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心得体会【篇一:新闻培训心得体会】新闻培训心得体会x月x日至x日,我参加了由xxx举办的xxx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市县电台领导、编辑、记者数百人参加学习。
此次培训的授课老师有xxxxx。
培训内容包括xxxx等。
老师们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向学员们详细讲解新闻稿采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通过典型稿件的举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广播新闻稿件必须坚持速度、深度、话语权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快,使得本来可能比较生硬的授课增添了十分活跃的气氛。
通过学习,我对广播新闻重大主题报道有了新的理解。
广播重大主题报道大多模式“八股”、时效性不强、信息晦涩,转变广播重大主题报道理念,必须与民生事件对接,抓住人的因素,体现亲和度、关联度、新鲜度。
亲和度,就是让记者以普通人的感知来做新闻,用记者的敏锐发现问题做新闻;关联度,通过关联事件(最感兴趣的事件)、关联人物(最关心的人),从小切口做大新闻;新鲜度,即时效性,以一段时期内的新闻时尚、焦点做新闻。
通过学习,我对广播新闻音响的使用有了新的思考。
声音不是文字的图解。
声音传播的方式不仅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在适当的时候,静音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培训,我感到新闻业务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必须持之以恒。
【篇二:2015新闻学习心得】2015新闻学习心得第1篇:新闻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既是推动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尤其在西藏,新闻宣传工作能不能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键是看能不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把促进新闻宣传的科学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导向,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办好党报的第一要务是把握好舆论导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事实反复证明,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一点上,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任何动摇、不能有丝毫含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旗帜,科学发展观是新闻宣传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是新闻宣传发展的路径。
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舆论导向能力,认真履行党报职责,引领社会舆论。
自拉萨事件以来,新闻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体地体现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等方面。
《西藏日报》深入宣传西藏发展稳定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揭批达赖的无耻谎言,讴歌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一时期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的宣传报道,积极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选题得当,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切中要害,从感情上、内容上、语言上贴近群众,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引导了社会舆论,推动了实际工作,为西藏社会局势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党报在引导舆论中处于中心地位。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报纸影响力,扩大报纸覆盖面。
同时要讲究宣传艺术,把握时机,讲究分寸,不刮风、不炒作,把好关、把好度,正确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理解,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形成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好传统,形成把宣传科学发展观与新闻规律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形成与时俱进不断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从而推动我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栏目带动版面,努力提高整体策划能力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
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必然空洞;没有好栏目,报纸也难以创立自己的品牌。
栏目与版面取决于整体策划能力,所以,栏目和版面设置是否得当可以体现出整体策划能力如何。
近年来,《西藏日报》在栏目设置、版面规划和报纸的整体策划方面注重专题报道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典型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从而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和版面的感染力。
《西藏日报》在拉萨事件之后的系列大型策划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旗帜鲜明反分列坚定不移抓发展》和《团结稳定是福分列动乱是祸》等专栏的开辟在坚持揭露真相、愤怒声讨、教育群众的基础上,围绕区党委开展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的工作安排,抓住要害揭批达赖、抓住要点宣传成就、抓住热点引导舆论、抓住主题营造氛围,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宣传报道,使广大干部、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反分列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更加坚定、旗帜更加鲜明,自觉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增强与达赖集团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这些成功的尝试展现了版面、栏目和稿件三级策划相得益彰。
《西藏日报》的整体策划在保持党报庄重、大气风格的前提下,力求体现大方、明快、醒目、多彩的时代感。
阶段性的重大活动精心策划,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报道也倾注全力。
目前,《西藏日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内容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设栏目,在一版和二版分别开辟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栏目。
副刊阳光周末等版面的栏目设置既围绕主题又突出该版的特色,内容与时俱进,图片处置适当,整体版面图文并茂、布局合理。
绝大部分策划在版面中体现、在栏目中落实,大部分宣传报道都以独特的视角、独家报道和资料的整合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根本要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要求,也是学习实践活动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讲求实效,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
以贴近实际为出发点,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导向作用。
贴近实际,就是要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使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以贴近生活为切入点,让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更好地融入生活、引导生活。
以贴近群众为落脚点,一切从科学发展的观点出发。
贴近群众,就是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西藏日报》在三贴近方面镜头经常对准群众,精心选择报道角度,善于挖掘群众语言,用鲜活的语言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
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既敢于报道,又能够把握,既了解来龙去脉,又分析前因后果,从不摆出说教的姿态和刻板的面孔,力求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解开思想的疙瘩、用生活中的小事阐明深刻的道理,使干部、农牧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发展观、接受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努力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注重报业科学发展,搞好报社统筹兼顾。
学习是基础,发展是主题,实践是关键。
实践中注重学以致用,发展中体现统筹兼顾。
新闻宣传工作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
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时要集思广益,社党委领导班子在关键时刻要清醒,决策要科学,处理问题更要稳妥。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好的创意,要充分肯定好的策划,要完善一些以前不够完善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全社尊重人才、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相为报社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
在学习实践中,我们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推出有利于报业良性发展的新举措,转变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新闻宣传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把做一流记者、写一流新闻、创一流精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品意识、精细意识,为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篇:新闻学习心得以下是我学习新闻学的部分内容和体会:1、坚持世界交往的观念。
2、马克思说变动产生新闻,循环往复的事实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只有变动的打破常规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
3、新闻有层次变化。
马克思提到新闻有旺季有淡季,但是当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一些很重要的但相对来说是次要的新闻甚至连版面都没有。
4、新闻时效性。
这一点不用多说。
5、新闻真实性。
这是一种追求,但是新闻完全真实是不可能做到的。
6、党报思想。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两条。
第一条是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出版社都要遵循党的精神。
第二点是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常党的精神主要指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章程决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会犯错误,因而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党的精神。
7、列宁的党报党刊思想。
a、党的出版物的党性。
党性概念是列宁提出来的。
b、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
8、毛泽东和中国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新闻活动。
a、1948年4月8日,毛泽东将党报思想概括为以下的名言:报纸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b、毛泽东论党报和党的宣传工作的党性。
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第一,总体的党的意识,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第二,新闻和宣传工作要符合党的政策和策略。
c、党报的基本工作方法:典型报道。
d、报纸批评。
1950年中共中央关于在报刊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是刘少奇修定的。
毛泽东1954年提出报纸批评的开、好、管方针。
现在转变为舆-论监督。
e、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
1955年提出: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
我们的舆-论,是一律,又是不一律。
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的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
9、我的学习体会:要把握好新闻自由和新闻管制的关系。
毛主席说:新闻的形式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新闻的内容是有阶级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