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2015 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

自然辩证法2015 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

实用文档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实用文档特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2)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20实用文档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3)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①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

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

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

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

②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

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③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

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

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实用文档、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3(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最巨大、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能。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一切要素包括工具、工艺方法、控制手段、劳动者的技能和智力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即增加劳动力、增加投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最起关键作用的要素。

事实表明近几十年间有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三分之二来自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中国家要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科学曾经在反对宗教神学的统治中起着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作用。

今天,仍然有必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用科学技术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向前发展,才能使事业兴旺,民族强盛。

(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史。

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从长远的观点看,力争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职能之一。

4、请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5、请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首先科技研发过程是一个求真、至善的过程,它的目的是造福人类,这就要科技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其次我们说在科技研发前应该对该研发对象做一个评估,对其社会应用全景做一个全面预测,然而有的科技研发对象能够在事前进行评估,有的却具有不可预测性,它的弊端有可能在研发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也有可能在实际的应用中才看见。

因此在研发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如果发现该研发项目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的时候应考虑如何将其危害减少到最小化,一旦发现其危害远远大于给人类所带来的利益时一定要想尽办法阻止该项目的继续研发,在无法预测到其后果时,切勿操之过急。

最后在科技研发过程中科技工作者的一切研发都应该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和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出发。

任何科技研发都是建立在保护实用文档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实现短期的效果以及追求个人的利益而不顾损害整个人类的利益,破坏生态平衡。

科技工作者在可持续研究领域要注意清洁工艺、节能技术、生态农业、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等。

在科研的过程中要对我们的后代负责任,要对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负责任。

科技工作者是社会的人,一方面科技工作者生活在特定社会中,他生活、工作以至做人的准则都来源于社会,他必须受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引导。

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其利益得失与荣辱尊严应当由社会价值决定。

因此我们考虑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问题时,除了从科技研发本身考虑外,还应将科技工作者置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考虑。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科技工作者针对不同的社会对象与事物承担其社会责任。

6、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科学技术进步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程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3.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

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如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如城乡关系、工农关实用文档系、脑体关系、性别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变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家庭办公、交通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2.科学技术对“政治民主化”有影响,它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

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文化。

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

4.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

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

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食物等;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如金钱异化、权力异化。

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

如资源耗竭、能源枯竭、环境污染。

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恐怖活动等。

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不能只看到它的利,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弊端。

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包括:正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影;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科技自身来解决;依靠科技进步,保证环境质量;进行技术评估;社会制约的完善和增强,加强国内法制与国际合作。

7、试论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及意义。

(1)通过过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对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首要和有效路径,其作法是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增加创新产出、加强自主创新等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2)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不断调整和完善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因此要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

其做法通过采取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加强创新合作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3)通过国家职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1)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作用实用文档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在创新活动作用。

为此要通过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行为有所规定或限制和制定正确的政策,加强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

还要使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社会建制变革等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迅速完成由模仿创新向率先创新的转变。

2)加大创新精神培育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推崇创新、尊重创新的氛围。

为此首先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其次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