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电源(第三版)

通信电源(第三版)

通信电源(第三版)第一章1.交流基础电源标称值 220/380V2.直流基础电源标称值 -48V3.整流器(AC—DC)逆变器(DC—AC)直流变换器(DC—DC)4.通信电源组成: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集中监控系统。

5.通信局(站)电源系统必须保证稳定、可靠、安全地供电。

6.电源系统组成方式:集中供电、分散供电、混合供电。

7.一旦市电停电,应在 15 分钟内使用发电机组启动运行,以保证机房空调等用电。

8.主用交流电源市电、备用、油机电/发动机组提供。

9.备用发电机组三相电压的线序,如发现相序接错,应将接备用发电机组输出端三根相线的任意两根对调。

10.电源系统示意图:11.浮充供电原理图12.通信用整流器已发展到高频开关整流器13.URLA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14.联合接地系统由接地网、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线、接地线四部分组成。

15.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系统方框图。

P916.TN-S 系统原理图、使用注意事项:N线不能安装熔断器或开关,如果安装熔断器或开关,N线出现大电流,N线熔断器熔断,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相线与零线短路。

PE线当相线与金属外壳碰在一起,PE线中产生大电流,PE线中熔断器熔断,外壳有220V左右高压,危机人生安全。

17.线颜色 A/U 相黄色 B/V 相绿色 C/W 相红色零线 N 淡蓝色保护地线 PE 黄、绿双色18.通信设备电端子上电压允许变动范围 -40~-57 电话衡重〈=2 供电回路全程最大允许压降 3.2V19.市电不满足要求应采用调压或稳压设备来满足电压允许变动范围的要求。

交流电的频率为 48~52Hz第二章1.高压隔离开关和高压断路器配合使用,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熔断器配合使用。

2.电流互感器(测大电流)电压互感器(测大电压)3.五防功能: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防止带地线合闸送电;防止人员误入带电间隔。

4.油浸式变压器(用于室外);干式变压器(室内)5.绕阻 D,yn11 意思:原绕阻为三角形连接,副绕阻为星形连接,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接出中性线。

6.自动转换开关(ATS)可代替市电油机转换屏7.接触器不具备过流保护功能,因此在电路中要与熔断器或断路器配合使用。

8.空开(低压断路器)功能:保护电力线路和设备9.停电检修时,应先停低压后停高压;先断负荷开关,后断隔离开关;断开电源后,高压设备的三相线上均应接地线。

单极隔离开关及跌落式熔断器的操作顺序:停电时,先拉开中间相后拉开两边相;送电顺序则相反。

第三章1.联合接地的概念及组成? 按均压等电位原理,使通信局(站)内各建筑物的基础接地体和其他专设接地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共同地网。

2.机房接地网的组成相互连通的环形地网,建筑基础地网组成。

3.接地体埋深深度要求0.7m4.材料:接地体: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

16 mm²5.直流工作接地线要求:单独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汇流排上引入。

70mm²6.接地线要尽可能短,直,多余的线缆应切断,严禁烧盘。

7.严禁将室内外走线架连通。

8.综合通信大楼的接地网组成:相互连通的建筑基础地网、环形地网及变压器地网组成。

9.基站地网的组成:由相互连通的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的一个功用地网。

10.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的边缘相距不超过30m,应采用水平接地体将这两个地网焊接连通。

11.移动通信基站所在地区土壤电阻率低于 700 欧*米时,基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宜控制在 10 欧以内。

大于 700 欧*米时,可不对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予以限制,此时地网的等效半径应不小于 20m。

12.接地引入线与地网的接地点,宜避开避雷针、避雷带的雷电引下线与地网的接地点及铁塔塔脚,其间距应大于 5m,条件允许时,宜取 10~15m。

13.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基站室内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大多采用星形接地结构。

14.采用星形接地结构时,各设备的保护地线应单独从接地汇流排上引入,严禁复接。

15.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因素有土壤类型、含水量、含盐量、温度、土壤紧密程度等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6.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应不在雷雨天气,不在雨后。

17.模拟雷电流的两种类型:10/350us 、8/20us。

18.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采用分布保护和多级保护措施。

19.浪涌保护器(SPD)分类:开关型:气体放电管限压型:压敏电阻。

20.浪涌保护器(SPD)3+1 用于 TN-S , TT 系统。

4+0 TN-S 系统 P6821.SPD(浪涌保护器):防雷空开作用22.模块式限压型 SPD 正常时显示窗为绿色;若现实窗为红色,则说明已失效,应及时更换。

三灯亮正常,否则第四章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型号命名例一:GFM—1000 为额定电压 2V、额定容量 1000Ah 的固定型(G)阀控式(F)密封(M)铅酸蓄电池。

例二:3—Q—200 内有 3 只单体电池,额定电压 6V、额定容量 200Ah 的启动(Q)电池。

2.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正极的活性物质是PbO2,负极的活性物质是戎状Pb。

3.单体铅酸蓄电池E的标称值为2V。

新电池端电压 2.11~2.18V4.类型充放电放电5.6.温度补偿7.均衡性指标U max-U min〈=90mv8.常用充电方式:恒压限流充电。

9.I10=C10(A*h)/10(h)=0.1C10(A)10.放电终止电压为每只 1.8V(-48V 系统-43.2V、+24V 系统+21.6V)11.固定型铅酸蓄电池(2V 电池)的额定容量,是指环境温度为 25,电池以 10 小时放电率(10Hr)的恒定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 1.8V 所能放出的电量。

用 C10表示。

12.容量系数=实际容量/标称容量13.影响蓄电池寿命的因素:1)温度 2)过放电 3)充电不足(负充电) 4)过放电14.放电时间容量计算15.在直流供电系统中操作维护时:1)所用工具必须绝缘处理 2)手表及金属饰品16.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容量和不同时期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严禁串并联使用;新旧程度不同的蓄电池不应在同一直流供电系统中混用。

17.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应以恒压限流方式进行均衡充电(充电电流不得大于 0.2 C10=2I10)1)两只以上单体电池的浮充电压低于 2.18V;2)搁置不用时间超过 3 个月3)全浮充运行达 6 个月(或 3 个月)4)放电深度超过额定容量的 20%18.由 2V 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每年应以实际负荷做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放出额定容量的30%~50%。

19.由 2V 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每三年应做一次容量实验,放出额定容量的 80%。

20.放电终止的判断:只要有一只电池将为 1.8V。

第五、六章1.共阴极组:阳极电位最高的二极管优先导通,其余二极管全部截止。

2.共阳极组:阳极电位最低的二极管优先导通,其余二极管全部截止。

3.100A以下的整流器常选用单相桥式整流器。

100A以上的整流器常选用三相桥式整流器。

4.高频开关电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流变换器。

5.高频开关电源按控制方式可分为PWM、PFM和混合调制;按功率开关的结构形式来可分为非隔离型、隔离型、以及具有软开关特性的谐振型等类型。

6.时间控制的概念:P130 通过占空比来稳定输出电压。

7.全桥式直流变换器 P1538.脉宽调制(PWM)控制电路是开关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产生PWM信号。

9.集成PWM类型:电压型、电流型第七章1.均流:在一套开关电源系统中并联的多个整流器对负载电流平均分配。

2.高频开关器的主电路 P1953.高频开关电流器的组成4.硬开关的概念:功率开关在大电流下强制关断或在高电压下强制开通的开关技术,就称为硬开关技术。

主要特点:存在开关损耗、工作频率较低,转换效率较低。

5.软开关的概念:功率开关管在零电流关断或在零电压下开通的开关技术,就称为软开关技术。

主要特点:没有开关损耗,工作效率和转换效率较高。

第八章1.UPS作用:为重要负载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的交流电。

2.UPS的基本组成:整流器、蓄电池组、逆变器、输出转换开关。

3.UPS的类型:双变换UPS、冷备用UPS、互动UPS。

宜选用双变换UPS,不宜选用冷备用。

4.1+1 P250 当其中一台故障,另一台承担全部负载电流。

5.分流器作用:在线监测直流电流。

霍尔器件:可测量交直流电流。

6.一次、二次下电电压值: -48V 一次下电 -46V 二次下电:-43.2V 回差电压约6V+24 一次下电:+23V 二次下电:+21.6V 回差电压约3V第九章1.市电停电后应能在15分钟内正常启动并供电,需延时启动供电的,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章1.监控系统电源要求:不间断电源供电。

2.监控系统应采用局(站)内的接地系统。

3.监控对象按被监控本身的特性,可分为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

4.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区别:智能设备本身能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带有智能通信接口(RS232、RS422/485),非智能设备不能采集和处理数据,没有智能通信接口。

如低压交流配电屏、蓄电池组等。

5.被监控信号分为电量信号非电量信号。

6.传感器变送器区别:传感器将非电量信号变为标准的电量信号;变送器非标准的电量信号变换为标准的电量信号。

7.遥测: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数据采集;遥信:对离散状态的开关信号进行数据采集;遥控:由监控系统发出的离散的监控命令。

8.SM、SU采集层通过RS232、RS422/485完成异步串行通信 SS、SC管理层SM:监控模块,指智能设备或数据采集器; SU:监控单元,指计算机称为前置机SS:区域监控中心(监控站) SC:监控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