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
B.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智)乎?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導)之。
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州——洲B.雜——襍C.雕——彫D.鐘——鍾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田末牧特B.魚本孟恭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A.造徒徙近B.勝肺胡朝C.祈視祁禁D.閭聞閩閨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D.姜氏欲.之,焉辟害?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A.無乃爾是過與?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
7.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A.作主语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D.作定语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A.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第 1 页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A.太后之色少.解。
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C.寡人之民不加.多。
D.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子豈識之?然子病矣。
11.下列句子中,介词“乎”用来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B.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
C.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D.萬嘗與莊公戰,獲乎莊公。
12.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13.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A.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
B.范宣子爲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C.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廪。
D.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
14.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15.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A.所殺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C.諾,恣君之所使之。
D.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
16.《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實爲之,其又何尤”的“尤”應解釋爲()A.憂慮B.傷心C.氣憤D.責怪17.“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其中的“講”应解释为()A.讲究B.精深C.研究D.教授第 2 页1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A.故士者所以爲輔相..承嗣也。
B.使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倍畔。
C.田地肥廣,草木饒衍..。
D.后世聖人易之所宫室..。
1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A.數罟不入洿池.。
B.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C.馮唐已老聽吹嘘..。
D.我决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复合词的是()A.以粟易械器者,不爲厲陶冶..。
B.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D.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爲天下得人難。
2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A.若網在綱.,有修而不紊。
B.以防.止水。
C.莊公寤.生,驚姜氏。
D.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22.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B.責.畢收,以何市而反?C.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D.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23.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A.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带动词性宾语,“辱”带名词性宾语。
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
C.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
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
2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擐甲執兵,固即死也”中的“兵”用的是本义。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
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因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
D.“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的“閒”,用的是引申义。
2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A.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第 3 页B.資用乏絶,去.秦而歸。
C.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D.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26.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的本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A.《說文解字》B.《康熙字典》C.《辭海》D.《辭源》27.近体诗李白《渡荆門送别》首联是“渡遠荆門外,来從楚國游”,由此推下去,其尾联对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2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A.十月蟋蟀..入我牀下B.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C.嫂虵行匍伏..。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29.下列加重着号的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古书在抄写中误增文字的一项是()A.“漢以爲池”,本或作“漢水以爲池”,“水”衍字..。
B.“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皇本、高麗本“吾”下有“豈”字。
疑今本“吾”下有脱字..。
C.“誦四方之傳道。
”鄭注:“故書‘傳’作‘傅’,杜子春云‘傅’當作..‘傳’。
”D.“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音義》:“惡惡,上烏路反,下如字..。
”30.下列工具书汇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是()A.《詞詮》B.《詩詞曲語辭匯釋》C.《經傳釋詞》D.《藝文志二十種综合引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正确的是()A.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憐:可憐]B.子爲父死亡所恨.。
[恨:遗憾]C.下流多謗.議。
[謗:从旁公开批评某人的短处]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丈夫:女子的配偶]E.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愤怒]3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且表示“将要”意义的是()A.此時魯仲連適.游趙。
B.乘累捷之勢,摯垂.亡之國,何患不克!C.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得汝矣。
第 4 页D.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
E.行.略定秦地。
3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是()A.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B.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户棬樞之士耳。
C.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D.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E.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34.下列句子中,有指示代词充当定语的是()A.姜氏何厭之有?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则將焉用彼相矣?C.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D.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E.吾翁即若翁。
35.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中,《詩經》注疏中包括的注解有()A.西汉毛亨《詩故訓傳》B.东汉郑玄《毛詩箋》C.唐孔颖达《毛詩正義》(又叫“疏”)D.唐陆德明《毛詩音義》(又叫“釋文”)E.宋朱熹《詩集傳》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36.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食:37.被.於宗廟之崇。
被:38.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墐:39.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荒忽:40.操其奇贏..,日游都市。
奇赢:(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斯:4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第 5 页或:43.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厥:44.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
乃:45.身直.爲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连词“之”的用例,归纳总结连词“之”的用法和特点,要求结合具体句例说明。
(3分)(1)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2)民之.有口也,猶士之.有山川也。
(3)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4)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5)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6)晋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晋人伐諸蒲城。
(7)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8)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47.从下列材料中,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别的几种情况。
(4分)(1)售,古义指把商品卖掉,今义指整个销售活动。
(2)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只指掩埋尸体的土堆。
(3)焚,古义指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
(4)恨,古义指遗憾、不满,今义指仇恨。
(5)下流,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义指人品低下。
48.默写《季氏將伐顓臾》中,从“丘也聞有國有家者”至“既來之,則安之”之間的文句。
(3分)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涉閒不降楚,自燒殺。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49.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50.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51.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52.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53.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六、古文标点题(10分)第 6 页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