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苗木培育油橄榄苗木培育的方法:嫁接、扦插、压条和播种育苗等。
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是嫁接、扦插。
压条繁殖是可行的方法,因其繁殖数量少,不满足生产上大量需要。
播种繁殖,由于实生苗大多不能保持原品种特性,生产上只能选用一部分优株,一般把实生苗作为嫁接砧木。
第一节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工作的成败和苗木质量。
选择育苗基地必须注意以下条件:一、源与交通苗木培育地(称苗圃),苗圃要具备较好的水源,水量能保证旱季苗圃灌溉的需要。
苗圃应建立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于肥料和苗木的运输。
二、土壤苗圃地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为宜。
土壤粘重或才开垦的荒土以及地下水位在一米以内,都不宜用作苗圃地。
苗圃地选好后,要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
如增施有机肥,酸性土应施石灰,粘土要渗沙改造,要建立排灌系统。
三、坡向及坡度山区建立苗圃要选条件好的阳坡,坡度在 5 度左右,并应改造为梯地。
四、病虫害情况调查选作苗圃的土地,每平方米面积的土壤中,蛴螬、地老虎、蝼蛄等虫口数量超过 5 头,不能用作苗圃。
若要选用必须作好防治工作。
油橄榄易感染青枯病,凡长期种植洋芋、蕃茄、海椒等茄科作物的土地,不宜作苗圃。
第二节砧木的培育一、砧木的选择砧木的选择是培育优良苗木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嫁接繁殖油橄榄的砧木有栽培品种的本砧实生苗。
近缘野生种有:尖叶木犀榄、白蜡、桂花、滇橄榄、流苏、女贞等。
其中较好的是载培品种的实生苗和尖叶木犀榄。
尖叶木犀榄(Olea ferruginea Royle)是凉山州乡土树种。
分布在木里、盐源、盐边、冕宁等县。
以木里、盐源分布较多。
尖叶木犀榄别名“岩刷子”,系小乔木,高3—10米;枝园柱形,灰褐色,粗糙;小枝近四棱形。
叶革质,狭被针形至长椭园形,长4—8.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凸尖,基部渐窄或楔尖,上面光亮,背面密被锈色鳞毛,全缘,背卷,中脉上面凹入,背面突起,侧脉不明显,叶柄长3—5毫米。
花为腋生园锥花序,花序长约2.5 厘米。
果为宽椭园形或近球形,长5—7毫米,径4—6毫米,成熟果暗褐色或黑色。
尖叶木犀榄集中分布在海拔1700—1900米的山坡地带。
常与云南松、云南油杉、栎树(栎属2—3种)、山荔枝、清香木、常梨、马桑、马甲子、栒子、野花椒、小叶柿、救军粮、羊蹄甲、非洲铁仔等植物伴生。
在植物群落保护比较好的情况下,常属第二层,在半山坡或山麓的灌丛中,常属第一层,在比较空旷的地方,或已被开垦为农田的地边上,有单独生长的大树,树高达10米。
尖叶木犀榄与油橄榄同属,是亲缘极为相近的一个种。
用尖砧嫁接油橄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
试验证明,尖叶木犀榄同30余个油橄榄品种嫁接,均获得良好成效。
培育的嫁接苗一般3—5年进入开花结实期。
5年生树单株最高产果达59公斤。
尖叶木犀榄嫁接油橄榄具有:成活率高、抗旱耐腐性强、早花早实、丰产等优良特点。
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又名水白蜡树。
它与油橄榄同科。
用其作砧木嫁接油橄榄具有:耐水湿、抗根腐的特点。
白蜡树繁殖容易。
在芽萌动前采条扦插,成活率在90%以上,故名插蜡树。
凉山州米易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用白蜡树作砧木,用卡林作接穗培育的嫁接苗,15年生的大树,虽然疏于管理,但仍然年年开花结实。
二、种子特性油橄榄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休眠期一年左右。
采用休眠种子插种,发芽期拖得很长,难于管理。
经试验:用青熟果除去果肉,洗净种子,不经晾干贮藏,立即播种,一个月左右即开始发芽。
三、催芽油橄榄种子外壳坚硬,一般种子含种仁一粒一胚,也有多胚种子。
有的因种子发育不良而成秕粒。
播种用的种子,要能获得优良的发芽率,获得更多的健壮苗。
对种子进行20 —30% 浓度的盐水选种。
然后将种子在凉水中浸24 小时,移至45 —47 ℃热水中浸5 —7 分钟,再移至56 —58 热水中,随时搅动,如15 分钟内水温仍有50 —54 ℃,即可取出,15 分钟内水温降至50 ℃以下,可待水快凉时捞出阴干。
这对防止线虫的发生十分有效。
油橄榄种子播种前用草灰5 —7.5 公斤加水50 公斤,将种子淘洗干净,用干净粗河沙(颗粒直径0.01 —0.05 厘米)进行沙藏。
也可先将种子用常温水浸泡1 —6 天(每天换水一次)后沙藏。
不采用沙藏催芽,用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处理后播种的,也能获得好效果。
沙藏方法:用一木箱(大小按种子多少而定),先放一层河沙(沙含水分不超过5% ),厚约5 —10 厘米。
然后撒上一层种子,厚 2 厘米左右,再撒一层河沙厚约 5 厘米,依次类推,直至将种子藏完为止。
最上一层河沙厚为 5 厘米。
层积高度不超过40 —50 厘米,沙藏过程中,每隔3 —5 天,用筛子筛出种子,把沙的含水量调整到 4 —5% (即用手捏时能成团,手放开后散成几块)。
然后,依原样沙藏(此为层积沙藏)。
经过30 —60 天后,种子开始裂口,待裂口数达到10% 以上时,即筛出播种。
青熟果种子,沙藏30天左右,种子开始裂口,裂口率高的可达20 —30% 。
因此,沙藏时要求每隔2 —3 天就应翻筛一次。
四、播种苗床的土壤要整细,施足底肥(有机肥为主),按一米的宽度,作成高床,床面精细平整。
将裂口的种子和未裂口的种子分开,均匀地撒在床面上,每平方米撒1000 —1500 粒。
种子上面用细沙土复盖,厚度1 —1.5 厘米,上面铺一层稻草或松针。
幼苗出土后每10 —15 天,喷一次1 —2% 浓度的波尔多液。
播种时间以夏末秋初为宜,或者干季末雨季初进行。
鲜种随采随播,不受时间限制。
五、苗床管理和苗木移栽播种后,苗床温度要求在20 ℃左右,过低过高不利于发芽。
苗床湿度要求10 —15% ,普遍发芽后,湿度可增加到20% 。
湿度过大会使发芽慢的种子腐烂,或者导致幼苗发生根腐。
苗床灌水时要防止幼苗倒伏和苗床土壤板结。
种子发芽后应将土表盖草揭去,同时撒一层鲜草灰。
当苗木长到10 厘米左右,或 4 — 5 对真叶即可移栽(采用芽苗移栽也很好)。
移苗地土壤应肥沃深厚,易带土团,过沙的土壤会给起苗带来困难。
为了便于嫁接,株行距不得小于15 —25 厘米。
幼苗成活后加强除草、施肥、松土管理,对苗干10 —15 厘米以下的枝条、萌芽要随时注意剔除,保持苗干光滑,利于嫁接。
第三节:嫁接为了使苗木提前嫁接,可采用摘除顶芽的措施,促进幼苗基径迅速加粗。
办法是当幼苗长到20 厘米时,将顶芽剪除。
基径粗度达到0.5 厘米时即行嫁接。
1 、接穗的选择:接穗应从开花结实、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采醛采取部位应在树冠外围中、上部,枝条粗细,可参照砧木大小,但必须是腋芽饱满完好的一年生营养枝。
2 、嫁接时间:条件好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我西昌以春季和雨季初期为好。
春季当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
雨季初期嫁接,要防止雨水渗入嫁接口影响成活率。
3 、嫁接方法:笼统的讲,凡是果树采用的嫁接方法,都可以用来嫁接油橄榄。
但是常用的方法有枝接、芽接。
枝接短穗腹接:方法是,深削接穗。
选一年生枝条,从芽一侧叶柄基部下刀,削一平直斜面(削面深达木质部,呈马耳朵形),长1.5—2厘米,下端反面削一刀呈45度角度。
上端离芽0.5 厘米处剪断。
砧木,在离地面5—10厘米处,选一平滑部位,纵削一刀,削穿皮层不伤木质为宜。
削面长2—2.5厘米,所削皮层不脱离砧木。
然后,立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削口皮层内,靠一侧形成层对齐,削口皮层贴盖在接穗之上,用塑料带捆紧,将接穗顶端切口封好,以防止接穗失水干枯影响成活。
嫁接要:深削接穗、浅削砧。
长穗腹接:方法是,在接穗正面只削去皮层,不伤木质部,削口长1.5—2厘米,背面下端削一刀呈45度。
砧木光滑处,纵削皮层不伤木质部,长2—2.5厘米。
将接穗插入砧木削口内,对准形成层,用塑料带捆紧。
接穗带芽2—3个,接穗长3.5—4.5 厘米。
嫁接要点:浅削接穗、浅削砧。
皮下接:方法是,将接穗削成一单面长舌状,削面深入木质部,削面长1.5—2.5厘米。
砧木在离地面5—10厘米处剪断,削平,选一光滑面纵切一刀,深达木质部,切口长2—3厘米,用刀挑开皮层,将接穗插入,用塑料带扎紧,封好接穗顶端。
芽接工字形芽接:方法是,在接穗上选择充实饱满的叶芽作接芽,芽片大小根据砧木粗细而定。
芽片长0.5 —1 厘米,宽0.5 厘米,带叶柄。
取芽时,在接穗上取一块和长方形或方形带芽芽片。
然后在砧木上选一块光滑处,按芽片长度上下各横切一刀,再在中间纵切一刀形如工字,切口深达木质部,沿纵切口用刀把皮层向左右两边挑开,将芽片嵌入,用塑料带捆紧,露出芽头。
环状嵌芽接:方法是,将接穗采用环状剥皮法,把带芽皮层环剥下来(环剥皮层带芽1—2对),按其环剥长宽度,将砧木皮层剥开。
把环状芽片贴入,左右复盖,以露出芽头为宜,用塑料带捆紧。
4、嫁接后的管理:嫁接成活率的高低与管理有密切关系。
嫁接前对砧木要进行松土除草,施足水肥。
嫁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
灌水时要防止水分侵入接口。
嫁接口以下砧木上的萌芽,要随时注意剪除,嫁接口以上砧木上的主枝,侧枝的顶芽要切除。
当接穗萌芽后要及时断砧,断砧可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嫁接口上方10厘米处剪断,这样有利于将新芽绑扶在断桩上,让其直立生长。
新芽长至20—30厘米,进行第二次剪砧,这次主要是将保留下的断桩从嫁接口处全部剪除。
以利于嫁接口愈合。
嫁接苗长到一米高时,进行断顶,选留 2 —3 对芽继续生长,培养成主枝。
其外的萌芽或者已抽发成枝的,要陆续进行短剪,逐步剔除干净。
最终只保留 2 —3 对主枝。
当苗木离地面5 —10 厘米处的茎径达到1厘米左右时,即可出圃定植。
定植时间以春季为主,灌溉条件差的地方,定植时间可推迟到雨季初的6月。
第四节:扦插扦插繁殖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苗木,而且植株品种特性稳定,结果早,收益快。
加之,取材容易,已成为当今繁殖油橄榄的重要方法。
1、扦插床地的选择:扦插床地应该选择避风、向阳(能自然遮荫或设荫棚)、排水良好的环境。
2、扦插床的设置:插床可用砖砌或挖土床。
床宽一米,深80 —100 厘米,长度视地形和需要而定。
床面平行,床底筑成稍向一端倾斜的鱼脊形,并在低端开设通往床外的排水孔。
在床内由下而上分层铺设干稻草,每层厚约10 厘米,用力压实踩紧,加灌猪、牛粪水(每平方米约5 公斤),直至40 厘米厚。
然后加铺一层马粪或羊粪。
厚10 —15 厘米,仍踩紧压实,浇灌猪、牛粪水。
再分层铺设干稻草到80 厘米厚为止(无稻草可改用麦杆、玉米杆等),最后在上层铺盖一层整齐的稻草,上面铺一层细孔筛筛去泥沙,大小约小米粗细的紫色硬粒石骨子(颗粒不宜过小和过大)、粗黄砂、红砂或粗河沙。
厚度10 —15 厘米(颗粒细,厚为10 厘米;颗粒粗,厚为15 厘米)。
插壤用0.1 —0.3% 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