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我不能忘记祖国》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结合课文内容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积极动脑,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好或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
2、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几个问题。
1、学生自主编题互测,师巡视指导。
比比谁出的题有价值。
2、出示当堂检测题。
3、布置拓展作业。
指名读单元导语,找出学习要求。
生了解宋庆龄的资料。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齐读学习目标。
指名读自探提示。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看课件,读字词。比比谁是识字大王。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生根据自探提示进行自学。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填空练习完成。
指导学生朗读,掌握方法。
再读课文,用“~”画出宋庆龄说的话。读给同桌听。
指名读,读后评价。
交流喜欢的理由。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宋庆龄的温文尔雅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为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自主编题互测。
共同解决。
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学
设
计
思
路
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激趣引入,从题目入手,思考:从题目中你能看出什么?你想了解什么?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接着,引导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阅读中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自己尝试解决。教学中,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通过重点词句的体会理解课文。阅读时,用教师范读、导读、引读等形式,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读,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渐提高朗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搜集关于爱国志士的的故事、资料。
汇报交流:
1、谁能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课件随即出示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3、老师也找了一些,谁来读读。
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问——解疑为学路,合作讨论形式学习,进而解决发现的问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与环境,使其在读书、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和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
宋庆龄听了,眨了眨那宝石般明亮的大眼睛,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4、师小结。
下面我们再次回到学习目标,看看大家源自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有什么收获?围绕学习目标,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大家商讨。
(1)、小组合作完成填空练习。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宋庆龄)在十五岁那年到(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在一次(历史讨论会上),她(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的发言),表达了她(对祖国深深的爱),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
反驳发言
师板书:宋庆龄
不忘祖国
合探解疑(二)
师:作者在为大家介绍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女性时,特别注重人物的刻画,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请你再读课文,用“~”画出宋庆龄说的话。读给同桌听。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1、教师检测字词。课件演示生字新词:①庆 州洲 忧虑眉 讨 估 亿 仁 振 悠
②宋庆龄 资料 讨论 思索估计 淘汰 历史 亿万 悠久 亚洲紧锁双眉 温文尔雅不以为然仁人志士无忧无虑 佐治亚州
2、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合探解疑(一)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3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最精彩。)
2、图片展示宋庆龄的照片:图上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就是——宋庆龄。
宋庆龄是谁?
3、课件出示宋庆龄的资料,师介绍。
同时强调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宋庆龄十五岁那年在美国留学时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
(板书:25、我不能忘记祖国)
4、针对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师梳理板书重点问题。
教给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找重点语句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小结收获,当堂检测,做到堂堂清,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作
业
设
计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土地()的人民()的历史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出示单元导语
二、
设
疑
自
探
三、
解
疑
合
探
四、
质
疑
再
探
五、
拓
展
延
伸
1、出示单元导语。
2、师:导语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呢?
板书:认识爱国人物,学习查找资料。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伟人的话,师感情朗读。
引出今天课堂上要认识的人物:宋庆龄。
课题
25我不能忘记祖国
课时
2
二次备课
年级
四
主备
杨华
集体备课人
任宏伟马玉忠
主讲
杨华
班级
三
学校
利通十小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