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邵瑞珍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邵瑞珍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the not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一《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是: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灵魂论》亚里士多德---- 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提出营养的灵魂;容易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

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

最早用同化这个概念来解释知识学习1 统觉团:他认为进入意识的观念便可引起统觉,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作统觉团意识阈2四阶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的教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3 五阶段教学法:(其门徒将其四阶段改造发展成五阶段)(1)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教授新教材(3)联系----使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的方法应用新知识二科学心理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1 教育心理学的先驱------试验教育派2 提出试验教育名称------梅伊曼3有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教育理论学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

还提出三大定律:效果律;学习律;准备律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心理学的诞生1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 学校心理学: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位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3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格拉泽《社会心理学手册》—这门学科建立的里程碑4 教学心理学:加涅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这一术语,1978年格拉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进展》宣告了这门新的学科的建立第二节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宽泛的定义:潘菽《教育心理学》的提法为代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缺点:其研究对象难以与为教育服务的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相区分2 非宽泛的定义:(1)奥苏伯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2)盖奇:以教师的教为主线3 作者的观点: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范围(1)学习者的心理(2)学习心理及应用(3)教学与课堂管理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策略一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归纳;演绎二研究策略1 基础科学研究—以探明理论为目的的研究。

局限:不能满足适当性水平和可应用性水平2 外推的基础科学研究—它的设计指向实践和应用的问题,它选择应用领域中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而它的试验设计是建立在高度简化的基础科学研究上。

满足了适当性标准,但不能满足可应用性水平。

3 应用水平上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针对实践问题,并考虑了复杂的因素,其研究结果可应用性程度最高格斯里试验:规例组—指导法;例子组—发现法;例规组—指导发现法。

第二章学习概论第一节学习的定义与学习的早期研究一学习1定义: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2 要点:(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保持的(3)主体的变化是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二学习研究的基本范型1 条件反射(1)经典条件反射:最初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发现并作了详细的研究,主要研究对特定刺激的应答,具有不随意性(2)操作条件反射:由美国著名行为主要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并作详尽的研究,所研究的行为不是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而是机体自发的,但它们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并受意识的控制。

(3)试误说:尝试错误说的简称,即桑代克的联结说。

把学习看成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这种学习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不用则会减弱或遗忘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的行为会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会被削弱条件反射: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 人类的联想学习的三种基本范型(1)系列学习:在实验时,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刺激材料原封不动的依次回忆起来(2)配对联想学习:在学习实验中,学习材料成对呈现(刺激项、反应项),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要求被试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3)自由回忆学习: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中不限顺序3 动物的认知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信息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间逐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在他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故他的学习论称为顿悟说托尔曼首先提出中间变量这一概念三早期学习研究的局限及其影响;动物性和机械性是其主要的特点;要么脱离学习论,要么牵强附会地用动物的学习规律来解释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第二节学习的一般过程一早期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和条件的争论学习论:是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学说1 巴浦洛夫、桑代克、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动机2 行为主义赫尔、米勒、多拉德提出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内驱力,线索,奖赏(强化)3 早期认知心理学家:把学习的本质看成是学习者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或认知地图的形成,强调学习过程中的顿悟(认知地图: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缺点:都把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看的过于简单二现代观点1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将学习看成是三个系统的协同作用的过程(1)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2)执行控制,包括对感觉系统的调节,使之选择适当的信息予以学习(3)预期,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是受目的指导的表征:输入的信息在记忆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双编码说: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即可以进行语义编码又可以进行形象编码2 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1)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了说明人的学习一般过程的生成学习模型,强调了学习的主动过程;他将记忆系统分为瞬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他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建构并生成意义的过程;包括四个部分,生成、动机、注意、先前的知识系统;(生成指形成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2)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或反应倾向被激活进入工作记忆;已激活的知识和反应指引和维持注意;选择性知觉的信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新信息与原有信息发生联系;新的意义的主动建构;成功建构等意义的理解3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评:上面1、2、3的异同,梅耶的模型减去了瞬时感觉记忆阶段,也略去了不同记忆阶段的知识表征形式。

但与前面的模型一样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

(1)加涅的执行阶段和预期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和主动性,(2)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中学习的注意,对照内外经验主动建构意义,强调学习的主动过程。

(3)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虽然很简略,但其新知识内部联系与原有知识联系的过程同样反应了学习的主动过程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有使用符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人不是消极的接受外界刺激,而是能积极的对这种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转换,据以调节自己行为,还特别强调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受观察的影响(造型模仿论: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行为主义认知观点不同。

它不仅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不否认认知功能是人的行为的一个决定因素;相反他重视符号、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因此其学习理论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三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1 外部条件2 原有知识技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3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学习取向—由学习动机和策略结合而成;它的类型有:A表层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外部的;B深层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的C成就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成就动机)第三节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与原苏联的学习分类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原苏联:反射学习;认知的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 原先把学习结果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包括不随意注意(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4)语言的联合:(5)多重辨别学习: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6)概念学习: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7)原理学习:概念的联系(8)解决问题:在各种条件下运用原理达到最终目的2 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1)言语信息: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2)智慧技能:能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3)认知策略: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肌肉活动的能力(5)态度: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1 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 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性格化3 心因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评:布卢姆与加涅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划分标准是一致的第三章广义知识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节广义知识分类一知识的定义 1 从哲学角度看: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2 从心理学角度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3 现代信息加工观点: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的信息及组织二分类1 (1)陈述性知识—以命题或命题网络表征,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2)程序性知识—以产生方式贮存,支配了人的行为,回答怎么办的问题2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1)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2)技能的分类:智慧技能;动作技能(3)认知领域的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相对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3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习得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提出、应用阶段。

)(1)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三阶段:(2)程序性知识学习分为三阶段: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与分类一陈述性知识表征:(1)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词语表达的意义得最小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