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1、我们会和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际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三、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四、社会化对一个人的影响。
1、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2、能力不断提高。
3、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4、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5、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六、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七、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
九、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塑造健康的人格。
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正面影响: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2、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3、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4、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6、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8、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负面影响:9、网络是把双刃剑。
10、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11、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12、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生活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三、怎样理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1、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2、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
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
3、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四、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献言献策。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社会秩序的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二、社会秩序的种类。
1、社会管理秩序。
2、生产秩序。
3、交通秩序。
4、公共场所秩序。
三、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四、社会规则的含义。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五、社会规则的种类。
1、道德。
2、纪律。
3、法律。
六、社会规则的作用: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七、社会规则怎样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遵守社会规则的作用。
)1、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2、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八、社会规则怎样保障了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作。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九、自由和规则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十、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十一、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十二、他律的意义?1、有利于遵守社会规则。
2、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十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1、怎样维护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工作。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2)另一方面要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怎样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献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一、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三、文明有礼的含义。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四、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五、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六、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七、诚信的重要意义。
(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八、怎样做到诚实守信?1、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
我们应遵循伦理道德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的异同。
共同点:1、都是违法行为。
2、都危害社会。
3、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同点:1、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2、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受到的处罚方式不同)3、违反的法律法规不同。
三、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四、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五、违法行为的种类。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六、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
2、妨碍公共安全。
3、侵犯人身权利。
4、侵犯财产权利。
5、妨碍社会管理。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七、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八、认识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九、认识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十、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十一、民法总则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4、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5、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十二、刑法的作用。
刑罚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他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十三、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十四、1、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十五、刑罚的种类。
管制主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刑罚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注: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拘留:行政1-15日拘役:刑罚处罚1-6月罚款:行政处罚罚金:刑罚处罚十六、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称为形事处罚、形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十七、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十八、遇到侵害应怎样依法求助?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