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

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真州、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

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

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

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

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

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成为“青藤白阳”。

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宣宗时,宫廷画派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派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人。

湛之幼孤,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

年数岁,与弟淳之共车行,牛奔车坏,左右驰来赴之。

湛之先令取弟,众咸叹其幼而有识。

及长,颇涉大义,善自位待。

事祖母及母,并以孝谨闻。

元嘉二年,除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

六年,东宫始建,起家补太子洗马。

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黄门侍郎。

后又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

会稽公主①身居长嫡,为太祖所礼,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

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

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

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②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贵,以此衣付公主,曰:“后世若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之。

”湛之为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所爱,与刘湛等颇相附协。

及刘湛得罪,事连湛之,太祖大怒,将致大辟。

湛之忧惧无计,以告公主。

公主即日入宫,既见太祖,因号哭下床,不复施臣妾之礼。

以锦囊盛高祖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子!”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也。

迁中护军,未拜,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

湛之善于尺牍,音辞流畅。

贵戚豪家,产业甚厚。

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

每出入行游,途巷盈满,泥雨日,悉以后车载之。

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

二十二年,范晔等谋逆,湛之始与之同,后发其事,所陈多不尽,为晔等款辞③所连,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

上每有疾,湛之辄入侍医药。

元嘉末,上遇事久议不决。

与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

每夜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劭入弑之旦,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时年四十四。

【注】①会稽公主:徐湛之的母亲、高祖的女儿、太祖的姐姐。

②纳布:质量粗劣的布。

③款辞:服罪之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有不得意,辄号哭辄:立即,就,便。

B.太祖大怒,将致大辟大辟:死刑C.迁中护军,未拜拜:授予官职。

D.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寻:不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湛之为人看重的一组是(3分)①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②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③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④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⑤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⑥上遇事久议不决。

与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湛之自幼丧父,受到高祖怜爱。

年纪虽小却很有见识,同弟弟淳之一起乘牛车出行遇到危险,却让众人先救弟弟。

长大后,涉猎文章义理,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地位。

B.刘湛的事情牵连到徐湛之,太祖大怒,准备处以死刑。

湛之求救于会稽公主。

公主拿出太祖当年的粗布衣服,进宫号哭求情,徐湛之才得免一死。

C.徐湛之贵戚豪家,产业十分丰厚,门生有一千多人,都是三吴富贵人家的子弟,穿着用度、外出游玩儿都非常豪奢。

太祖嫌他奢侈放纵,时常因此劝说他。

D.范晔等人阴谋叛逆,徐湛之在初始时与范晔等一起活动,后来又揭发了这件事,但他仍受到范晔等人供词的牵连,于是去廷尉处认罪,太祖抚慰他一番,令他回郡任职。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

(5分)(2)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

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9分)(1),,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2)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3),,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5)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熬鹰杨坤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钩爪的四趾苍劲有力,但鹰腿却被一条特意打造的细铁链拴住——猎人第一天将它捉来,就在隐秘的处所开始对它的磨炼,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绳网的外面,故意摆放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对此不屑一顾。

在荆棘中不慎撞入猎人的机关,被冰冷的铁链铐住的瞬间,苍鹰就表现出暴烈悍野的气质。

两只遒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但仍被死死扣住。

雄鹰发出一阵阵愤怒的戾啸,啸声苍凉、悲壮,戾气直达云霄,表现出一个强悍灵魂对重返自由的渴望。

但猎手在网外冷笑着,于是雄鹰更加愤怒,一次次飞起,向他扑击,想用铁喙啄他,用利爪撕裂他,但一次次都被铁链拽回,石块般重重摔倒在地上。

徒劳的扑击中,雄鹰的体力在一点点耗去。

夜幕降临,大地沉入无边的暗夜,深秋的风,带着砭骨的寒意吹来。

猎手,拾来枯枝,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不断添加的枯柴使火不断噼啪爆响。

火光下,雄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和它对峙着,谁也不愿处于下风。

人与禽,两双眼睛就这么交锋、对峙,直到第二天的黎明。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雄鹰的苍羽时,它更加愤急躁了,它依稀回忆起从前的辉煌:在傍晚或清晨明净的天宇里翱翔,时而鼓风振翼,像一支利箭射入远天;时而舒爪展翅,在平稳的气流上悠然滑翔。

草泽间偶然性闪现的兔子或树林间飞过的雀鸟,都逃不过它犀利的眼睛,闪电般地扑击之后,是一次肥美的大餐——它隐约觉出腹中的饥饿,猎手也殷勤地将羊肉捧到眼前。

但雄鹰只凶猛地“炸”开门扇般的翅膀,粗壮的毛羽激射到猎手的脸上、身上,锥心刺痛。

猎手看到,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铁喙去啄击铁链,“啪,啪,啪!”迸出火花,发出爆响,但铁链依然,只是鹰喙已鲜血淋漓,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

鲜血,一点点滴下来,滴下来,洇湿了爪下的黄土、岩石。

又是一夜对峙。

两天两夜,猎人仗着强壮的体能和桀骜不驯的鹰对峙。

对峙的过程就是人驯服鹰的过程,对鹰施加威压,一点点磨灭它的野性,打消它的自信,使它产生对人的敬畏心理。

猎人看到,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苍鹰的戾气一点点消散,但猎手不敢松懈,稍一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瘀血甚至堵塞了鼻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