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式水轮机设计
A
3. 轴面流线的绘制及轴面流速 的计算
轴面流线的绘制 可先近似绘制中间流线,方法如下
而后进行修正
修正可列表进行
lm
r b l m
b r l m pj b r l m n
i r b
1
b b r l r l m i m pj b r l m pj
2. 确定计算单位流量和计算单 位转速
根据选定转轮的综合特性曲线确 定最优单位流量和最优单位转速, 一般120水头段
n110 (0.93 1.08)n11 j Q110 (0.69 0.91)n11 j
200水头段 n110 1.07 n11 j
Q110 1.04 n11 j
2
3
4
轴面流速的计算
Vm
由公式
l m Q b 2 r l m
绘制轴面流速沿各流线的分布曲线
4. 叶型骨线的计算和加厚
叶型骨线的计算
计算叶片包角
由骨线积分方程
r 2 Vu r Lmi r V r m i
连接各等角度截线,即得各轴面截线, 如下图
叶型骨线的加厚
计算最大厚度
max k D1
H max 2(mm ) Z
x
y
选取厚度变化规律
l
0 2.5 41 5.0 59 10 79 20 95 30 100 40 99 50 95 60 87 70 74 80 56 90 35 100
混流式水轮机设计
水轮机选型计算; 二. 水轮机模型水力设计; 三轮机选型计算
1.
2.
3. 4. 5.
确定转轮型号; 确定计算单位流量和计算单位 转速; 计算转轮标称直径; 额定转速和飞逸转速的确定; 允许吸出高度的计算。
1. 确定转轮型号
根据给定的设计水头及水头变 化范围,利用水轮机的使用 综合图表、系列适用范围图 表或型谱特性参数表来确定 转轮型号
一般包角在30~400之间,计算也可列表进行。
r 2 Vu r V r r Lmi m i
i
1 2
lm i
r 2 Vu r i V r r Lmi m i
3
绘制叶片包角沿流线的变化规律,并 反推等角度轴面截线
模型直径及设计水头应由实验台 参数确定,目前实验台的转轮标 称直径有250,350,460。但 为了计算方便,可取为1m;水 头可取为1m,4m,9m…
2. 轴面流道的绘制及过水断面 面积的检查
轴面流道的绘制:可根据所选择的 转轮型号的流道单线图绘制
过水断面面积通常采取做内切圆的 方法近似计算
max 0
可按圆锥面或圆柱面进行加厚
反推出轴面的背面截线
5. 转轮木模图的绘制及表面光 滑性检查
木模图的绘制
表面光滑性检查
水平面组; 和叶片出口边平行的面组; 圆柱面。
6. 转轮叶片的真实厚度及叶片 开口
真实厚度的求法; 相邻叶片开口的求法。
三.水轮机结构设计
二.模型水力设计
1. 2. 3. 4. 5. 6.
u
0
模型转轮直径及设计水头的确定; 轴面流道的绘制及过水断面面积的检查; 轴面流线的绘制及轴面流速的计算; 叶型骨线(轴面截线)的计算和加厚; 转轮木模图的绘制及表面光滑性检查; 转轮叶片的真实厚度及叶片开口。
1. 模型直径及设计水头的确 定
1. 2. 3. 4.
转动部件; 埋入部件; 导水部件; 轴承和密封。
1. 转动部件
机组布置方式; 转轮; 主轴。
2. 埋入部件
蜗壳; 座环; 尾水管和机坑里衬。
3. 导水部件
导叶; 导叶传动机构; 控制环和接力器; 顶盖和底环。
4. 轴承和密封
水导轴承; 主轴密封。
3. 计算转轮标称直径
由公式 D 1
N 9.81Q11 j H j 2
3
若计算出的直径不为标准直径系列 值,对于中小型机组应选取比计算 值稍大一级的标称直径;对于大中 型机组最好圆整到整数值。
4. 额定转速和飞逸转速
由公式 ne n11 j H j
D1
计算出转速,并和发电机同步转 速比较,取最接近的略大于计算 值的同步转速。
根据模型水轮机的飞逸特性 曲线,按下式即可计算出真 机的飞逸转速
nf
n11 f
H max D1
5. 允许吸出高度的计算
水轮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空蚀系数是 不同的。因而为防止翼型空蚀的 发生,所允许的吸出高度也应该 是不同的。一般其值按下式计算
H S 10 K M H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