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第四章 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第四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重点)第一节通知、通告与通报一、通知、通告、通报的定义及区别(一)通知、通告、通报的定义1、通知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在法定公文中,通知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

有以下四类:①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布置工作,作出相应的指示。

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②转文性通知就是把现有的公文转给下级机关了解与执行。

也就是前面讲到的批转、转发和印发通知③事务性通知用来传达、安排事务性工作的一类通知。

包括:会议通知、机构变更通知、人事调整通知、更改名称通知、启用印章通知等。

④任免通知上级机关向有关部门正式传达相应的人事任免事项。

如《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曾俊华等3人职务任免的通知》2、通告通告是向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文种。

它属于法规性、政策性、知照性的公布性下行文。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通告:一是公布政策法令,二是向社会公众公布应遵守事项的具体事务因此,分为两类:①政策法规性通告在一定范围内,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公布政策法规性或规范性意见,并提出相应要求,使行政机关、单位和个人广为周知并强制遵守。

比如《国务院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②周知性通告向一定范围内群众公布应遵守事项的具体事务。

公布的是一般性的具体事务。

如《XX铁路新客站工程指挥部通告》(因为施工,某地方需要绕道等等)3、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下行公文文种。

①表扬性通报上级机关表彰先进集体或个人,介绍先进事迹。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②批评性通报上级机关批评犯有错误的单位或个人,揭露问题,总结教训。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福建省人民政府违反规定征收基础设施建设附加费的通报》③传达性通报上级机关为使下级单位及时了解信息、积极开展工作,而向其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的通报。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水利专项资金审计情况的通报》(二)通知、通告、通报的区别“三通辨异”1、告知范围不同通报和通知属于发文机关内部公文,面对发文单位管理范围内,一般都有受文机关,有些可能需要保密;通告则面向发文单位外社会公众。

2、告知内容不同通报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而通知、通告不具备这一功能。

通报一般是传达重要情况;通知即可以是带有指导意义的事项,也可以是日常事务。

通知可以用来转发、批转公文,发布规章制度,任免、聘用干部;通报和通告则无此功能。

通知事项一般需要贯彻执行,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通告事项只需遵守和知晓即可。

3、告知时机不同通告和通知的是“事项”,一般在事前或事初告知,两者的区别在于告知的范围有大小;通报告知的是“情况”,只有在事后才能告知。

4、写法不同通告和通知叙述、说明即可;通报则叙议结合,以叙为主,陈述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传达有关情况,并辅以简要的分析议论。

二、通知、通告、通报的结构模式(一)通知的结构模式1、标题①发文机关+事由+通知如:《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②事由+通知如《关于召开全市森林仿火工作会议的通知》③仅写“通知”两字2、主送机关通知一般必须规范地标识出主送机关。

3、正文①指示性通知(发文缘由、通知事项、通知结尾)例文,教材第153页。

转折语:“现就……通知如下:”②转文性通知A 简式写法只写一段,先写:转文的原因、依据或目的。

常见的表述如:“某机关同意《xxxx》”、“《xxxxx》已经某机关同意(批准)”、“《xxxxx》很重要(对……具有……意义)”等。

然后写转文的一般性要求。

如“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等。

参照155页例文。

B繁式写法在简式写法的基础上,再加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被转公文所涉及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对贯彻执行该文件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

见教材第155页例文。

③事务性通知通知的背景、根据及目的。

通知的事项。

通知的结尾。

一般用“特此通知”。

④任免通知包括:任免依据和任免事项。

简明扼要说明即可。

(二)通告的结构模式1、标题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违反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理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②事由+通告《关于严厉打击卷烟走私整顿卷烟市场的通告》③发文机关+通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宿迁市交通局通告》④只写文种“通告”2、发文字号采用期号、刊号在公报、公告、通告中运用得多第三号用汉字3、正文①发布通告的缘由。

写明目的、根据、背景等。

然后用“为……,特通告如下”或者“根据……,决定……,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引出通告事项。

见教材例文130页。

②通告事项。

首先,要条理清楚;其次,内容明确具体;再次,措施务必全面周详。

4、结尾。

一、专用尾语。

另起一行,前空两格,以“特此通告”作结;二是说明式或要求式尾语。

如“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三)通报的结构模式1、标题①发文机关+事由+通报《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②事由+通报《关于2000年全国公有住房租金改革情况的通报》2、主送机关。

通报通常需要有主送机关。

如果通过媒体发布,则可以省略主送机关。

3、正文①表扬性通报(表彰缘由、表彰决定、希望号召)见159页例文。

②批评性通报(主要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及严重危害、处理决定、普遍性要求)③传达性通报(通报缘由、通报传达的情况、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课堂练习题:《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意见》,要发给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执行1、最后的惯用语是什么?“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省、市、区人民政府遵照执行。

”2、民政部根据什么规定来行文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文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第四条“政府各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如需行文,应报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转发。

”3、此文的收文单位如何办理?国务院审批批转或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中需说明:经国务院同意)。

4、收文单位处理该文的标题是什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调整设市标准意见的通知这实质上是抬升意志的体现,把民政部意见抬升为国务院意见,然后下发给各省、市、区人民政府。

三、通知、通告、通报写作的注意事项(一)通知的注意事项1、要切实掌握通知的用法要认真了解通知的用途和分类2、要确实掌握每类通知的写法(二)通告的注意事项1、制发主体必须是对社会各有关方面事务具有相关决定权或执行权的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

比如,税务部门发布与税务相关的通告,公安部门发布收缴非法枪支的通告。

2、发布事项必须是对社会某一方面工作的决定与安排。

一篇公告只能公布一个事项。

范围明确,对象确定。

不能把几个方面写入一篇通告。

3、发布的目的和要求必须是明确通告对于有关方面、有关人员的要求,或是知晓前提下的遵守执行,或是单一的知晓即可。

需要遵守执行《关于严厉打击卷烟走私整顿卷烟市场的通告》,只需要知晓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通告》(三)通报的注意事项1、以具体事实为基础通报尤其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叙述的实事求是。

2、以典型事例为题材需要抓典型事例,这种事例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普遍性或者倾向性。

反映普遍现象或者某种倾向。

二是,典型性和代表性。

生动形象给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以教育指导为目的学习先进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了解工作全局的进展,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

4、以及时有效为要求典型事例必须出自当前工作,给人以现实感、新鲜感和触动感。

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报道。

第二节请示与批复一、请示的定义与特点(一)定义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注意:一方面:请示需要上级机关批复,所以一些属于自己权限范围内可以解决和处理的问题、情况,不应以请示的公文形式上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办事环节。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重大工作和问题,或是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慎重处理时,一定要向上级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请示,不可以越权办理,以免犯错。

特别注意:请示的对应文种是批复。

(二)请示格式上的特点1、请示的眉首部分天头大于平行文、下行文,约为80MM如果有签发人,要注明签发人姓名2、请示的主体部分不采用文种式。

多为完整式或准齐式。

事由的动词不能重复,不能使用与“请”或“示”意思相关的词,比如申请、要求、希望等。

附注处要标联系人姓名和电话选准唯一的主送机关3、请示的版记部分抄送机关:允许有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以外,可以抄送上级,不抄送下级,一般情况也不抄送平级。

多数请示的版记,只有主题词、印发机关、印发时间。

请示一般印8份,3份留存,5份发送。

所以在请示中一般不写印发份数。

(三)请示遵循的原则和处理要求1、一文一事、一事一中心但批复可以剥离请示,也可以合并请示。

比如:请示进口仪器设备批复剥离:从指标、经费等方面分类批复比如:一、二、三、四、五分厂同请示一个事情若一、三、五同意,二、四反对那么,可以合并同意,不能合并反对,即矛盾不公开原则所以,要写三份批复2、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越级3、除负责人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的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报告。

防止出现横传(接力传),即在领导之间传阅,不经过办公厅。

注意:政策性请示:妥否,请批示事项性请示:妥否,请批准妥否,请批复都可用(四)结构模式1、标题:不采用文种式。

多为完整式或准齐式。

事由的动词不能重复,不能使用与“请”或“示”意思相关的词,比如申请、要求、希望等。

2、正文请示缘由:这是请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请示目的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要写明请示的原因、背景、依据等。

采用叙事和说理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请示事项:一要明确,到底请求什么。

二是具体。

如请求批驳资金,到底需要数额多少。

3、尾部妥否,请批示。

妥否,请批准。

妥否,请批复。

二、请示、报告的区别(一)行文目的不同请示要求上级给以答复,报告则主要下情上呈,不要求批复。

(二)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待上级批准之后,才能按上级的要求进行工作或处理问题,不可“先斩后奏”。

报告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行文。

事前、事中、事后都可。

(三)行文内容不同请示主要写带有迫切性的,需上级机关指示、批准的事项。

报告主要着眼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

三、批复写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一)特点1、专一性专门针对请示。

属于被动行文,现有请示,才有批复。

2、指示性要对请示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答复,而且往往要求下级机关将执行情况上报,以便检查了解。

因此,从行文效能上看,具有指示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