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动力学_吴吉春_教学大纲

地下水动力学_吴吉春_教学大纲

《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54课程性质:学科核心课程
课程学分:5
课内总学时:80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能初步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并能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提出适当的计算方法或模拟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定量评价。

同时对一些地下水运动的专门问题,如海水入侵,裂隙介质中的地下水运动,非饱和带地下水的运动,水动力弥散理论等有一定初步认识,了解基本原理及基本研究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种条件下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的解析解的原理和方法,深刻理解其适用条件。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20学时)
第一节渗流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渗流基本定律
第三节岩层透水特征分类和渗透系数张量
第四节实变界面的水流折射和等效渗透系数
第五节流网
第六节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七节承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第八节越流含水层中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第九节研究潜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第十节定解条件
第十一节描述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
第二章地下水向河渠的运动(8学时)
第一节河渠间地下水的稳定运动
第二节一侧有河流渗漏时河渠附近潜水的非稳定运动
第三节两侧有河流渗透时,河渠间潜水的非稳定流动第三章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14学时)
第一节导论
第二节地下水向承压水井和潜水井的运动
第三节越流含水层中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第四节非浅性流情况下,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第五节流量和水位降深关系的经验公式
第六节补给井(注水井)
第七节叠加原理
第八节地下水向完整井群的稳定运动
第九节均匀流中的井
第十节井损与有效井半径及其确定方法
第四章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16学时)第一节承压含水层中的完整井流
第二节有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
第三节有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补给和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第四节潜水完整井流
第五章地下水向边界附近井的运动(4学时)第一节镜象法原理及直线边界附近的井流
第二节扇形含水层中的井流
第三节条形和矩形含水层中的井流
第六章地下水向不完整井的运动(4学时)
第一节地下水向不完整井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地下水向不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第三节地下水向承压水不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12学时)
第一节非饱和带的地下水运动
第二节双重介质渗流学说
第三节水动力弥散理论
第四节海岸带含水层中的咸淡水界面
第八章研究地下水运动的模拟法(2学时)
第一节模型的相似基础
第二节砂槽模拟
第三节容缝槽模拟
第四节电模拟
三、教材、参考书目:
(一)教材
薛禹群主编,《地下水动力学》,地质出版社,1997。

(二)参考书目
1.J.Bear著,李竟生等译《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中国建筑出版社,1983。

2.J.Bear著,许涓铭等译《地下水动力学》,地质出版社,19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