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院:韩朝学院专业:应用韩语班级:Z1102姓名:刘骁妮学号:024*******内容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过历史长河的考验和洗礼,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份宝贵财富。
自改革开放来,中国不多的发展,不断的向世界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我国在世界舞台日益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文化也向世界迈开更加自信和坚实的步履。
关键词:世界舞台中华文化发展Chinese culture is of long standing, broad and profound, experienced the history test and the test of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is a precious wealth.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 is not much progress, continue to show the world a unique charm.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stage,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get more confident and strong.Key words: world stage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中华文化的根源与发展(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横向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质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
它体现在四个方面: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和包容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的独特性;科学技术的独特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地域性)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表现在: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包容性涵盖两层意思: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二) 中华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直到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带者。
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
我们不能坐待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同类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
中国既然已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期,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三)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方面1 汉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孔子学院总部(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
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
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加拿大中文协会会长陈山木先生是本计划的最早倡议者。
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许多孔子学院的授牌挂牌仪式都有国家相关领导人参加,2009年习近平副主席亲自参与挂牌仪式的就有3个,未来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最有影响力的产品不是衣服鞋子彩电汽车等有形物,而是中国文化及国学。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 春节随着地球村步伐的加快,很多西方的节日传入了中国。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春节也走向了国外。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欧洲:政府协力办年庆近些年,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欧洲各国政府纷纷鼎力支持庆典活动,表现积极的各国政要们也早已准备进入春节时刻。
(2)伦敦的中国春节庆典已成为中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英国政要们向华人拜年也已成为春节期间的节日惯例,很多机构都会举办“中国周”、“中国月”等活动。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在向华人拜年时感言:“中国春节使我们有机会回顾华人社团对英国的繁荣、文化和社会多样性所做的贡献。
”(3) 寒冬中的“时尚之都”巴黎同样有着吸引世界游客的金字招牌――庆春节彩妆大游行。
每年的巴黎市政府都会在彩妆游行前做好详细的部署和规划,以确保庆祝活动的顺利进行。
斯特拉斯堡、法国总统发贺信、巴黎市长为彩龙点睛、持续十多年的春节彩妆大游行,在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春节热”持续升温法兰西。
(4) 北美:春节已成“众乐乐”又一个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北美各地跃动着中国的“春”意,中国年已成为各国越来越不能忽视的节日。
美国邮政总局自1993年开始发行中国生肖邮票。
2001年,美国财政部开始发行“吉利钱”,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
2010年12月15日,美国财政部推出了两款面值分别为1美元和10美元的兔年“吉利钱”,编号均以8888开头,非常讨巧。
在纽约州,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是全州的法定假日,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也在每年这个时刻亮起红黄亮色的彩灯,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
在北美,总统、总理发布新春致辞,与华人共庆新年更是必不可少。
1月19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发表农历新年贺词,向全国华人拜年。
加拿大《明报》报道,1月7日,加邮政总局正式发行兔年生肖邮品,包括首日封、纪念封、国内及国际邮票等。
(4) 亚洲:“兔”气扬眉迎新年在亚洲,除了中国,还有12个国家把农历新年法定为公共节日,这些国家过春节的人口加上中国的人口,比过圣诞节和其他节日的人口多很多。
在马来西亚,自新世纪始,全国新春大团拜活动每年都会举行,活动期间,由华语和马来语共同组成的“恭喜拉雅”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意为“恭祝节日快乐!”国家最高元首、首相等领导人也会在活动现场出现,与国民欢聚,共享“中华文化大餐”。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华人最多的国家,自从2002年政府决定把春节定为全国性假日后,印尼每年都会举办春节庆祝活动,而且,上自总统、副总统、政府官员和国会领导人下至各界人士都会和华人一道观看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舞龙舞狮表演、武术表演、灯笼展览和民族乐器演奏等节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不断向世界展示大国的魅力。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区域的文明将融入人类现代文明的共同河流中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梦溪教授同记者谈到,文化的传播与国力有关,同时也与学者对自己文化的诠释成果有关,因此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文本经典进行转注、转释和转译。
他认为,中华文化存在于不断的诠释中,在同异质文化相斥、相融、相嫁接的过程中获得生命。
新加坡著名作家、教授周颖南先生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充满信心。
他认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他以对《诗经》的研究为例,说明海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很重视,国内的研究气氛也很活跃,并且都取得了很多成果。
他说,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将是持久而强大的。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百度文库,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