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202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202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在参观中国某一古代思想家的纪念馆时,在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王阳明 B.程颢 C.朱熹D.董仲舒2、正史中各代烈女的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从《中国婚姻家庭史》这几组数据反映的信息有()①宋以后我国婚姻观渐趋保守②政府重视纲常教化③元明妇女追求个性与气节④儒家以“理”杀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

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4、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5、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①孔子②孟子③王阳明④黄宗羲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6、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朗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庞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A.实地调查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7、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这两句话的含义有()①天地之间有理有气②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④气必须依傍理而运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9、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1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13、“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剖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1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16、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的特征,表现为()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起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7、辛弃疾和陆游相同,总有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的感慨。

下列词句,最能表现他这种遗憾心情的是()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D.“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18、xx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④体现了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近年来,有许多古典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作品。

下列影片中取材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是()A.《花木兰》B.《宝莲灯》C.《大闹天宫》D.《梁山伯与祝英台》20、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xx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A、杂剧B、南戏C、黄梅戏D、京剧21、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23、下列四组人物中,毕昇归入哪组最合适()A.张仲景、孙思邈 B.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沈括、郭守敬D.蔡伦、张衡24、(xx·衡水高二检测)“版印之书,唐人尚未盛为之。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此引文最早当出自()A. 《贞观政要》B.《梦溪笔谈》C. 《永乐大典》D. 《四库全书》2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26、xx年末,从河南安阳传出确认曹操墓葬的消息,成为中国考古史上释疑解惑的一大重要发现,曹操的生平事业和诗歌成就以及埋葬之谜,再次成为文化热点。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文韬武略的杰出人物。

他不但奠定了三国统一的基础,在文化方面颇多建树,成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

下列选项不符合建安文学的是()A.风格朴实恬淡 B.风格苍凉雄健、富有生气C.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乱 D.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蔡文姬的《悲愤诗》27、从图8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8、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②重视实用技术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9. 魏源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 )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30.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1.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 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3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变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D.办报刊,立学会33.19世纪末,维新派与顽固派势力与之间论战的最基本问题 ( )A.祖宗之法能不能变B.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C.是否要向西方学习D.要不要改革教育制度34.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 ( )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35.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②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③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④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的、普遍的价值。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3分)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从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儒教的关系来看,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2分)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苏轼《枯木竹石图》材料三: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