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妇科干化学检测技术doc资料

新型妇科干化学检测技术doc资料


细菌性阴道病
• 健康妇女阴道微生物群中常住菌除乳酸 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棒 状杆菌、B族链球菌、粪链球菌、支原体、 消化球菌及类杆菌等。正常菌群中厌氧 菌与需氧菌之比为5:1。
正常的阴道菌群及微生态平衡
➢正常阴道内的微生物群主要有细菌、 真菌、原虫及病毒等。菌群的组成 菌中兼性厌氧乳杆菌是正常阴道的 优势菌。
BV对非孕妇女的影响
发生宫颈上非典型增生的危险性增加 宫内膜炎、附件炎的发生增加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增加
阴道分泌物检查
•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 主要由阴道粘膜、宫颈腺体、前庭大腺 及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俗称 “白带”。
• 检查目的:用于检查生殖系统病变、感 染、滴虫、念珠菌,同时还可确定阴道 清洁度。
判断标准
清洁度 杆菌 上皮细胞 白细胞 杂菌 意义
Ⅰ ++++ ++++
0~5
-
正常

++
++
5~15 -
正常

-
-
15~30 ++ 提示炎症

-
-
﹥30 ++++ 严重阴道炎
霉菌和滴虫检查
• 白带经过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有 无滴虫或霉菌,如存在滴虫或霉菌均用 “+”来表示。这一符号只说明你已经 感染了滴虫或霉菌,并不说明感染的严 重程度。
(条件致病菌)
是由不同种属 的宿主传来的
纵切面示意图
乳杆菌——阴道原籍菌
在正常菌群中数量最多,可达8x107 / ml,功能最重要
5%
95%
乳杆菌 其他阴道正常菌
乳酸杆菌是阴道的原籍菌在阴道的正常菌 群中其数量可达8×107个/ml,从正常妇女 阴道内可分离出16种左右乳杆菌,其中有 几种能产生H2O2的乳杆菌(如卷曲乳杆菌、 詹森乳杆菌以及发酵乳杆菌等),在乳杆 菌中占绝对优势,而其他不产H2O2的乳杆 菌只占10%左右。
• 正常pH值为4.5左右。阴道内呈弱酸性,这是 阴道的自净作用,可以防止致病菌繁殖。如果 患有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时,pH值上升,可 大于5~6。
白带清洁度检查
• 白带涂片镜检,根据所见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 胞)阴道杆菌与杂菌的数量进行判断,并划分清洁度: Ⅰ、Ⅱ度为正常,Ⅲ、Ⅳ度为不清洁。
其他实验室检查
• 淋病奈瑟菌 • 其他细菌检查 • 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查 • 病毒检查:(单纯疱疹病毒 、人巨细胞
• 约50%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因无明显临 床症状而被贻误诊断和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
• BV主要与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不孕 症、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及妇科肿瘤有关。
• 患BV孕妇胎膜感染的比例是健康者的3倍; 发 生胎膜早破及早产的机会是健康者的2到5倍
• 在BV者中常可检出常见的性病病原体 ,BV与性 传播性疾病关系密切,细菌性阴道病感染HIV 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倍,应引起高度重视 。
阴道微生态失调
阴道乳杆菌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是维持阴 道微生态平衡的前提和基础
乳杆菌
条件致病菌 致 病 菌
微生态平衡
内源性感染


微生态失调
性 感

产H2O2乳杆菌的生理作用
产生乳酸,降低阴道PH值,抑制致病菌 的生长繁殖 产生H2O2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防治外 籍菌侵入引起的感染 粘附抑制
平衡的核心:
维持乳酸菌特 别是H2O2LB 在阴道菌群中 的优势地位!
阴道内各种微生物群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微生态平 衡。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导致疾 病的发生。
BV时的阴道微生态改变
乳杆菌不仅数量上减少, 特别是产H2O2的乳杆菌 减少 加德纳菌及厌氧菌增加 厌氧菌可增加上千倍,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由原 来的5∶1,增加到100∶1至1000∶1。
新型妇科干化学检测技术
---阴道分泌物八项检测临床应用
阴道感染性疾病
• 滴虫性阴道炎 • 念珠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病) • 老年性阴道炎 • 特异性阴道炎 • 非特异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感染性疾病
•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 发病率高,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细菌 性阴道病约占50%~60%,念珠药阴道炎 占20%~30%,滴虫性阴道炎占5%~10%, BV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阴道感染。
• 阴道黏膜充血不明显, • 病理特征无炎症病变。 • 临床表现为牛奶样白带,检查无
滴虫,真菌或淋菌。
BV对妊娠妇女的影响
➢妊娠期BV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 及早产,产褥感染也比正常人群高。 ➢ BV时,一些厌氧药可产生脂酶及蛋白酶,消
化胎膜上的脂质及蛋白质,使胎膜强度减弱而 易发生胎膜早破。BV时某些厌氧菌,可产生 大量磷脂酶A2,诱导子宫局部组织细胞膜磷脂 分解,使花生四烯酸增加,从而使前列腺素合 成增加,刺激子宫收缩而诱发早产。
影响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因素
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内分泌变化(月经、 妊娠、绝经)、性伴侣、滥用抗生素、 宫内节育器、阴道冲洗以及不洁的性生 活等。
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机理
致病因素
乳杆菌

数量减少
功能减退


产H2O2

产乳酸

加德纳菌/类杆菌等数量

阴道内源性感染
BV
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特征
妇女阴道主要正常菌群
乳杆菌
原籍菌
其它菌群: 共生、拮抗
消化球菌
表皮葡球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棒状杆菌
粪链球菌
梭状杆菌 类杆菌
妇女阴道常见过路微生物
滴虫
金葡菌
肠杆菌
丙酸杆菌 韦荣球菌
消化链球菌
加德纳菌
阴道粘膜上皮细胞
(过路菌)
是由同种属不同 宿主个体传来的
乳杆菌(原籍菌)
是其自身宿主个体对其 无免疫反应或低免疫反应, 是宿主个体固有的菌群
白带常规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pH值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 霉菌与滴虫
一般性状检查
• 正常白带: • 白带异常可表现为色、质、量的改变: • 1 . 大量无色透明粘稠白带常见于应用雌激素
药物后及卵巢颗粒细胞瘤时。 2 . 脓性白带 3 . 豆腐渣样白带 4 . 血性白带
• 5 . 黄色水样白带
pH值检查
正常阴道菌群作用
维持酸性环境
乳酸杆菌产生的乳酸使阴 道分泌Fra bibliotek维持酸性环境;
乳酸杆菌产生的H2O2 可抑制CA、细菌等条 件致病菌的增殖。。。 抑制HIV、HPV、支原 体、衣原体的增殖。
形成保护性菌膜
在阴道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菌膜, 防止入侵微生物在阴道粘膜上定植
乳酸杆菌
抑制微生物增殖
阴道微生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