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XX区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近年来,XX市XX区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走出一条富有XX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起点上,XX区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XX。
突出目标引领,激扬XX志气。
紧扣省、市工作要求,以“五个迈上新台阶”为重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三五”规划“七大战略”,不断创新创业创特色、提速升位快发展,进一步厚植XX优势、展示XX担当。
继续保持奋勇争先斗志,抢抓增创优势战略机遇期、产业转型全面攻坚期、崛起振兴加速推进期“三期”叠加机遇,始终比别人用更多心、吃更多苦、流更多汗,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XX平均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心城市东部新城区、市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宜居宜业生态新名片,加快建设有更广代表性、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的全面小康。
夯实产业根基,提振发展底气。
产业是城市的骨骼,我们将积极策应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具有XX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铸强工业筋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强攻招商、猛扑项目,重点打造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单打冠军”,深入开展南北园区合作共建,力促开发园区综合排名大前移、外资和项目大突破、产业特色和平台载体大提升,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开票销售年均增长10%以上。
做特现代农业。
依托省级农业园区,优化设施果蔬、特色水产、优质稻米、高效经作等产业布局,加快农业“三品”创建和十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家庭农场为农服务“XX模式”,推进“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走好现代农业发展的XX路径。
精耕三产市场。
巩固提升传统商圈,统筹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大健康产业、信息技术、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智谷软件园集聚优势,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电商和大数据等新型业态发展,不断激发服务业态新活力。
注重功能品质,汇聚城市人气。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全会关于城市工作专题部署,对照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全面融人XX“一体两翼”城市发展布局。
推进泰姜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实施328国道快速化改造、229省道改扩建等重点交通工程,畅通路网大动脉、迈入动车新时代,全方位融人XX“半小时交通圈”、宁沪杭半日工作圈。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紧扣生态宜居的旅游度假养生基地定位,构建以XX主城区、溱潼、蒋垛小城市、特色小镇
为重点的“1+2+N”城镇发展格局,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形成城镇建设新的亮点。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着眼精致秀美、三水特色,引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理念,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持续开展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建成一批生态公园、景观游园,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加快城乡一体发展。
坚持城镇化、新农村协同并进,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传承特色风貌、展示风土人情,保持镇村环境长治久洁、宜居宜人,让XX大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气。
放大特色优势,彰显品牌名气。
进一步做强XX特色品牌,提升XX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做强生态品牌,持续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突出抓好节能减排、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深化生态创建,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保持空气清新、水体清澈、环境清洁、绿意充盈,打造安居乐业福地。
做强旅游品牌,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坚持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大溱湖生态旅游发展极核、城区历史文化旅游区、宗教禅修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一核三区”格局,打造休闲度假胜地。
做强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放大省XX中学、省XX二中等名校示范效应,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擦亮“教育之乡”金字招牌,打造成长成才基地。
做强建筑品牌,发挥“建筑强区”品牌效应,抢抓“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机遇,开拓境内外高端市场,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建筑集团,壮大XX建筑大军规模,跻身“中国建筑之乡”行列,打造勤劳致富宝地,让老百姓共建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