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陈述:
(一)案主的基本信息
案主段大爷,男,68岁,已退休,退休工资3000多元。
有一养女。
(二)案例陈述:
段大爷老伴朱大妈年轻时不能生育,于30年前报养一女孩并按规定办理了收养手续。
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辖区驹章胡同15号直管公房,面积30平左右。
段女长大成人结婚后,段大爷出资20万元在沙子口为其女购得60平两室一厅,段女与丈夫在外独住,因为工作忙,段女不经常来看父母。
2017年朱大妈去世,没了朱大妈的陪伴和照顾,段大爷也不愿与邻居交流,身体也每况愈下,脾气变得暴躁悲观,经常给养女大点换抱怨,认为自己没什么活头了,与养女的矛盾加深,觉得白养了女儿,段大爷希望段女能搬回来看他,照顾他的生活并带他看病,但段女不同意,矛盾再次激化。
段大爷心灰意冷,找到居委会希望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助其解决家庭纠纷。
段大爷向工作人员叙述之前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不想把家里的事抛到明面上来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老伴也不在了,养女也不孝顺,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层面:段大爷自从老伴去世后,与养女关系不好,无人照顾,也不愿与邻居多交流,身体情况日趋下降,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家庭层面:养女与段大爷有矛盾,不照顾不赡养周大爷,养女家人也不待见周大爷,矛盾越来越多。
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3、社区网络层面:朱大妈去世后,段大爷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的感情。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
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然老伴去世,养女的不赡养不善待让周大爷心灰意冷。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
1、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与养女不和
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邻居、养女、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
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虽然段大爷是主动求助于机构,
但是考虑到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发展情况,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社区工作者应在初期阶段适当地对案主和案主的养女等人对社会工作做一下具体介绍,阐明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手段和技巧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的科学。
而社区工作者本身是会遵循保密、平等、尊重和接纳等原则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这样有助于社工与段大爷确立专业关系,并有助于社工得到段大爷、其家人以及所在社区等的配合与协助,使得更有效地帮助段大爷。
(二)评估问题
收集资料:(1)与段大爷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段大爷的个性,并向他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
(2)与段大爷的养女交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以及养女自身的情况。
(3)与段大爷的邻居谈话,收集他个人性格,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三)计划及合约
1.制定目标
(1)短期目标:帮助段大爷把身体调理好,增加他与养女、邻居及朋友的接触交流,调解段大爷与养女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他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2)长期目标:定期了解段大爷和养女的生活情况,使段大爷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养女认识到赡养父母的重要
性。
2.具体行动方案
(1)个案会谈。
与段大爷进行会谈,掌握段大爷目前的具体情况,与养女的矛盾,与其他亲戚是否常有交流,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他的情绪变化。
个案会谈需要讨论到的话题:a、对养女看法b、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看法c、对于养女成家立业后,自己独立生活的看法d、对于老年的看法
(2)社区访谈。
根据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社区的生活与案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
在社区访谈中要了解段大爷在社区的活跃指数和资料,分别向段大爷的邻居,社区中心以及他的好朋友进行访问,从不同角度了解段大爷在社区生活的情况,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段大爷目前的问题,求得他们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得到各种的资源支持。
社区访谈中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有:段大爷的经济状况,在社区中的活动情况如何,与邻里的关系,他以前的生活,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老伴、养女的关系,及之前的身体状况,生活爱好等等。
(3)家庭访谈。
家庭生活与案主个人的行为心理有着重要的关联。
在此过程,通过段大爷的养女了解她的工作情况,段大爷与她的关系,以及她对段大爷的看法评价,与段大爷的沟通频率,是否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
从而协助养女了解段大爷的困难,求得她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协助段大爷走出
心理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
(4)组织段大爷与养女进行一次交心的会谈,共同回忆过往,感受之前生活的温馨,让养女明白父亲的处境,面临的困难,增进养女与案主之间的关系。
(期间要注意场面的控制,以防出现情绪激动,场面失控)让养女更清楚了解段大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同时建议养女平时多跟段大爷交流,减少他的孤独感,为融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提供条件,继而用家庭的温暖来感化段大爷和养女,逐步改变段大爷消极的生存观和与养女之间的矛盾。
(5)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活动项目,增进段大爷与社区同龄人的交流,广交朋友。
建议段大爷多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增添生活的情趣,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
(6)中期评估。
通过段大爷本人对社工的评价,以及段大爷养女、邻居、社区的有关人员对他的评价来做一个综合性的小结,撰写评估报告,根据实际情况来反思以及调整方案。
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段大爷的养女不参与个案工作中。
解决方法:社工给段女谈段大爷所遇到的问题的严重性,向他提供关于这种案例的资料,极力劝导段女参与。
(2)段女在会谈中可能会与段大爷出现冲突。
解决方法:尽量帮助他们调解,缓和他们的矛盾,建议段女多从段大爷
方面考虑,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段大爷。
(3)段女可能在过程中与社工发生冲突。
解决方法:尽量调解双方关系,如果不行,转由本机构内的其他社区工作者为段大爷提供帮助。
(四)工作介入
作为老年社区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应要坚信: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人具有自我实现的义务,自我决定的权利,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案主的意愿。
同时社工要以一种客观,体谅的心态去接受案主的实际情况,与案主一起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讨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社工与案主应建立平等,接纳,尊重的价值观。
接纳不是鄙视或排斥,而是理解。
接纳同时还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是在正视现状的前提下,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质,因而有责任鼓励及协助个人在顾及他人权益的情况下实现自我,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并促使案主调动自己的潜能,积极改变现状,真正做到从案主的利益出发。
与此同时,社工应给案主真诚的鼓励和支持,并陪同其完成各项计划,必要时进行情绪疏导,更正观念,减少疑虑,提供必要的有利信息,改善环境,肯定自我,增强自信心,调整和谐社会关系等等。
在实施过程中社工还要对原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查补缺漏,及时与案主共同商讨更正,从而使工作的介入达到更好的效果,发挥出更好的
作用。
(五)评估总结及结案反思
当段大爷基本上完成了以上的工作计划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段大爷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和养女和睦相处,正确看待朱大妈离世自己独居的事实,能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很好地与社会上的人交流,融入周围的环境,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此时,社区工作人员就开始与段大爷商讨结案。
结束工作关系,总结段大爷的进步与不足,安抚好段大爷结案时的情绪波动。
社工通过和段大爷、段女的深度访谈,与案主共同总结评估个案,评估报告由社工撰写。
同时,社工在结案阶段也要对这一个案例进行反思,总结个案计划和行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社工自己在实施行动中有没有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伦理守则,有没有很好地运用社会工作的技巧。
(六)回访
在结案后一定时期内拜访段大爷和段女,及时关注段大爷的心理变化和生活状态,帮助段大爷回顾工作过程,根据他的需要和问题的解决情况跟进服务。
在这个阶段要注重与段大爷的分享,强调他已经取得成绩,鼓励段大爷,增强他的自信心,帮助他巩固已有的改变,增强结案后段大爷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