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植物形态学:植物的营养器官(叶)..
植物形态学:植物的营养器官(叶)..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㈣ 单叶和复叶
1.单叶:一个叶柄一只生一个叶片,称为单叶。如悬铃木、杨树、 柳树、女贞、棉花、小麦、茄子、辣椒等等。 2.复叶:一个叶柄一有两个以上的叶片,称为复叶。 复叶的组成: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或叶轴,叶轴上的多个 叶片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
二、叶的形态
㈢ 叶脉及脉序
分叉脉序:每条叶脉均呈多级二叉分枝,如银杏。 平行脉序:各条叶脉近似于平行分布,是单子叶植物的脉序类型。 直出平行脉:主脉和侧脉从叶片基部平行伸出直到尖端。如 小麦。 侧出平行脉:主脉明显,平行排列的侧脉与主脉垂直。香蕉。 射出平行脉:各条叶脉均自基部以辐射状伸出。如棕榈等。 弧形脉:叶脉从叶片基部直达叶尖,中部弯曲形成弧形。如 车前。 网状脉序:具有明显主脉,经多级分枝后,最小细脉互相连接形 成网状,是双子叶植物的脉序类型。 羽状网脉:主脉明显,多个侧脉,侧脉又多次分出细脉。桃。 掌状网脉:由叶基分出多条较粗大的叶脉,呈辐射状伸向叶 缘并由多级分枝形成网状。如南瓜、蓖麻和葡萄等。
小叶片总数为单数者称奇数羽状复叶,如刺槐、月季;小叶 片总数为偶数者称偶数羽状复叶,如皂荚和花生等。 叶轴不分枝者称一回羽状复叶;一次分枝称二回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只有一个叶片,与叶轴连接处有一明显的关节。 柑桔类植物均为此种复叶。单身复叶可能由三出复叶演化而 来,其两侧小叶退化后只剩下顶生小叶。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㈡ 叶片的形态
3.叶基形状
耳形:叶基两侧的裂片钝圆,下垂如耳,如白英的叶。 箭形:二裂片尖锐下指,如慈菇的叶。 戟形:二裂片向两侧外指,如菠菜、旋花的叶。 匙形:叶基向下逐渐狭长,如金盏菊的叶。 偏斜形:叶基两侧不对称,如朴树的叶。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㈡ 叶片的形态
4. 叶缘形状
全缘:叶缘平整,如女贞、玉兰。 波状:叶缘稍显凸凹而呈波纹状,如得颓子。 皱缩状:叶缘波状曲折较波状更大。 齿状:叶片边缘凹凸不齐,裂成细齿状。 锯齿:齿尖尖锐且指向上方或前方的,如月季叶。 细锯齿:锯齿较细小,如弥猴桃叶。 牙齿:齿尖直向外方,如茨藻的叶。凡齿基呈圆钝的称圆缺缘。 重锯齿:指锯齿上又出现小锯齿,如樱草的叶。 圆齿:齿不尖锐而成钝圆,如山毛榉的叶。 缺刻:边缘凹或凸出的程度较齿状缘大而深的称为缺刻。 羽状缺刻:裂片呈羽状排列。 掌状缺刻:裂片呈掌状排列。 裂片:依裂入的深浅程度,又有浅裂(浅于1/2)、深裂(超过 1/2,但未达主脉)、全裂(全缺,可达主脉或叶片基部)。
第一、因枝的老幼不同而叶形各异,如圆柏,幼枝上产生刺
形叶,老枝上产生鳞叶。
第二、因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引起异形叶性的,最典型的如
慈菇,有三种叶形,挺水叶(气生叶)为箭形;浮水叶(漂
浮叶)为椭圆形;沉水叶呈带状。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叶的发育
1.叶原基的形成和生长
定义:茎顶端分生组织的一定部位,产生许多侧生突起,为 叶分化的最早期,称叶原基。一般起源于原套表层下的1~几 层细胞。 叶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顶端生长使叶原基迅速引长,接着进 行的边缘生长形成叶的雏形,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几个 部分。除早期外,叶以后的伸长就靠居间生长。 生长特点:和其他器官一样,叶的生长也有细胞分裂和细胞 生长两个方面。与根茎不同,它属于有限生长,达到一定大 小后便停止生长。但某些单子叶植物的基部保留着居间分生 组织,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居间生长。如韭菜和大葱。
叶舌、叶耳的有无、形状、大小和色泽。为鉴别禾本科植 物种类的依据,如稗叶无叶舌和叶耳,因此与水稻叶及小 麦叶极易区别。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叶片
叶舌
叶耳
叶鞘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㈡ 叶片的形态
6. 叶枕: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无柄叶)显著突出或较扁的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㈡ 叶片的形态
5.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叶比较特殊,由叶鞘和叶片两部分构成。
叶片:多为带状、扁平。 叶鞘:鞘状,包于茎的节间之外,有保护茎上的幼芽和居间 分生组织的作用,并有增强茎的支持力的功能。
叶舌:在叶片和叶鞘交界处的内侧常生有很小的膜状突起物, 称叶舌。能防止雨水和异物进入叶鞘的筒内。 叶耳:叶舌两侧,由叶片基部边缘伸出的两片耳状小突起。
因为表皮细胞先于叶肉细胞停止分裂,且表皮细胞横向生长 程度很大,使得每个表皮细胞与几个叶肉细胞相连,并使了 叶肉细胞间隙较大。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叶的发育
2. 叶的分化 维管组织的发育:以双子叶植物为例。
主脉维管组织的分化:双子叶植物叶维管组织的发育,是从 未来中脉处原形成层的分化开始,这时叶小如钉状小突起。 其原形成层的分化与叶迹原形成层是连续的。 侧脉维管组织的分化:各级侧脉是从边缘分生组织的衍生细 胞中发生的,较大侧脉的发生比小侧脉开始得早。据观察表 明,在居间生长的整个时期,都能不断地形成新维管束。 分化特征:双子叶植物叶脉的纵向分化是向顶的(由基部向 顶部分化)。叶的较小支脉,都是在较大的脉间发育,往往 是最先在近叶尖的部位,然后连续地逐步向下发育。
一、叶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的植物体的表面,散 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水的动力之一。
矿物质是随蒸腾液输导的,故对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有利。 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的表面温度,使叶在强烈的日光下过高 温度损害。
气体交换
鱼 腥 草
植物形态学
第二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三节 叶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三节 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
二、叶的形态
三、叶的发育
1.叶原基的形成和生长
2.叶的分化
四、叶的结构 五、叶的生态类型 六、落叶和离层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开度:如“2/5”表示该叶序周为5叶螺旋2周(720o),那么 每相邻两叶间的角度为720o/5,即144o。这样相邻两叶所成的 角度称开度。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㈤ 叶序和叶镶嵌
2.叶镶嵌
定义:无论互生、对生或轮生,相邻两个节上的叶片总是不 会重叠,它们总是以一定的角度彼此相互错开生长,呈镶嵌 状态。这种在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排列而不重叠的现 象,称叶镶嵌。
吸收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具实际意义,如叶面施肥和喷施农药等。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一)叶的组成 1.叶片形状 2.叶尖形状 3.叶基形状 4.叶缘形状 5.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 6.叶枕
(二)叶片的形态
(三)叶脉及脉序 (四)单叶 和 复叶
1.单叶 2.复叶 3.复叶与有叶水小枝的区别 (五)叶序和叶镶嵌 1.叶序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叶的发育
2.叶的分化 表皮和叶肉的分化:叶原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了叶肉。 叶肉的层数是一定种类植物叶的特征。 叶片细胞层数的发育:在由叶原基向幼叶发育过程中,平周 分裂(指与叶面平行的分裂方向)使叶片达到一定的细胞层数。 叶片面积的扩大:在上述基础上,主要进行垂周分裂,沿横 向增加细胞数目,包括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增加。叶肉与 上表皮相连的1—几层细胞分化为长形,并与表皮垂直,分化 为栅栏细胞;与下表皮相连的细胞分化为近等径的不规则细 胞,为海绵细胞。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㈣ 单叶和复叶
3.复叶与有叶小枝区别
刺槐羽状复叶 酸枣具叶小枝
复 叶 顶 芽 腋 芽
叶轴顶端无顶芽 叶轴腋内有腋芽,小叶腋 内无腋芽。
具单叶小枝
小枝具顶芽 小枝生于叶腋内,其腋内无 腋芽,其上小叶脉内有腋芽 落叶时小枝不脱落。
落叶方式 小叶脱落后叶轴脱落。 排 列
交互对生:对生叶序相邻两节的2 叶多交叉成十字形排列。
轮生叶序:每节着生2个以上呈辐射状排列的叶序。如百合。 簇生叶序:无论哪种叶序,只要是节间短缩,节密集,使叶 在形成的短枝上成簇着生,均为簇生叶序。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㈤ 叶序和叶镶嵌
叶序周(仅指互生叶序) 定义:互生叶序的叶螺旋状着生于茎上,取任意一叶为起点 叶,以线连接各叶的着生点,盘旋而上,直到上方另一叶 (即终点叶)与起点叶相遇在一个轴向线上为止,二叶间的 螺旋距离,称叶序周。 叶序周公式:以一个叶序周绕茎的周数做分子,叶数为分母, 所得分子式就是叶序周公式。
膨大部分。很多植物的叶都有叶枕,如刺槐、含羞草等。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㈢ 叶脉及脉序
叶脉:是贯穿在叶肉内的
维管组织及其外围的机械
组织,为叶内的输导组织 与支持结构。 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分 布形式。可分为叉状脉序、 平行脉序和网状脉序三种 主要类型。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叶的形态
㈣ 单叶和复叶
2.复叶 复叶类型:据叶轴上小叶排列、叶柄分枝或不分枝及小叶数分。 三出复叶:每个叶轴上具三片小叶。三个小叶柄等长的称掌 状三出复叶;顶端小叶柄长于两侧小叶柄的称羽状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多于3片的小叶生于叶柄顶端排成掌状。如七叶树。 羽状复叶:小叶片都生于叶轴两侧,呈羽毛状排列。如刺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