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1 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1 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杜甫的资料和《江畔独步寻花》的系列诗作。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1、中国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期郝老师特别痴迷于“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PPT1)那百人团中卧虎藏龙;康震、俪波、蒙曼老师个个出口成章;主持人董卿完美的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
2、在这个节目中我又特别钟情于一个环节——“飞花令”(PPT2)这个环节,让我激动。

今天,让我们以“花”为“令”,也来挑战一下自己。

(两位学生对决。


(①学生如果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
师:你刚说到这句的“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②学生如果没有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描写花的诗句:“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
二、课题解析
1、板书课题,(PPT3:课题)强调“畔pàn”的读音。

2、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这是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你对诗人杜甫有哪些了解呢?(PPT4:简单介绍杜甫生平,“小李杜”、古诗特色。


3、谁来说一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发言)
师小结:诗人一个人在江边漫步,想欣赏美丽的春花。

这里的“江畔”:指位于成都杜甫草堂不远的锦江之畔。

(PPT5:独步:一个人。

寻:欣赏。


4、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告诉人们内心的情感,其实,诗也有自己的“题眼”,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题目,你觉得作者最想表达的情绪蕴含在哪个词里?(教师引导发现:“独步”是作者的身影,更是一种心境,悠闲、宁静、平和与喜悦。


让我们再来读题目时,又会变一种滋味,谁来试试?(指名读题)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中景。

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0页,带着思考自由读诗。

(PPT6)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要读得字正腔圆。

(2)、朗读的时候,找一找、画一画,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2、自由读,开始。

3、问题一:检查学生读诗情况,指名读:字正腔圆,没有错别字。

(1—2人)
4、问题二: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生汇报:花、蝶、莺
(一说到“花、蝶、莺”你会想到那个季节?--春天)
5、初春、仲春、暮春。

师:同学们都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知道每个季节有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比如春天就有孟春、仲春和季春组成。

(PPT7)孟春(早春):一般在农历二月;
仲春:一般在农历三月;
季春(暮春):春之末,一般在农历四月。

(PPT8)“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就是孟春(初春)之景;
(PPT9)而“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xiàn)流莺。

(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又是一幅典型的季春(暮春)景物图画。

如果老师问你这首诗(PPT10)写的是春天那个时段的景色呢?
生:仲春,春季的中间,花开的最为茂盛,最美的时刻。

师:的却如此,百花盛开、群芳吐蕊的仲春是春天里最美的时节,现在这个时节正式是春天中最美的仲春,让我们在最美的时节再来读读这首最美的诗。

(学生齐读)
四、诵读,寻找古诗中的画。

1、我们读还要品味的去读,如品茶,越品越有味道,带着自己的感情、理解、品读出诗中的画面这叫诵。

2、请同学们再来诵读此诗:(齐读、指名读)
(PPT11)诵读要求:
(1)诵读时注意字音要有高低、有长短、读出节奏感。

(PPT12:出示长短音)你试一试借助老师标注的这些符号来诵读(为吟诵打下基础)。

(2)诵读发挥想象,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画面?
3、学生试读全诗。

4、谁来诵读?(指名读)师指导朗读:借助标注的这些符号来诵读。

5、你的清亮的诵读带着大家来到了“黄四娘家”,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1)(PPT13:出示句式:)
(啊,(景物)真啊!你看)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理解词语“花满蹊”。


噢!小路就是诗中的“蹊”;为什么花会“满”“蹊”?)
生:因为花多呀!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理解词语“压枝低”。


师:因为“压枝低”所以“花满蹊”。

(PPT14:“花满蹊”图片)
啊!“满蹊”的花,不仅多而且美呀!(板书:花多美)你看那火红的杜鹃花……
生:那白的梨花。

生:那金黄的迎春花……
师:这真是(PPT15:古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师: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还(作闻香气的动作)。

生: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PPT16:蝴蝶飞入)板书:蝶舞师:引来了流连忘返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PPT18:这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理解:“留连”)
师:除了蝴蝶之外还有一只只“自在的娇莺在恰恰啼”(PPT19:黄莺啼鸣)板书:莺啼
师:啊!我们看到了花美蝴蝶舞、闻到了花香,还听到了黄莺婉转清脆的鸣叫!还听到了什么呢?还听到了……
(2)师:这样鲜艳芬芳的春花真的使蝴蝶不舍得离开,让娇莺也迷恋其中吗?
生:不是,是让诗人流连忘返,不舍离开。

师:对!正真流连忘返,不舍离开,陶醉其中的是诗人杜甫。

那为什么要写蝴蝶和娇莺呢?
(从侧面描写春花的鲜艳芬芳,春天的鸟语花香。


师:好,让我们再一起诵读出这一派鸟语花香的美景吧!
齐诵:(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杜甫不愧为“诗圣”,这首诗:一二句写花,三四句写蝶和莺,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好一派美不胜收的春景图(PPT20:春景图)
杜甫面对此情此景不仅吟出:(PPT21:“吟诵”起)
五、吟诵,体味诗中的情。

1、同学们听到的是吟诵。

吟诵,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情感,让我们要带着心去感受诗中的那份心情。

2、那位同学知道吟诵古诗要注意什么?(PPT22依字行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吟诵《江畔独步寻花》全诗)
(指名吟诵,指导,全体吟诵配乐)
3、师:小路弯弯,春花烂漫。

万紫千红,芬芳四散。

杜甫独步江边,不禁吟道――(指名学生吟诵)诗人呀,你此时的心情如何?(高兴、惬意)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高兴、惬意的杜甫。

3、师:彩蝶翩翩起舞,留连不去;娇莺啼鸣,婉转动听。

杜甫独步江边,不禁吟道---(指名学生吟诵)诗人呀,你此时的心情如何?(悠闲、自得)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悠闲、自得的杜甫。

(全体起立,带着这份高兴与惬意,悠闲与自得再来吟诵这首诗,配乐起。


六、“寻”花“根”,体味诗中的境。

1、同学们,我们感受的杜甫的欢愉、杜甫的惬意,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

读了诗题,我有一个疑问:诗中写到花多花美,其实这样的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诗人还要“寻”呢?这就要从杜甫的一生说起:
2、介绍写作背景
(PPT23)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在饱经战乱之后,好不容易到了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大好。

春暖花开时,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一组诗。

这一组诗一共有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最为出名。

杜甫的诗感情深沉《江畔独步寻花》是其少有的清丽欢快的诗篇。

3、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
(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宁静与欢愉。


4、那就让我们一起诵出、吟出诗人心中久违的和谐与宁静、欣慰与欢愉吧!
(生齐吟,配音)
七、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畔独步寻花》的情景。

2、选择一首《江畔独步寻花》熟读背诵。

3、搜集更多关于“花”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pàn花多美香
江畔独步“寻”花蝶舞宁静欢愉
莺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