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基础知识一: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半球、半球,位于亚洲的,太平洋的。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带,无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GG0多千米,邻国个(东朝鲜;北,东北、西北,西北哈、吉、塔;西部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差异);最东是与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濒临海域有(从北到南):、、、。
领海水域面积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平方千米;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二、中国的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包括自治县、自治州、市)、(乡、民族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
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8~9页图1.7)三、中国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GG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亿,占世界人口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增长速度,人口分布特点:。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
②掌握计算人口的密度的方法:人口密度=2、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东多西少:我国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至云南省的。
四、中国的民族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个民族,其中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1.5%,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5%,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练习: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形的特征:(1)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织,山地面积广大。
①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②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气候(气温、降水)、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③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④弧形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⑤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2)主要地形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我国的主要名山有:台湾山脉主峰:玉山,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1)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2)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3)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占33%为多,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山区多自然灾害。
如: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练习:填写五类地形名称第二节:我国的气候1、我国气温的特点:⑴冬季南北温差大(约50℃),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⑵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气温普遍偏高,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⑶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类型有五带一区:(南→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高原气候区;②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2、降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例: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3、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例: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山高原气候。
(3)大陆性气候特征: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果有: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蕉。
4、特殊天气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八年级(上)地理第三、四章基础知识提纲第三节:中国的河流1、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等。
2、外流河与内流河内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流经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水量主要来自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
所以内流河大多属于季节性河流。
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流经的区域称为外流区。
水量(1)长江水系特点a.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最终注入东海。
b.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
c.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从沪入东海,全长六千三。
(共流经11个省区)d.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源头——宜昌——湖口——入海口)e.上游至下游流经的地形区依次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 上 游河段( 金沙江 段和 三峡 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阶段开发较少。
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 宜宾 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4)主要灾害: 洪涝 灾害洪涝发生原因:①夏季 降水 集中,汛期长、水量大;(自然原因)②中游 围湖造田 、占用河道;(人为原因)③中上游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人为原因)治理措施:①加固 江防大堤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 水库 ; ②保持 水土 ,禁止 过度放牧 , 退耕还林 、还草还湖;③在长江中上游大力 植树造林 ,建设一些大型的 水利枢纽 工程。
5、黄河(1)源头: 巴颜喀拉山 山脉北麓。
最终注入 渤海 海。
(2)黄河是我国的第 二 长河。
(注意水量第二大河是 珠江 )(3)流经 9 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还有晋陕和豫鲁。
)(4)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内蒙古 河口 和河南 桃花峪(5)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流经的地形区为: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