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
1.视觉形象艺术视觉形象:电影电视通过活动的画面塑造的艺术形象。
电影和电视的表现对象必须是可见的人物和景物。
视觉形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立刻理解的,是真实的、生动的。
视觉形象可以分为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画面造型二、时间和空间艺术传统艺术(分类)1.空间艺术绘画、建筑、舞蹈。
2.时间艺术音乐、戏剧、文学。
时空艺术:影视艺术即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
三、逼真性和运动性(一)逼真性影视是以活动摄影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段,它能够逼真地纪录现实生活中人和物的活动状态,能够复现现实或逼近现实。
1、反映的人物和景物的外貌的真实性2、逼真的反映事物的运动与发展(二)运动性1、通过连续运动、不断变换的镜头画面来表现现实生活艺术。
2、通过画面内部的运动来表现现实世界人和物的情状形态,已取得艺术效果。
3、摄像(影)机的运动,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场面和空间层次,以达到多变的影像和审美效果。
四、综合性和技术性(一)综合性1、影视广泛吸纳多种艺术元素,经过改进形成新的艺术品种。
2、影视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二)技术性运用光学、声学、电学、化学、机械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知识和技术,使电影和电视都跨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的优点:1、数字电影给艺术家以更广阔、更灵便的创作空间2、数字电影的特技具有更加逼真的艺术效果3、数字电影保质性强第二章第一节影视艺术的三大要素一、第一艺术要素:形象影视艺术通过银(屏)幕再现和反映生活。
关键在于:能否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1、相关概念银(屏)幕形象: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合一的影视形象。
视觉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听觉形象:音乐形象、音响形象人物形象:演员通过表演塑造的形象。
景物形象:在内外景地拍摄,或通过布景、化妆、服装、道具的艺术加工创造的形象。
音乐形象:运用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音乐基本手段与影视结合的形象。
音响形象:录音、拟音通过对音响进行选择、加工并于画面结合形成的形象。
2、银(屏)幕形象的特征特性(1)特性:是影视创作者以对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为基础,以对影视片的思想内容、主体动作和总体结构为依据,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艺术统一体。
(2)特征:真实、可感、运动、生动、时空自由、声画综合。
(由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决定的)二、第二艺术要素:动作1、动作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包括演员表演的戏剧动作、主体的生活方式,用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
(动作也就是情节、细节和故事线索)(2)分类:外部动作、内部动作和语言动作A、内部动作:心理动作B、外部动作:形体动作C、语言动作2、影视动作包括画面主体动作和摄影(像)镜头动作。
戏剧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形体动作、语言动作。
景物动作:自然或人工制造的景物的活动姿态与运动方式镜头动作:摄影(像)机位置的变化带来镜头的运动。
动作的作用:展示主体、揭示情感、展现关系、渲染气氛。
三、第三艺术要素:结构1、概念:生活认识内部结构:各种艺术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组织形态(人的意识活动为依据)外部结构:外在组织方法(事件或情节的发展)2、影视艺术结构的分类(1)题材结构:对题材进行选择、剪裁、组织和构成。
(2)剧情结构: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等戏剧结构(传统式结构):运用戏剧的冲突律和结构法则形成的影视结构。
特点:矛盾冲突集中、层次分明、顺序式叙述、主、副线交织等。
(3)时空结构的概念:对影视的时间和空间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的设计、处理、组合和构造。
分类:时空顺序式、时空交错式时空顺序式:以自然的时间进程次序为顺序;着眼于外部动作,动作和事件按照线性发展;逻辑和因果关系严格。
时空交错式:不同的时空场面交叉衔接,形成跳跃和颠倒;用倒叙和插叙扩大时空概念,表现多层次时空。
第二节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一、动作因素动作因素:指人物动作、景物动作、镜头动作人物动作:表现人物行为和情绪意志形体动作:人物肢体活动所构成的动作心理动作:由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引发的外在活动。
表现人物情态、表达内心变化景物动作:展现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镜头动作:教材P55二、造型因素概念:在塑造影视视觉形象时运用的诸种造型元素,包括光线、色彩、影调、构图、调度等。
分类: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画面造型1、人物造型: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根据片中人物的年龄、外貌、性别、民族、职业等特征,进行的造型构思、设计和实施、定型。
要求:符合剧情和人物性格特征,与环境相协调。
2、环境造型:根据影视片内容,美术、置景、道具、光线、色调等造型因素,形成环境的形象、氛围和特点。
要求:鲜明真切,与影片风格吻合。
3、画面造型:摄影、摄像、美术等造型部门根据影视文学剧本,对剧本中各形象的视觉再现。
包括画面的构图、方位、景别、角度、光影、色彩等。
(景别的区分)P59三、时空因素时空因素:剧作时空、银(屏)幕时空和镜头组接时空1、剧作时空:剧本所规定的时间空间;不能随意更改和变动。
2、银(屏)幕时空:影视片展现或关联在银(屏)幕上的时空。
3、镜头组接时空:在镜头组接过程中形成的时空形态和时空因素。
A、直接时空B间接时空C、人物语言时空D、人物动作时空E、景物造型时空第三章1、蒙太奇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指的是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2、蒙太奇的表现方式叙述蒙太奇:(1)平行蒙太奇(2)交叉蒙太奇(3)重复蒙太奇(4)连续蒙太奇叙述蒙太奇表现了事件的连贯性,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内容,是电影中最基本、常用的叙述方法。
叙述性蒙太奇的优点是脉胳清晰、逻辑连贯。
表现蒙太奇:表现性蒙太奇是指把个别的镜头排列在一奇,通过两个形象之间的冲突,产生新的含义和概念。
着重于内在的联系,它通过人物形象和景物造型的对列造成一种概念或某种寓意。
蒙太奇的功用:1、保证叙事的连续性:(1)构成叙事的完整(2)创造运动(3)创造时空2、创造含义3、创造节奏长镜头:是指对一个运动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
实际上就是长时间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空完整性的一个镜头。
其特点是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和纪录功能,强调生活的真实性,贬低情节结构和蒙太奇之类形式元素的作用长镜头一般划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
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
长镜头能够表现环境、突出人物;能够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1)本质上符合现实(2)可以逼真地处理某些事件(3)对现实的重新体察第四章第一节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什么是画面附加技巧?也称为光学技巧,用化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的画面上印出(做出)某种技巧的处理,如淡出、淡入、化出、化入、划出、划入、帘出、帘入、叠印、定格、和多画面等,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展现时空转换,处理人物关系。
有画面附加起脚的画面处理,直接关系着影片中内容、情节的变化,时空的省略和延伸,场景的转换,几节的交替,人物的成长,历史的变迁,科研的流程等一系列蒙太奇的准确性,是影视结构和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作的连续和时空的连续,是有画面附加技巧的结构形式和剪辑手法最主要的特征。
转场——是运用这一技巧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电影“特技”与电视画面技巧的区别:电影特技:用模型人或物,或有特技演员的表演,用特技方法(包括高科技成像造型手段)拍摄的特技镜头统称为特技,它能表现一般真实镜头所不能或难以展现的情节、细节和场景。
电视特技:电视画面技巧(场景的转换)第二节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所谓无画面附加技巧,就是全片不采用任何画面附加技巧来结构整部影视片,而是利用镜头画面直接切出、切入的方法衔接镜头,连接场景,转换时空,使整部影视片以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方法来进行结构处理。
“切”,是“切换的意思”,指不用任何光学技巧,直接由一个镜头转换成另一个镜头或由一场戏转换成另一场戏。
“跳切”是“切”的一种。
它可以不顾及一般切换时所要遵循的时空和动作的连续性,而是以动作的跳跃式组接来突显、强调某些内容,从而省略时空过程。
内在的联系性——跳切的基本原则无画面附加技巧结构和剪辑得基本特点:动作的大跳跃和时空的大跳跃。
内部情节、事件、人物关系等合理的联系性是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核心几种跳切的转场方法:利用语言转场、利用动作转场、利用景物镜头转场、利用特写专场、利用情绪转场、利用音乐转场、利用音响转场“闪回”:是跳切的一种较为特别的方式。
闪回是无画面技巧剪辑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意识流范畴,是人们思维瞬间的闪现。
它的表现手法是不用附加技巧,镜头直接切换,在某一场景中突然插入另一场景镜头或片段,产生一种瞬间显现又消失的感觉。
它能生动地表现人物主观的瞬间的感受、追忆和想象,但它有不同于回忆镜头。
在影视片中,闪回的运用,一是要强调其必要性、合理性;二是要找准契机即插入时机;三是要选择造型鲜明准确的镜头,切不可贸然行事。
第三节有画面技巧与无画面技巧双技巧剪辑——“混剪”影视片三类剪辑方法:1、运用蒙太奇方法剪辑影片,是有画面附加技巧传统的剪辑创作模式,俗称“特技”结构影片。
2、运用戈达尔“跳切”放大,是无画面附加技巧现代的剪辑创作模式,俗称“跳接”结构影片。
3、运用蒙太奇和戈达尔“跳切”想结合的方法,是当代双技巧剪辑创作模式。
第五章剪辑与镜头语言的运用第一节剪接点的准确性剪接点: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相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概念。
简言之就是两个镜头画面相连接的点就是剪接点。
剪接点的准确性:从画面的实际出发,选取到最适合、最恰当的剪接点,使镜头之间完美相连接,产生艺术合力,呈现出生动、流畅、通顺、自然的状态。
剪接点分为:画面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它们都以镜头画面内的主体动作为依据。
即人物的形体动作。
(一)人物的面部情态(二)人物的声音情态(三)人物的动作情态一、画面剪接点(一)动作剪接点以“形体动作”为基础,以剧情内容和人物在特定情景的行为为依据的,结合实际生活中人体活动的规律来处理。
举例:人物的“坐”和“起”(二)情绪剪接点以“心理动作”为基础,以人物不同情境中的情态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的特征来处理。
(三)节奏剪接点指没有对白的镜头画面,主要以故事情节的性质和剧情的总节奏为基础,以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中的中心任务为依据,用比较的方式处理镜头的剪接长度。
特别在过场戏、群众场面和战斗场面中运用。
特点:在完成画面剪接的同时,在有旁白、内心独白和解说词的情况下,结合其内容的需要和声画的匹配而选择剪接点二、声音剪接点(一)对白剪接点:以人物的“语言动作”为基础,以对话内容为依据,结合规定情景中的人物性格、言语速度等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