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专题二.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34页)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和平成为主题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绝大多数国家
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祁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3.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4.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6.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原因是什么?
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捆扰
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恐怖主义。

8.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

9.恐怖主义的危害: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10.当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是什么?
超级大国倚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

12.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造成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其他原因: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历史原因)
②战乱和不稳定
13.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14.解决南北问题根本途径(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其他途径(对策):①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②维护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15.建设和谐世界我国应奉行怎样的内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题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36页------38页)
考点34.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对社会发展影响,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①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
2.为此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7.我国人口现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总说: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沉重压力。

分说:①人口数量大影响: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加重就业压力,使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质偏低影响:增加了就业难度;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老龄化影响: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等,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8.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减缓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考点35.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1.我国资源状况如何?(除了总量丰富外,其他是我国的资源问题)
①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
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分布不平衡`
③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
④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特点:数量有限
4 资源利用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5.我国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①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②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
③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6.“开源”是指什么?
“开源”指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