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在新建与改造线路应用技术经济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在新建与改造线路应用技术经济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在新建与改造线路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摘要]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的出现为线路增容和减少输电走廊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途径。

本文分析了其优点并调研了其在国内外的科研、应用情况。

本文结合我国220kV改造线路和500kV新建线路的典型参数,计算分析了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的技术经济性,从结果可见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的应用从技术上讲是可行的,从经济上讲是合理的。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500kV新建线路,220kV改造线路,技术经济比较;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负荷不断增加。

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使输电走廊尽可能少地占用土地资源,又能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已经成为日益重要、亟待解决的难题,提高新建线路的单位输送容量和实施现有线路的扩容改造是两条有效的途径。

相比于同规格的钢芯铝绞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弧垂小、载流量大、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1]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的共同特点是芯主要由碳纤维和热硬化性树脂构成。

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且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特种纤维。

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磨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同时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具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比重小、刚性好、强度高,其比强度、比模量等综合指标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能够满足输电导线在强度、刚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方面的严格要求。

[2]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技术的工程应用推广,符合国家电网公司推动“两型三新”线路建设的精神,不仅对于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和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以及降低架空输配电工程总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也势必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与进步。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能否在新建线路和扩容改造工程中应用,不仅要在技术上可行还要在经济上合理,因此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2.1 日本的概况20世纪90年代,日本昭和电线电缆株式会社、东京制纲株式会社和东北电力株式会社共同开发了一种称为ACFR(碳纤维芯铝绞线)的低驰度导线,主要用于解决既有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过大、对地净距不足的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用相同直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代替一般钢芯铝绞线(ACSR)中的钢芯,结构和外观如图2-1所示。

复合材料芯的质量是常规钢芯的约1/5,线膨胀系数约为1/12。

试验证明,这种新型复合材料芯导线的抗拉强度远远超过了ACSR,在常温下的应力——伸长特性呈现弹性体,没有塑性变性,断裂时的伸长量比钢绞线小,约为1.6%。

耐热性基本与ACSR相同。

ACFR在提高导线强度、降低导线重量和驰度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其迁移点温度约为70℃,运行温度达150℃,重量比相同直径的ACSR导线轻30%。

当导电体采用耐热铝时,可以得到耐热性能更好的TACFR导线,在降低导线驰度的同时,提高导线的载流量[3]。

ACFR是ACSR 一对一的材料替换,导线外形、结构构造形式和尺寸与传统导线完全一样。

日本的ACFR已在日本东北电力公司宫城支店的66kV输电线路上试用。

但由于日本的新建线路极少,原有线路大多采用耐热铝合金导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所以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2.2 美国的概况美国Composite Technology Corporation(CTC,Irvine, CA)研制开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导线 (Aluminum Conductor Composite Core,简称ACCC) 如图2-2所示。

其芯线是由碳纤维为中心层和玻璃纤维包覆制成的单根芯棒,碳纤维采用聚酰胺耐火处理、碳化而成;高强度、高韧性配方的环氧树脂具有很强的耐冲击性、耐抗拉应力和弯曲应力。

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进行预拉伸后,在环氧树脂浸渍,然后在高温模子中固化成型为复合材料芯线。

其导体为梯形截面的铝线股。

图2-2 ACCC导线(左)与ACSR导线(右)[1]据目前所了解的资料,国外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的生产厂家有两个,均在美国,分别是CTC公司(Composite Technology Corporation)和水银电缆公司(Mercury Cable & Energy LLC)。

其中美国CTC公司研制的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型号为ACCC/TW)2004年8月首次在安装在试验线段上,2005年1月正式在实际线路工程上应用。

迄今为止,国外共有15条线路(均为单回路)使用该种导线,在这15条线路中,美国有13条,其中试验线路1条,长1.06km;230kV线路2条,共计4.0km;161kV线路1条,长0.15km;138kV 线路3条,共计34.96km;115kV线路1条,长0.14km;69kV线路2条,共计1.37km;34.5kV线路2条,共计35.05km;13.8kV线路1条,长1km,法国2005年开始进行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应用试验,有两条使用该种导线的试验线路,长度分别为0.8km和0.4m。

美国水银电缆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型号为HVCRC)未见实际应用的报告。

由此可见,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在国外应用并不广泛,每条线路使用长度较短(大部分线路长度不超过3km),多数电压等级较低(138kV及以下),且运行时间短(不足5年),运行经验不够丰富。

2.3 国内的情况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

我国在玻璃纤维和树脂体系的研究和生产方面,已实现了国产化。

部分高端纤维如碳纤维原丝的生产也即将实现国产化。

因此,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导线用碳纤维复合芯材料以及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国产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从2005年开始,国内多家单位开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的研究工作。

主要包括:远东电缆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航天四院43所、辽宁省电力公司与哈玻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等。

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进入了挂网试运行的阶段。

2009年1月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300/50在500kV万顺Ⅲ线470-473号段挂网运行。

2009年11月浙江省金华电力局将中国电科院研制的JLRX/T/TW-430/60碳纤维复合芯梯形软铝导线和配套金具安装在220kV 金仙线7+1~8#档挂网运行。

目前商业化运行最多的是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开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自2006年6月第一条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开始在福建省220kV线路工程中使用算起,至2009年底已有41条使用该种导线的线路(电站)投运,还有8条线路正在施工或马上开工。

在这49条线路(电站)当中,主要以增容改造或扩建为主,电压等级有110kV和220kV两种,单线总长度为1812km。

综上所述,可见具备研制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能力的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在国外应用的线路数量和单线公里数都远少于在中国的应用数量。

3 碳纤维芯导线的分类及应用中应关注的参数目前已研制出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以下三种方式分类。

按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形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多股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绞合而成,如图2-1所示;第二类是单股芯棒,如图2-2所示;按导体材料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硬铝,第二类是软铝,第三类是耐热铝合金;按导体的形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圆线,第二类为型线。

3.2 应用中应关注的参数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是导线的重要原材料,某些性能通过控制特定参数方可达标,经过大量实践及理论分析后,笔者认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的规定。

3.2.1 表面质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圆整、光洁、无裂纹,无纤维裸露等与良好工业商品不一致的缺陷。

3.2.2 抗拉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

根据抗拉强度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拉断力时,应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实测直径。

3.2.3 断裂伸长率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标距为2000mm时,拉断时的伸长率应不小于1.5%。

3.2.4 直径和直径偏差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直径偏差、不圆度应符合表3-2的规定3.2.5 线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线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应符合表3-3的规定。

3.2.6密度为计算标称重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密度≤2.00 g/cm3。

3.2.7 接头碳纤维复合材料芯不允许有接头。

3.2.8 环境性能3.2.8.1 高温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180℃的高温环境下静置3小时后,其抗拉强度损失率应不大于常温时抗拉强度的10%。

3.2.8.2低温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40℃的低温环境下静置3小时后,其冲击强度的损失率应不大于常温时冲击强度的10%。

3.2.8.3抗紫外线GB/T 14522-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通过波长小于400nm的荧光紫外灯,辐照度为1.55W/m2*nm暴露1000h后,其表面不发黏、无起皮和龟裂现象,且抗拉强度不低于表3-1所列最小抗拉强度。

3.2.8.4耐腐蚀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室温下应能分别通过3%硫酸或3%氯化钠溶液中浸泡至少100小时,其表面应光洁无可见腐蚀现象。

3.2. 8.5 湿热老化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在150℃环境中置放1h,然后室温水喷淋冷却1h,如此反复循环100次试验,其抗拉强度不低于表3-1所列最小抗拉强度。

3.2.9 卷绕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在60倍自身直径的筒体上以不大于5r/min的卷绕速度卷绕2圈试验,其表层不开裂、不起皮;其抗拉强度不低于表3-1所列最小抗拉强度。

3.2.10 扭转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以200倍自身直径的长度试样以不大于2r/min的扭转速度扭转720°试验,其表层不开裂,其抗拉强度不低于表3-1所列最小抗拉强度。

3.2.11 侧压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至少应能承受自身额定拉断力的25%大小的压力平稳加载接触长度为100mm芯棒上受压试验,其表层不开裂、不脱皮。

3.2.12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芯棒玻璃化转变温度Tg应不小于180℃。

3.2.13 热老化寿命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热寿命评定,选取180℃、195℃、210℃三点老化温度,以抗拉强度的70%作为寿命终止参数,其最低热老化温度点应不短于5000h,最高温度点应不短于100h(如果可能应小于500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