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盐铁专营的利与弊及启示
汉朝经过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五代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至武帝之初, 七十年间”,社会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人民自给自足,汉代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而汉武帝正是利用了这一物质基础,对外大杀四方,拓展疆土和版图。
久而久之,常年的四方征战耗尽了国家积蓄,汉武帝被迫采取了一系列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措施。
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盐铁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对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来说,盐铁专卖利大于弊
第一,有利于增加官府的经济收入,以解决封建国家的财政困难。
盐铁专营的措施,把富商大贾从盐铁的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中赶了出来,使他们失去了牟取暴利的可能。
事实证明,实行了盐铁官营制度一年以后,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司马迁说:“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这里的“一岁之中”,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年),亦即桑弘羊开始任治粟都尉身留项大农及代孔仅主管盐铁官营之事的那一年。
第二,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使国家直接掌握了盐、铁等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利于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周众所知,盐是人人必须的生活食品,铁是制造各种生产工具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一旦盐铁被私人所掌握、控制和利用,就势必把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置于私家商贾的控制之下而任其剥削。
主要表现为若干富商大贾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 “而不佐国家之急”,有的还采铜冶炼,“即山铸钱,,富坍天子。
”,更有的富商大贾收容流亡人口聚居一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同地主阶级争夺劳动力,甚至给社会安定造成巨大的威胁
第三,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了富商大贾,削弱了他们的经济实力,即杜绝了他们屯积盐铁、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不法行为,也使他们无法利用手中的巨额财富同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争夺土地和劳动力的斗争,从而有利于新兴地主阶
级的发展。
第四,实行盐铁官营,有利于巩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之后,富商大贾的势力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官府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官府直接控制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其结果自然是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加强了,这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与此同时,汉代的贤良、文学之士也提出了实行盐铁官营制的以下几个弊病:第一,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以后,由官府制作的铁器往往呆重和规格一致,难以适合不同地区的农民使用;第二,盐铁生产的布点不太合适,以致造成运费昂贵和劳动力使用的浪费;第三,为了销售官府生产的盐铁,官府采用分配任务购买的办法,以致给贫者造成诸多困难;第四,,销售盐铁的市场布点不合理,具体负责管理与销售的官吏不负责任,以及“卒徒”生产的铁器不合标准等都给百姓带来了困难。
但这些无疑是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出发去责难桑弘羊,而以上种种后果都是官营盐铁后由于管理、经营不善造成的弊病,并非官营盐铁制带来的必然后果。
这就说明,官营盐铁制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利大于弊。
而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盐铁专卖史和历朝专卖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一.官商合营是历史的选择。
事实证明,在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甚至海外贸易都已相当繁荣的唐宋时期,再实行西汉那种直接专卖,很难成功。
所以,官商合营是历史的必然。
二.加强中央集权目的明确。
西汉盐铁专卖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财政收人,还兼有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目的。
汉武帝正是通过盐铁专卖等政策,逐渐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击败了北方游牧民族,拓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