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 班级管理教材

专题三 班级管理教材

步明确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二)班级的含义
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 根据学校的安排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 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就是 “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 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三)班级的特点
▪ 1.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 ▪ 2.班级的划分和编组遵循一定的规律。 ▪ 3.学习性 ▪ 4.依赖性(不成熟性)
▪ 3、从班主任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来看:班主 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石。
▪ 4、从班主任与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关系来看, 班主任是各方面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协调 者。
(三)班主任的职责(详见《中小学班 主任工作规定》)
(四)班主任的能力素质要求
讨论:是不是每位教师都适合做班主任? 班主任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在哪里?什么样 的老师才能做好班主任?
➢ 让学生接受制度并自觉地按照制度要求去做。
▪ 制度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 展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含义:(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 阶段):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具有明 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 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2.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有健康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多数同学卫生意识差,吃过的零食和包装袋,以及透 明胶带等到处乱扔。
上课时,经常要停下来强调纪律,课堂教学被多次打断, 影响了教学效果。
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总喜欢下去溜达一圈,从厕所逛到 小店,往往是在上课铃响后或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才陆 续地走进教室,嘴里虽然喊着报告,但还不等老师同意就 直接冲进来。
4.目标管理方法
(1)含义:通过目标设定来激励和调动班级成员 积极性的方法。
(2)要求:
▪ ①目标一致性;即目标管理中的目标要和学校目 标和班级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 ②目标内容要有主次和实施的先后。先解决普遍、 迫切的问题,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个别学生身上;
▪ ③目标评价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5.情感沟通法 (1)含义:建立健全、灵敏的沟通结构,实现师
只是希望你学习的时候,多点信心,那会给你 带来更优秀的成绩;在你工作的时候,多点宽容, 那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同学支持,那样,生活会更 令人感到美好!
▪ 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要善于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 增加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案例:当老师在教学时,小山和小金正说 笑着
▪ 老师就用眼神注视他们,停了一会,然 后才继续讲课。当老师注视他们时,他 们可能停止说话,但如果他们继续说话
▪ 在中等生的眼中,班主任更不合格,因为他们 发现,班主任要么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要么 纵容后进生,对自己总是不闻不问
(二)班主任的地位与作 用
▪ 1、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 学生全面发展的直接教育者和责任人。
▪ 2、从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 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
1.思想道德素质
(1)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正确的政治
方向,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 质。
(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3)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专业素质
(1)知识: 首先,要掌握系统、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 其次,要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
等相关学科知识; (2)能力
专题三 班 级 管 理
教学目标和要求:
▪ 知识目标: 1、了解班级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班主任的概念、作用及职责,掌握班主任应
具备的能力素质。 3、了解班级管理的概念、功能,内容,掌握班级管
理的原则和方法。 4、了解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 5、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和班级日常管理的要求和方法。 ▪ 能力目标:结合教育实践,熟悉班级组织建设和日
班级组织建设案例 :
▪ 案例背景 本学期,刚开始接手这个班时,据其他老
师反映,这个班很难管,有不少问题学生, 思想差,成绩差,纪律差,自由散漫,学 习态度不够端正。当我经过一周时间的接 触后发现果然如此。虽然开学前做好了思 想准备,但我感觉要带好这个班,压力还 是很大的。
▪ 案例描述
开学的一周内,值日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和职责(值日 表已经在备课班时就已经张贴在墙上且开学第一天班会课 当众宣读),对于初三的学生,我感觉哭笑不得。
各个方面去
3.自主管理方法 (1)含义: 指班级管理者让班级成员依据教育目
标的要求以及自己和组织的特点,独立自主的管 理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 (2)要求: ①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②让学生自定班规 ③试行班委竞选制、班干部轮值制 ④班级事务实行“包干负责制” ⑤实行“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考核制” ⑥建立“班级教导会”
▪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发挥模范榜样 的作用
▪ 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并且保持稳 定
▪ 3)发展性
▪ 制度内容应以正面引导为主,不要一条条都 是“禁止”、“不准”。
▪ 制度的制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制度制定前后,应发动学生讨论,在民主协商的 基础上定型,以保证人人了解并提高遵守的自觉 性
7、全员激励原则——平等 8、教管结合原则——教育性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方法 3.自主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方法 5.情感沟通法
1.制度管理法
(1)含义:指班级管理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并 运用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
(2)要求:
▪ ①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 义。
▪ (3)各种类型的小组。学习小组、活动小组, 劳动小组,少先队等。
▪ (4)值日班长。 ▪ (5)班级学生会议制度。
▪ 班委会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 得力助手。
▪ 选拔班干部 ▪ 1、坚持标准 ▪ 2、民主选举 ▪ 3、班干部应有任期 ▪ 4、班干部应当具有广泛性 ▪ 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 1、注意对班干部的培养和教育 ▪ 2、具体指导和放手工作相结合
交际双方的理解=语调(38%)+表情(55%)+有声语言(7%)
课堂练习: 分别“怀着胜利的喜悦”、“干巴巴的确认”、“漫
不经心”等情绪说下面两句话:我们班在比赛中获 得第一名。你们作业完成的很好。
▪ 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操行评语)
案例:人性化的评定
细看班级,发现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你的痕迹: 黑板报里有你每次的辛苦,班级论坛有你的才艺, 教室清洁的环境里有你的付出。你用你的真诚和 多才多艺在班中写了厚重的一笔,七三班因为你 而骄傲!
▪ ②严格要求,认真检查监督。 ▪ ③执行规章制度要反复训练,形成习惯,把执行
规章制度和规则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民主管理方法
(1)含义:指班级管理者广泛发动被管理者积极 参与管理活动,以完成各项任务的管理方式。
(2)要求:
▪ ①班级管理者要具备民主管理的理念 ▪ ②用平等的人际关系替代有等级的人际关系 ▪ ③充分发扬民主,努力把班级的民主管理渗透到
▪ 二是指动态的组织活动,即把一个松散的群体, 凝聚成一个组织、再进而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为集 体。
(二)班级组织建设的一般过程 ▪ 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 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 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三)班级组织结构的建设 ▪ 1.班级目标建设 ▪ 2.班级组织机构建设 ▪ 3.班级组织规范建设
返回
组织管理能力
▪ 晨会活动
▪ 班级例会
▪ 少先队中队,团队活动
▪ 班级主题活动
3.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艰辛,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具有乐观、自信、 自律的良好人格品质,善于进行心理的自 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
三、班级的组织建设
(一)班级组织建设的内涵
▪ 一是指静态的组织结构,即建立起班级组织结构, 包括组织目标、组织规范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
分析与思考: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 集体?
▪ 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含义? ▪ 班级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是什么? ▪ 如何理解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总结与反思
(一)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方向
2、全面管理的原则——学生的全面发展
3、自我教育原则——自主 4、系统教育活动原则——活动 5、立体教育网络原则——全员 6.平行管理原则——集体和个人
子交到你手上,他就放心了,当然放心就 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就得找你。
不同学生眼中的班主任
▪ 在成绩优异的学生眼中,班主任总是过于保守, 因为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好,可班主任总是 鞍前马后的“照顾”;
▪ 在后进生的眼中,班主任尤如一位暴君,天天 将自己挑剔的眼光投给自己,一旦自己有点小 过小错,总是被班主任当作大事处理;
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能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实践。 ▪ 情感态度目标:初步形成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角色
意识,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技能,增加对班 级管理工作的热爱之情。
拓展阅读:
▪ 檀传宝著:《德育与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年版。
▪ 李学农主编:《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 5.教育性
▪ 6.社会性
▪ 7.组织性 ▪ 8.双重性质的组织
二、班级管理者——班主任
(一)含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
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 工作的教师。
不同人眼中的班主任
▪ 在学校管理者眼中,与学生有关的任何事 情,班主任都是应该负责任的;
▪ ▪ 在学科教师眼中,班级是班主任的。 ▪ ▪ 在家长眼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父母官,孩
①社交能力 ②生动的艺术表达能力 ③缜密有方的组织管理能力 ④机智灵敏的应变教育能力 ⑤分析研究能力 ⑥网络开发利用的能力
①社交能力 ▪ 深刻敏锐的观察力 ▪ 广泛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