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小班幼儿不良倾听行为原因及对策

总结:小班幼儿不良倾听行为原因及对策

总结:小班幼儿不良倾听行为原因及对策总结:小班幼儿不良倾听行为原因及对策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小班幼儿提出“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能听懂日常会话”等语言发展目标。

小班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来改善这些不良的倾听行为呢?
一、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听课,随机观察等手段,了解了小班幼儿课堂教学中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情况,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在:22﹪幼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倾听能力较差,对教师的问题答非所问或重复别人的发言;28﹪幼儿发言不举手,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27﹪不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爱做小动作;21﹪幼儿性格较内向,不爱与教师同伴交流,对教师的指令不予回应。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

体现在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

特别是有些幼儿聪明活拨,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

二是教学方式的影响。

体现在教师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不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课堂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不够,不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倾听兴趣。

三是家长不重视倾听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