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韦 静
主讲点
自身原因 社 会 原 因
教 育 原 因
企业原因
1
自身原因
自身原因
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 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 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3
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 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 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 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 “中间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 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2)能力水平 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 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3) 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2、高校专业设置存在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的问题
一是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弱化,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学校盲目追求热门专 业,专业设置不规范,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三是高校缺乏市场经济观 念,毕业生质量不过硬,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四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 导工作投入不够,影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9
3、大学教育不够健全
大学生有没有受到健全的教育有待商榷。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注 莺科学理论的教育,忽视了素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 教育。健全的教育要求大学教育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不是颁发了学 位证以后和毕业证就一了百了了,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经得起 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这个有赖于我们要转换思想。在大学里实行尽量健全的 教育.不仅是科学文化的传授,更多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
10
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
就业业状况
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我国片面的“人才观”
我国一直以充沛、优质 的劳动力市场获得世界众多 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相 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 企业的青眯,很多企业纷纷 对滞后,使得就业制度的改 读书高”,“望子成龙”、 来我国投资办厂,因此中国 革步履艰难。人事部对毕业 “望女成凤”等思想相当严 成了世界的制造大国,加工 生就业申请报批于续的要求 重,造成广大毕业生想往大 中心。这些企业多是一些 过于繁杂,造成用人单位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机关、大事业单位、国企等 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 “三来一补”的企业,他们 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 乏实际的用人自主权。对需 一些好的单位挤、都想往大 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 研发、营销、品牌都设在中 万(2010年大学生630万, 要接收的毕业生仍依照一人 都市里走。一些偏远的、艰 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 国,提供的是低附加值,没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 一报批的手续.对于一些非 苦的、小的单位、行业没有 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 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这 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 公有制企业而言.甚争没有 人愿意去,造成千军万马挤 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 些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 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 审批进人指标的渠道,以上 独木桥。一方面是有业不就, 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 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 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 情况使得毕业生的户籍、编 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 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 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需 经济增长1%带来80~100万 制、档案等管理都没有根本 人。每一个单位、企业,他 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 要的也是大量的基础人力、 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 性改变。除此之外,这种审 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 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一线员工、操作工人。随着 000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 批程序和过多的人事管理体 型,他们分别由基础人力、 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 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人员结 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 制还造成就业工作中的“走 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 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 构的改变,这些企业提供的 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 后门”现象成风。有些单位 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 业生。 岗位、薪酬待遇已经没有足 就业难。 当年的进人指标连照顾关系 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 够的吸引力。产业结构的不 都不够用。一些就业工作邸 一位大学毕业生都想要往上 合理,造成企业的用工、薪 门问的职责不清、权利交叉 走,需求量小竞争性大,那 酬待遇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局 等矛盾,都成为推进就业制 就业的压力也就相当大。 限性,这也是造成大学毕业 度改革的绊脚石。 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大学生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 才或就业嘲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 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 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 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14
12
企业原因
企业原因
部分用人单位缺乏公正、公开、科学的择人机制, 不能做到任人唯贤和优才优用,社会就业环境相对 不公平造成就业难。
部分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用 人单位不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储 备工作,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引进毕 业生。 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
4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
(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 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
(2)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 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据一项调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 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存在 模糊的想法和原望。”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 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学生不清 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 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然无知,走一步算一步。
5
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
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 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等”、。“要”等思想,缺乏 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 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 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 愿意走上创业之路。
6
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大学盲甘追逐热门专业. 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如国际贸易热、保险热、会 计热,一直热到专业的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 于需求。例如:1997年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全国高校在校 生共有590万,1032所普通高校中有488所设置会计专业 ,读此专业的在校生达58万之多.也就足说,每10名在校 生中就有1名是学会计专业的。这使得原本比较容易找到 工作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相反一些 不属于热门但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如:社会科学、自然 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7
教育原因
教育原因
1、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
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 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 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 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