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配电网规划
(4)网络运行费最小原则
n为该变电站所供负荷点的个数。 Pi:各负荷点功率(kw)。 Βi:单位距离、单位负荷的费用系数 。 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各负荷点年最大计算负荷运 行小时数相差很大的情况。
(二)多源连续选址
多源连续选址是在一个规划区中同时确定几个变电 站的站址。 它的模型与单源连续选址相对应。 设所研究的问题有m个变电站,向h个负荷点供电, 则基于等负荷、初投资最小、负荷矩最小原则以及 网络运行费最小原则的多源连续选址目标函数分别 为:
变电站数量的确定
P:水平年的负荷需求; K:容载比;
s s
∑:现有变电站辑量总和; N:标准变电站容量。
变电站容量的确定
对于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可用各地块中期负 荷预测的结果,考虑变压器的利用率和功率 因数,在考虑原有配变的基础上,可确定各 地块中对应布置的变压器的容量。 对于居民生活区内的10kV配电变压器,其 容量一般统一为250、400、500、630、 800kV·A。 对于35kV电力变压器,容量一般使用16、 20、3l.5MV·A。 变压器台数至少选定为两台,以满足“N -1” 原则”。
第七章 配电网规划
7.1配电网规划的特点与模型
一、配电网规划特点
(1)接线模式多样,呈辐射状结构运行。 (2)电源供应的不确定性。 (3)环境对配电网络的要求,如外形协调、电磁干扰、 入地化等。 (4)政策法规的变化如用电制度的规定,利率的调整及 变化,规程、导则的变化,各种运行参数的调整等。
配电网规划模型
7.4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的电气计算豆可靠性计算 无功补偿规划 继电保护、通信及自动化规划 经济分析 配电可靠性估计 分年度安排 优化方案比较
一、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双侧电源单断路器手拉手接线
4×6网络接线
二、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单电源辐射状接线
单侧电源双T接线
二、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不同母线电源连接 开关站接线
双电源手拉手环网接线
二、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双电源手拉手双环网接线
“3-1”主备接线
7.4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所需资料殛历史数据的收集 功能块的划分 负荷预测 分割供电区域 配置主干线路 电缆通道规划 费用估算
具有中介点的放射状接线
该接线使离电源点比较远的变电站可以通过 中介点获得电源,减少了电源的出回路全放射状接线
因为采用了三回电源对某一个变电 站供电,考虑到现在的电月设备本 身可靠性较高,因此该接线模式的 可靠性可以满足城市供电。
单环形接线
该接线的供电可靠性满足n-1原则, 设备利用率为50%。
二、优化计算
确定了基于负荷矩最小原则的单源和多源连续选址数学模型之后, 确定了基于负荷矩最小原则的单源和多源连续选址数学模型之后,就可以确 定模型的算法井进行编程, 定模型的算法井进行编程,以求得城市配电网中一定负荷水平下的最佳变电站 站址,变电站站址优化计算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站址,变电站站址优化计算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2)初投资最小原则
n为该变电站所供负荷点的个数。 模型是将有色金属消耗最少作为主要因素,忽略 了敷设电线电缆的土建投资等费用,该方法尤其 适用于铜芯电缆消耗量大的场合。
(3)负荷矩最小原则
n为该变电站所供负荷点的个数。 P。——各负荷点功率(kw)。 该模型是基于单位电力负荷路径最短设汁的,实 豚上它接近于初投资最小原则,并考虑到降低线 损,该模型在确定负荷中心上应用较为普遍。
配电网规划的模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1)从时间和物理结构角度。配电网规划的模型从时 间角度分为静态负荷子系统、静态负荷整体系统、 动态负荷子系统和动态负荷整体系统。 (2)从经济性和可靠性角度。配电网扩展规划的数学 模型可分为确定性模型和可靠性模型两种。 (3)从单目标与多目标角度。配电网规划的数学模型 根据目标函数的个数可分成单日标模型和多日标模 型。 (4)从灵活性角度。配电网的优化可分为确定性和不 确定性两种建模方法。
配电网规划流程图
7.2变电站站址确定
变电站站址选择工作可分为规划选址和工程选 址两个阶段。 选所时需要明确变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也即 明确该变电站是系统枢纽变电站、地区重要变电站 或一般变电站中的中间变电站、终端变电站、开关 站、企业变电站、一次变电站。
变电站的站址选择基本原则
接近负荷中心 使地区电源布局合理。 高低压各侧进出线方便。 站址地形、地貌及土地面积应满足近期建设和 发展要求。 确定站址时,应考虑其与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交通运输方便。 其他。所选站址应具有可靠水源,排水方便, 并且应满足施工条件方便等。
3配电网规划流程 配电网规划流程
配电网络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负荷预测。 (2)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 (3)效益评估。 配电网规划的流程可简化如下: (1)原始资料的收集准备。 用户用电需要、用户电压要求、用户供电可靠性 要求、用电负荷分布、变电站站址要求、地区环境 要求、现有配电网的改造计划、输电网规划。 (2)确定可能的配电规划方案。 (3)经济性评价。
7.3 配电网的接线模式
选择何种网络接线模式一般需要考虑如下一此因素:
安全可靠性。 经济性。 灵活性。 延续忡。 可发展性。 运行管理的方便及操作的简单。 其他。
一、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单侧电源3T接线
主要优点是简单、投资省,有较 高的可靠性。设备利用率比较高, 变电站可用容量为67%。变压器 高压侧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架 空线和电缆线均适用。
变电站选址优化
目标函数的建立 (一)单源连续选址 单源连续选址是在某一变电站供电范围一定 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变电站站址的方法。 在建立模型时,基于不同的目标所建立的 模型不同。 设待求变电站的站址坐标为(u,v),城网中 10kV各负荷点的坐标为(xi,yi。)。
(1)等负荷原则
n为该变电站所供负荷点的个数。 这种模型适用于负荷相差不大,年耗电量基本相 同的场合,例如住宅区,对于区域规划中负荷不 确定的场合,采用这种模型较为简单、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