,我们小组制作并发放了关于“四川旅游英语翻译的问卷调查”(2017.09),调查内容及数据显示如下:
关于四川旅游英语翻译的调查
12.5%
87.5%
29.81% 21.15% 40.38% 39.42%
4.81% 7.69% 61.54% 2
5.96%
40.38% 10.58% 49.04%
13.46%
86.54%
52.88%
39.42%
33.65%
69.23%
0.96%
61.54%
38.46%
游客都去过四川的多个着名景点,如峨眉山,九寨沟以及青城山等,人数所占比例都接近30%;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大约5%的游客会一直关注景区英语翻译问题,也有将近50%的游客在旅途中没有注意到翻译错误问题,只有接近10.6%的游客经常发现某些景点存在翻译误区;据调查数据显示,造成翻译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几种,约52.3%的游客认为“逐字翻译,部分表意不清”造成翻译有误;约39.4%的游客认为是由于“拼音英文混用,不伦不类”造成的;还有约70%的游客认为是由于翻译“过于中式化”。
此外,在翻译当中61.54%的游客发现景点翻译中多用缩略词,38.46%的游客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经过我们小组讨论,由于我们的问卷调查面向的是社会全体人员,可能每个参与者的文化程度不同,旅游途中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会持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同数据的出现。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参与人数较少,问卷调查的问题较少,涉及范围较窄等。
注: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搜索引擎与网站及应用程序
参考资料,文献:1.时事出版社《巴蜀文化》林军张瑞涵编译
2.四川民族出版社《巴蜀文化论集》
3.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四川英语导游-翻译、创作与讲解》朱华
4.《中西饮食差异文化研究》王娜河南大学2013-04-11 搜索引擎与网站:1.
2.
3.
4.
5.
应用程序:问卷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