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1、目的故和紧急情况进行程序化管理,预防和减少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对潜在的事围 2、使用范使用于本公司对火灾、爆炸或重大设备人身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控制。

3、职责3.1 公司办负责该程序的制定并实施管理。

3.2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各应急程序的执行。

3.3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处理由总经理或其指定的代理人组织指挥。

4、程序4.1应急程序的制定4.1.1公司办负责根据本公司实际确定需要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和应急计划的岗位或事项。

4.1.2 相关部门根据要求制定应急程序或有关措施,并按规定审批。

4.1.3 本公司应急和预防控制范围:1) 锅炉严重缺水;2) 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3) 火灾的预防和处置。

4.1.4 本公司的应急岗位有:1) 锅炉岗位;2) 烘干岗位;3) 仓库。

4.1.5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因此在上述各项应急控制程序中首先应明确预防措施及操作要求。

在程序中明确紧急情况和事故发生时如何采取措施,将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少,程序应达到:1) 组织处理事故和紧急情况的责任人和执行人明确;2) 处置过程明确;3) 处置方法(包括控制指标)、步骤明确;4) 应急设施的配置要求明确;5) 事前、事后的联络和信息传递明确。

4.2应急程序的实施当应急情况发生后,执行部门或人员应严格按相应程序要求的方法、步骤操作,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等其他相关部门,并取得相应支持。

4.3应急程序的评审与修订1) 通常情况下所有应急程序由制定部门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实际决定是否修订;2) 事故或应急情况发生后,应发生的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对应急程序在实际运行中的表现进行评审,根据其有效程度保持或提出修订申请,若有修订,则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 应急程序的检验公司办对火灾等应急程序实施一年一次的演习实验,并有记录检验现有设施及程序的有效性,根据结果作出调整、改进。

实验结果报总经理。

4.5 应急程序的信息传递:1) 责任部门应将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的信息立即传递到公司办和总经理。

2) 责任部门应在事后整理一份《应急情况处理报告》,上报给公司办和总经理。

3) 公司办根据处置情况决定十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6 各岗位的应急控制程序可在相关的作业文件(或管理文件)中作出规定。

4.7 对执行应急程序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其有效性。

5、记录应急情况处理报告产品和环境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1、目的对质量、环境兼容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产品符合性;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对公司可能具有重在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运行监测和测量,对公司所取得的环境绩效进行跟踪记录,并为公司的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范围适用于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公司质量环境目标指标以及环境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监测与测量;对公司废气、废水、噪声的监测活动;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3、1质保部负责对质量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2 行政人事部1)负责对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进行评价,交向管理者代表报告;2)负责对公司的水、气、声进行定期监测和测量;3)负责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管理、维护和组织校准。

3(3各部门负责本部质量环境运行情况的监督、记录与检查。

4、程序4(1质量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1(1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宜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

4(1(2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及测量有关的过程。

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生产分部的工序产品合格率、采购部采购产品的合格率、销售部的销售指标及顾客服务满意率,质保部对纠正预防措施按期完成率等。

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1)质保部负责组织使用质量列会、统计图等方式,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土形、数据分布趋势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2)当过程结果的质量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质保部应及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类规程、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时,质保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质保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4(2(1质保部负责编制各类检测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4(2(2进货检验4(2(2(1对生产购进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填写《进货验证记录》的相关栏目交给检验员。

4(2(2(2检验员根据进货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并填写《进货检验记录》。

1)仓库根据合格记录或标识办理入库手续;2)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料上贴“不合格”标签,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4(2(2(3紧急放行当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在可追溯的前提下,由生产分部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经生产总监批准后,一联留存,一联交质保部,一联交仓库。

1) 仓库保管员根据批准的〈〈紧急放行申请单〉〉,按规定数量留取同批样品送检,其余由检验员在领料单上注明“紧急放行”后放行,2) 在放行的同时,检验员应继续完成该批产品的检验,不合格时质保部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产品进行追踪处理。

4(2(2(4进货产品的验证方式验证方式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根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中规定的物资重要程度,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

4(2(3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4(2(3(1首件检验有首检规定的工序,每班开始生产或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工艺后生产的第一批产品,经操作者自检合格后,由检验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注明“首检”);如不合格应要求返工或重新生产,直至守检合格,检验员签字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4(2(3(2过程检验对设置检验点的工序,加工后将产品放在待检区,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填写检验记录。

合格品,在随工单上盖检验员印章,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2(3(3互检下道工序操作者应对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4(2(3(4巡回监视生产过程中,专职检验员应对操作者的自检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者的作业方法、使用的设备、辅具等是否正确;根据需要进行抽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操作者;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4(2(3(5半成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率接近超过公司规定值时,检验员应根据情况及时通知操作者注意加强控制,当不合格率超过公司规定值时,应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进行纠正。

4(2(3(6在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完成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前,不得将产品放行。

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紧急放行,应参照执行4。

2。

2。

3的有关规定。

4(2(4成品的监视和测量4(2(4(1需确认所有规定的进货验证、半成品监视和测量均完成,并合格后才能进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4(2(4(2检验员依据成品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

合格品贴上“合格证”,并将检验记录发到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4(2(4(3除非得到生产总监批准,适宜时得到顾客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这种批准而放行的特例,应考:1)这类放行产品和交付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2)这类特例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满足顾客的要求。

4(2(5环境的监测和测量4(2(5(1行政人事部负责对生产排放废水的日常监测。

4(2(5(2行政人事部负责委托当地环境保护机构定期对废水、噪声以及生产废水进行一次监测。

4(2(5(3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超标情况,应由行政人事部召集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验证检查实施结果。

4(2(5(4行政人事部对环境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情况、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并记录实施情况填写运行控制检查记录。

每年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

4(2(5(5行政人事部对环境管理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

4(2(5(6在上述检查中如发现问题由行政人事部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及时纠正。

4(2(6监视和测量记录4(2(6(1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质量记录应表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应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2(6(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保部和行政人事部分别负责保存。

5 相关文件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 《进货检验规程》3 《半成品检验规程》4 《成品检验规程》5 《采购计划》6 记录《进货检验记录》《半成品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合格证《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大气监测报告噪声监测报告水质监测报告质量环境管理手册颁布令本公司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标准的要求编制了公司《质量环境管理(QEM)手册》第一版(A 版),现予以批准,并于2002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总经理:年月日0(1目录0(1目录0(2手册管理规定0(3公司简介0(4公司组织结构0(5质量、环境管理兼容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之一)0(5质量、环境管理兼容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之二)1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4(1总要求4(2文件要求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环境方针5(4策划5(5职责、权限和沟通5(6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6(2人力资源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7产品实现及环境过程实施运行7(1产品实现及环境过程实施运行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3设计和开发7(4采购对照页数 56 8 10 11 12 13 14 14 14 14 15 18 18 18 19 20 23 29 33 33 33 34 34 36 3637 38 417(5生产和服务提供 42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447(7环境运行控制 457(8应急准备和响应 468测量、分析和改进 478(1总则 478(2监视和测量 478(3不合格控制 508(4数据分析 518(5改进 51附件一质量环境管理手册修改记录 54附件二手册分发清单 55附件三程序文件目录 56附件四环境目标和指标 570(2手册管理规定1(目的确保手册持有者使用有效版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