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
(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登基时才8岁,却聪明伶俐、十分果断,对匈奴的政策十分得当。
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足足减少了3倍,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可惜,公元前74年6月5日,昭帝于未央宫暴病而死,这位有望为中兴之主、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21岁,在位13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5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
谥号“孝武”,厚葬于茂陵。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
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安葬于阳陵。
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
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好。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
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
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
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
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
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5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子(次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死时年仅24岁。
谥号“孝惠”,葬于安陵。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7岁的刘盈被立为太子。
当初,高祖宠幸戚夫人,戚夫人有一子名曰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祖,汉高祖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便想废刘盈。
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依张良计,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刘邦惊觉太子“羽翼已丰”,才打消废太子的念头。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四月甲辰,高祖在平定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崩,享年62岁。
五月丙寅,十七岁的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
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期间大权掌握在母亲吕后之手,司马迁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后本纪。
汉惠帝受到母亲极大的压力,且在茅厕见到戚夫人成了“人彘”惨状,最后抑郁而终。
惠帝七年(前188年)八月戊寅,惠帝崩于未央宫,享年仅24岁。
九月辛丑日,葬于安陵。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前195)
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
汉族。
其父刘煓(刘太公),字执嘉,生有四个儿子(刘伯,刘仲,刘邦,刘交),刘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所率义军率先攻入秦都咸阳,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定陶城边的汜水北岸称帝,7月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登基后,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
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8年。
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后世多称为汉高祖。
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
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属羊。
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汉民族实际奠基人、旷世难出的伟大帝王、中华人文始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开国皇帝。
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
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
定都
咸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嬴政自以为是的认为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汉孺子刘婴(5年—25年)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
即位时才2岁。
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1月4日)
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孙,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子。
刘欣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
于10月迎立年仅8岁的刘衎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
”在位6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
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成阳市西25里处)。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
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
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
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
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汉成帝是“赫赫有名”的。
历史上对他的定评是“湛于酒色”。
他自甘堕落,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成帝刘骜生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属蛇。
他是汉元帝刘奭做太子时与王政君生的儿子。
“骜”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连猪狗都不如。
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便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5年—公元前33年)
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共15年,他属马,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
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
3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
霍光死后,公元前67年5月(农历地节三年四月),刘奭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48年1月(农历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5年,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3岁,葬于渭陵,谥号为孝元皇帝。
公元4年,刘衎尊其庙号为“高宗”。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
本名刘病已,字次卿,他是汉武帝刘彻嫡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子、史皇孙刘进之子。
汉宣帝刘询因少遭不幸(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流落民间,察知民间疾苦,所以即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
刘询为人聪明刚毅,高才好学,为政励精图治,史称“中兴”。
然而汉宣帝刘询从出生到即位,再到亲政,既坎坷多难,又极富传奇色彩。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但却没有挽回西汉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