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师:读得很投入,看到这里就是一种享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好!字字有诗意。比如,愁眠”的 愁”是翘舌的, 寒
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 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朗读全诗)
师:好一个“夜半钟声到客船”啊!味道读出来了,大家一定听 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 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二、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师: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连在一起,所有的问 题都跟一首诗息息相关。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枫桥夜泊》这首诗。要求:自由
读,反复读,把它读清爽了、读顺口了。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也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诗句)
师:从诗中看,七年之前的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1:寒山寺。
师: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生1:钟声。
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生2: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师: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 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就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1:张继。
师:谁?
生2:张继
师:我们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奇怪呀,这是人为什么会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这张继和
寒山寺的钟声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西风只在寒山寺,
长送钟声扰客眠。
生1: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为什么可用这一句?
生1:因为许多人到过枫桥寺,可是半夜的钟声是不会变的。
师:你注意到没有诗句中有一个关键的字眼,谁读出来了?
生1:依然。
师:没错,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再变一变“十年” 变成百年”,百年不到枫桥寺一一
生2: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千年不到枫桥寺
生3:客枕依然半夜钟。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在一首诗中也写过这 样的钟声,谁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好一个“月落乌啼又钟声”,听一听这是哪的钟声?
生:还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他没说是寒山寺的钟声,你怎么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生:咼启说过“几度经过忆张继”,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 所以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生1:无眠就是睡不着觉。
师:对,就是睡不着觉。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生2:失眠。
师:无眠就是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就是难眠的意思。
师:看看,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留连的钟声。
生2:留连的钟声。
生3:留连的钟声。
生4:钟声
师:没错,是钟声,是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来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
生2:为什么他们提到的钟声都是他们在晚上听到的钟声?
师:对呀,你对钟声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所有的钟声都是在夜半 呢?
生3: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敲钟的时候诗人会失眠呢?
师:为什么钟声总是跟失眠,跟难以入眠连在一起呢?好,太好 了!
生4:我想问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这么 多的诗人来写诗?
师:太好了,她把钟声和那么多诗人联系在一起, 发现了她自己 的问题。
――【元】顾瑛《泊阊门》
师:其实还有比这更早的,早在六百多年前,元朝有位诗人, 谁?
生:顾瑛
师:对,顾瑛,他写过一首诗,在他的诗中又写到了寒山寺的 钟声。谁读一读?
生:(朗读)
师:你看,又是寒山寺的钟声,这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有多少客人在寒山寺的钟声中无眠呢?使人难以入眠呢?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生:(朗读)
师:钟声是从哪儿传过来的呢?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有一位诗人叫王士祯,他在一 首诗中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
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生2:钟声。
师:枫桥寺就是寒山寺,寒山寺就是枫桥寺。
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 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其实 七年”还可以变,如果把它变 成十年”想一想,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又会怎样写呢?
生1:(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夜半钟声扰客眠。
师:自己编了一首诗,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我读上半句,你读下 半句,你试试看。十年不到枫桥寺——
师:请坐下,这是哪Biblioteka 的钟声呢?生:寒山寺的钟声。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大家看,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 钟声,诗人等啊盼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师:十年,整整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来,我们一起 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这种经历。
生:(读)
师: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所以八百年前的诗人陆游写到一一(生齐读)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生1: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管几百年几千年,喝多时人来到这
儿都非常留恋这的钟声,至打寒山寺都会写诗?
师:问得好啊,她把钟声和那么长的时间联系起来了。 她不禁要 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诗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 她的问题。你们的呢?
师:没错,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 钟声。所以陈小奇写到一一(生齐读)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所以两百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到 (生齐读)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所以六百多年前的诗人顾瑛写到 (生齐读)
特级教师王松舟《枫桥夜泊》课
堂实录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 过吗?
生:没听过。
师: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朗读歌词)
师:读得不错!谁来体会一下,诗中有一个词叫 无眠”什么意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