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1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单位:信管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难点:“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重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难点: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内容: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重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
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

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重点: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曲线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了解市场的划分标准、类别和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特点,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能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状况,理解厂商的最优决策,推导短期和长期内厂商及行业的供给曲线。

重点: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
难点:完全竞争的条件的含义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市场的形成条件,知道不同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不同市场情况下厂商均衡的条件和厂商的最优市场决策,最后能分析不同市场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

重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教学内容: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主要生产要素供给状况,以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衡量。

重点:厂商对要素需求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土地的价格及地租的决定,资本和利息的决定。

难点: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特点及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七章一般均衡和效率
教学内容:从总体角度分析生产、交易的均衡含义和条件,说明帕累托效率的体制要求;重点掌握生产、交易的一般均衡含义和条件,知道什么是帕累托效率及实现条件。

重点: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埃奇渥斯盒状图;交换的契约曲线;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难点:埃奇渥斯盒状图,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内容:以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及非对称信息为前提,分析市场机制的失灵及其政府的作用,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重点:市场失灵因素,垄断及低效率分析,外部影响的类型及后果,公共产品的特点
难点:科斯定理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课
成绩评定:本课程成绩构成比例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为:考勤占20%,课堂练习占30%,作业占50%;总评成绩为100分。

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补考方法:总评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须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补考。

补考总成绩=(平时成绩×0%)+ (补考成绩×100%),合格按60分计。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
参考书:
1.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5版
3.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
4. 微观经济学,(美)平狄克,(美)鲁宾费尔德著,李彬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版。

5.《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八、大纲编写必要的说明
执笔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教学主任签字:
制订日期: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