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灵敏素质培养探讨
概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的身体也在得到发展。
针对小学生的灵敏素质提高,教师要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
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都要接受不同的灵敏素质训练。
在实行因材施教训练原则下,能够为小学生的成长做好准备。
针对小学生的灵敏素质培养,教师要有所思考,在立足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下,能够让灵敏素质的提高拥有载体和参考。
最终,在形成了完善的灵敏素质训练体系下,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深入的渗透。
一、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时期的孩子,身体在继续发育和生长。
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地进行强化。
从身高和体重才能来说,在这个时期的身体平稳发育上,身体也在加快速度地增长。
从身高上来看,在一年级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暑假或者寒假之后,同学见面就会发现都长高了一些。
低年级的女生可能都会比男生高,到了高年级之后,男生的身高就会快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就会让孩子更好的发育。
在体重和身高发生变化之外,骨骼、肌肉和心率等都在不断强化。
但是,在这其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训练,对孩子的姿势进行规范。
小学生活泼好动,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虽然会容易出现疲劳,也会很快地恢复。
(二)心理特点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面对周围事物的时候,就拥有了相应的认识,面对那些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也会形成扎实的记忆。
这其中的记忆也依旧是无意识记忆,涉及了形象记忆。
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转变为抽象思维。
在这其中经常会受到感性经验的影响。
因为学生年龄小,并没有较强的意志力,既是有很高的热情,也不能持续保持。
所以,想要让学生完成一件事,就应该在外力的驱使下进行。
二、灵敏素质概念
从本质上分析,灵敏素质主要是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表面上的内涵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其中却隐含了比较多的内容。
比如,涉及了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等。
灵敏素质从外在上展现出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
在随机应变的能力上,也是结合了身体和心理素质。
灵敏素质也是综合素质的代表,展现出了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身体素质。
不同的动作都是在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层面上展现出了不同。
这些素质在合理运用下,才会让孩子的动作更加熟练。
三、小学阶段阶段式教学发展灵敏素质
经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小学生在6-13岁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关键阶段。
在合理使用有效教学方法和运动训练的情况下,会让学生的灵敏素质得到提高。
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主要从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阶段进行阶段式教学。
同时,不同的阶段展现出了不同的训练目标和方法。
(一)低年级段的灵敏素质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身体是发育时期,增长比较快,其他方面还是脆弱的,不能承担过度的运动量。
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会对外界事物产生好奇,想要去探索。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运动爱好进行重点培养,实行合理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专业运动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中形成正确的运动姿态。
比如,走路的姿态、跑步姿势等。
在骨骼发育不完全的背景下,就需要在训练中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法。
否则学生会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出现身体变形等问题。
因此,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学中,要对其身体姿态进行有效培养。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并不是适宜进行专业的运动训练,因为身体发育需求不允许。
在高强度的训练下,会伤害孩子的身体。
同时,加上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不能开展有效的训练。
因此,针对该阶段的学生,教师针对灵敏素质的训练,就可以把游戲作为重要着手点。
游戏也是可以替代为训练,这则会展现出良好的效果。
比如,教师针对打沙包游戏,就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交换训练的形式。
在简单的游戏形式下,提高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也会让学生的灵敏素质得到锻炼。
(二)中年级段的灵敏素质教学
中年级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得到了完善。
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实行专业的简单训练,但是也要合理控制运动量。
折返跑:设计30米的距离,在两侧放置物品,让学生在物品中来回跑动,并以碰到两侧的物品为准。
这样的训练形式,会锻炼学生的耐力,也会让学生更加灵活。
障碍跑:在50米的距离中设计障碍跑,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
障碍跑对学生的灵活性进行了锻炼。
颠球:把足球不落地作为标准,在尽可能走远的情况下,不会碰撞到其他人。
双人摸肩:在相应的领域中,二人通过触及对方的左肩为标准,在规定的时间中次数多的就是胜利方。
很多女孩子不喜欢运动,经常是以游戏为主。
在进行游玩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锻炼,从灵敏素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等层面出发,开展训练。
在实行针对性练习下,保证运动量适宜。
(三)高年级段的灵敏素质教学
在高年级段灵敏素质培养教学中,要展现出正确和有效的训练形式。
这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各项素质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吸收营养。
在这个阶段锻炼的学生,要把多个动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专业性和训练强度得到全面提高。
三个动作组合:交叉步侧跨步——滑步——障碍跑。
这主要是对学生的反应力和爆发力进行训练。
同时,实行其他的动作组合训练模式,就会提高响应的专业性,孩子身体在成长,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展现出了较高的可塑性。
专业和正确的训练就会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加强。
篮球:实行单手运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篮球的具体运动方向进行有效掌控。
同时,针对反手运球的练习,加大了学生的运动困难。
双手运球的练习,在原地运球练习下,也还涉及了变向运球和胯下运球等。
篮球运动展现出了比较强的专业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灵敏素质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生在展现出较高爆发力的情况下,才会甩掉对手。
同时,学生还应该展现出一定的耐力,篮球是一项对抗比较激烈的项目。
在具有局限性的空间中,想要突破并获得比分,还要避免出现身体伤害。
足球:颠球和障碍跑,在训练上是比较灵活的,需要很多的耐力和爆发力。
在进行足球比赛的过程中,场地是比较大的,在其中需要进行来回跑动,这对学生的耐力产生了比较大的挑战。
一般来说,通过球类开展练习,就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锻炼。
从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角度出发。
所以,针对球类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
球类的运动展现出一定的专业性,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就应该让动作正确和规范。
在提供合理的
训练下,防止出现过量运动对身体产生伤害。
从不同的素质要求出发,要选择不同的练习项目。
通过长跑练习学生的耐力,运用短跑练习学生的爆发力。
在学生完成跑步之后,开展压腿练习,进行柔韧性练习。
这些训练要展现出规范性,要成为基础。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得到了发育,但是也要对运动量进行合理控制,要坚持运动。
四、灵敏素质教学注意事项
在灵敏素质教学中,需要注意相应的事项。
第一,要保证练习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人的运动本能是在长久练习下形成的一种条件发射。
在身体适应了一个具体动作之后,就要转变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合理运用器械,在专业的器械下,会让训练变得更加专业。
同时,在没有器械的情况下,可以规范动作,让训练更加专业。
灵敏素质练习往往是多样化的。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改变,这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提高人体各器官的发育。
第二,对训练的时间和运动量进行合理把握。
在训练的时间上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其系统化。
同时,应该关注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量也不能过大。
休息时间合理,在相应的训练下,身体得到有效的恢复和适应,保证休息时间,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的身体也在得到发展。
针对小学生的灵敏素质提高,教师要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
实行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找准学生的个性特点,让灵敏素质训练更加高效。
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都要接受不同的灵敏素质训练。
在实行因材施教训练原则下,能够为小学生的成长做好准备。
最终,让灵敏素质提高获得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