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最新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字: 园区、信息化、智慧园区、智慧城市
一、业务场景
向区局前端人员普及园区信息化发展状况,展示我方在园区内的实际能力,提高区局的行业信息化水平,赢得ICT项目商机。

二、客户需求分析
1、传统的园区管理和运营方式粗放,服务上仅作到“九通一平”,信息化
配套设施和应用建设不够完善,服务水平和效率急待改善。

2、园区数量发展迅速,与周边区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园区急需以特色化
服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园区亟需创新应用,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
的不断发展使得具备成熟的技术基础。

三、解决方案
1、总体设计
需求应对
1)针对园区管理,客户为管理单位与物业公司,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探测、处理园区的能源、环境、安防等信息,建设“感知园区”与“智慧物业”,打造移动服务系统,提升服务办事效率,为构建高效园区提供信息化基础,同时建立区域三维数字沙盘,集成交通状态、环境信息、能耗信息、人文信息等,实现区域管理的智能化,提升区域内办事效率和突发事件的相应处理能力。

2)针对企业商户,客户为入驻企业与文化展会,面向入驻企业,构建智能化的办公环境,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可定制化的通信信息服务、云服务,为企业建设“大数据”提供基础,面向文化特色产业,通过智慧展馆建设,提供一流的、科技的、智慧的产品展示平台。

3)针对公众用户,主要客户为居民、游客和访客,通过打造智慧商圈,为公众提高导航、虚拟导购、信息发布与推送等功能,提升购物体验,助力以梦想为主题的都市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建设智慧安居系统,覆盖居民的生活、医疗、娱乐等信息化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科技、便捷的生活服务。

总体框架
1)信息基础设施
网络与云:全光传输网、管道、移动通信、WiFi网络:一点认证、多点接入、全区通行、云数据中心
集成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车辆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2)数据应用系统
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存储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员工信息数据库、商户信息数据库、资产管理数据库、金融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
信息管理平台:园区服务管理平台、招商服务中心平台、调度指挥中心平台、设施综合管理平台、客流预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车位引导系统、智能分析系统、商业智能系统、资产管理系统
业务应用展现:公共门户、OA门户、移动办公、信息导览、社区APP、设备租赁、物业管理、移动支付、商户管理
2、解决方案
1)园区GIS综合管理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地图+属性数据库+空间分析能力
以GIS为核心建立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将园区内所有可管理对象数字化,基于“一张图”进行统一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信息展示的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的立体化,全面提升园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2)智慧停车位管理
地下车位:采用全视频解决方案,在地下车库的通道中部安装百万级像素的高清渔眼镜头,360度旋转全景监控,网线供电接入,每5秒判定并记录有变化
的图像,以此识别空闲状态,车牌号码,是否专用车位等信息,每个监控镜头为可以管理最多6个车位,与每车位一个固定视频头的方案相比安装维护工作大大减少,并能实现全景监控的功能。

设置反向寻车引导,通过自助查询机或手机APP查看,后台采取综合监控,通过停车场电子地图,实时了解车位空闲布局变化及统计信息,对停车场各个区域的情况可以进行实时的录像监控和回放。

地上车位:在每个地上车位下方安装车辆感应器,通过RFID无线通讯经阅读器向服务器上报停车位状态(每20~30个车位配一个阅读器)。

3)无线定位导航
可适用于室内定位和立体定位,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可根据需求定制,工程部署简单便捷,可在已有网络上扩展,支持多种定位终端和丰富的上层应用。

终端可以是智能移动设备或非智能的定位标签,AP需与终端交互场强信息,并直接或间接参与定位计算,定位服务器根据定位算法在电子地图上关联终端位置,应用服务器结合业务数据库和业务需求,二次开发实现各类上层应用。

4)园区公共信息发布系统
互动信息屏:服务于园区访客,放置在商务楼宇大厅/商业街入口,主要功
能为园区导航及路线指引、楼宇企业分布及介绍、园区商圈分布及介绍、园区电话黄页查询、车位信息及反向寻车、公共设施/生活信息。

媒体播放屏:服务于园区公众/园区访客,放置于建筑外饰/电梯厅/办公楼层,主要功能为园区最新动态及新闻、园区环境监控指标、入驻企业品牌宣传、园区商圈促销信息、社会化广告投放、园区活动或公共讲座、突发事件紧急通知。

园区数字门户:服务以园区公众,主要功能是以手机APP为形式,其中内容偏重于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为其提供良好的园区生活工作体验。

5)物联网智慧会议室
智能场景控制:通过引入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设备,实现对会议室的灯光/空调/投影/音响/窗帘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并通过智能面板或手机客户端,实现会议/演讲/讨论等多种场景的一键进入,实现轻松高效,无间隙的会议室使用体验。

通过智能面板,手机客户端,红外遥控器,语音识别等多种形式控制会议室各种装置的工作状态,并可定义汇报,演讲,讨论等多种情景模式,实现快速设定
室内环境监控:对会议室内的CO2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指标进行监控,并可与智能家居及BA等控制系统联动,自动调节会议室环境到最佳状态。

会场预约管理:采用WEB页面或手机客户端可查询办公区域内所有会议室的当前使用状态及环境参数,并可完成会场预约管理等功能,同时可提供报表统计分析及查询。

6)中小企业IT基础服务
主要是提供与云有关的产品,如云平台、云桌面、云主机、云服务等。

7)IPTV系统
主要是提供与卫星电视融合、高清IPTV、定制页面服务、园区专属频道、多频互动等。

四、支撑流程
如有需求,可通过“倒三角”技术支撑管理系统向总师室技术支撑中心提出支撑需求。

五、商业模式
因为为综合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较为复杂,可一事一议。

六、成功案例
松江智慧乐都。

七、支撑单位
鸣谢邮电设计院在方案支撑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撑!判断题:
1、电缆线路不容易受大气中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妨碍交通和地面建设。

2、更换熔断器的熔体时,应带护目眼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还应使用绝缘夹钳。

3、电容器所安装环境应无易燃、易爆危险或强烈震动。

4、接地线应用多股软裸铜线,其截面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但不得小于16mm2。

5、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导体端,后接接地端,并应接触良好。

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

6、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7、电击的主要特征有:伤害人体内部。

8、线路上的重复接地宜采用集中埋设的接地体。

9、电火花是击穿放电现象,而大量的电火花汇集形成电弧。

10、在使用时应注意,组合开关每小时的转换次数一般不超过5~10次。

11、在爆炸危险场所,必须将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结构部分接地(或接零),并连接成连续整体,以保证电流途径不中断。

12、当电容器喷油、爆炸着火时,不应立即断开电源,并用砂子或干式灭火器灭火。

1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14、熔断器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保护电器。

15、增湿是加速静电电荷的泄露,避免静电电荷积累到危险程度。

16、绝缘手套主要用于操作高压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等,以预防跨步电压。

17、发生电气火灾后,高压设备应先操作油断路器,而不应先拉隔离刀闸,防止引起弧光短路。

18、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19、带点积云是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

20、保护接零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220V/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

21、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22、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

23、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相等且等于总电流。

24、防火防爆措施必须是综合性的措施。

25、电击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2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学时。

27、电伤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28、每次使用安全用具前必须认真检查,检查安全用具规格是否与线路运行条件相符,检查安全用具有无破损、有无变形、绝缘件表面有无裂纹、啮痕、是否脏污、是否受潮,检查各连接是否可靠等。

29、架空线路的安全检查,对厂区架空线路,一般要求每年进行1次安全检查。

30、为了取得良好的补偿效果,应将电容器不可分成若干组,分别接向电容器母线。

31、对于与配电网有导电性连接接地装置,测量前最好与配电网断开,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并防止将测量电源反馈到配电网上造成其他危险。

32、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执行。

33、线路的停、送电均应按照值班调度员或线路工作许可人的指令执行。

34、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