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施工施工方案
第①
第①
第②
第②
第③层中粗砂(Q4al+pl):褐黄、灰黄色,湿—
第④
第⑤
第⑥
第⑦层粗砂 (Q3al+pl):黄褐色、灰黄色,湿—
第⑧
第⑨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及补迳排条件
土体渗透性
根据野外钻孔注水试验及室内渗透试验,层①×10-4cm/s,属中等透水;层①×10-4cm/s,属中等透水;层②×10-6cm/s,微透水;层②×10-5cm/s,属弱透水;层③×10-2cm/s,属强透水;层④×10-2cm/s,属强透水;层⑤×10-6cm/s,属微透水;层⑥×10-6cm/s,属微透水;层⑦×10-2cm/s,属强透水;层⑧×10-6cm/s,属微透水;层⑨×10-6cm/s,属微透水。
5)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应立即通知设计监理等部门及时处理。
6)成孔质量是成桩质量的关键,孔形即桩形,本工程要求桩径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7)做好钻孔施工记录,原始报表一律采用钢笔记录,记录必须与实际工序同步,真实、齐全、整洁。孔深、钻速、换层特别是持力层应记录清楚,经常注意土层变化,特别是持力层处应采取钻渣判断,有条件时对土样编号保存,直至工程验收。
3)由于灌注桩间距较小,灌注注桩钻孔采用间隔施工方式。
4)在钻进过程中,为防止超径,保证垂直度,采用小压力慢转速旋挖,不可进尺太快。一定要密切注意孔壁稳定,预防由于场地局部土层的变化引起孔壁坍孔、缩径等质量问题,若出现类似问题,及时上报甲方及监理,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调整钻进参数及回填粘性等。
2)由专业测量人员在现场放出箱涵轴线位置。并将测点引测至坚硬陆堤上,以便随时对箱涵中心线进行检查。
3)测量放线成果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导流施工
经过现场勘查,在进行箱涵结构施工时应对原排水明渠进行施工疏导,在箱涵施工的两侧堆积围堰,使得污水从河道中间流走,再将箱涵施工位置的两端采用堆码沙袋的方式进行围堰,然后开展箱涵的施工,待箱涵施工完成后,将原排水系统恢复。
待垫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洒水养护,当垫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箱涵底板的施工。
2、底板施工
底板施工前应首先对素混凝土垫层进行清理,扫除杂物,清楚垫层表面的污渍,然后进行钢筋的绑扎。
1)钢筋工程
钢筋绑扎前应进行半成品进行除锈工作,绑扎钢筋时应注意钢筋间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和图纸要求,底板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5d,弯折长度不小于15d(d为受力钢筋直径)。纵向受力钢筋的街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钢筋接头不应设置在钢筋弯曲处及构件弯矩最大处。搭接长度LL=§La(非抗震),LLE=§LaE(抗震),§≤25%),§≤50%)。在绑扎底板钢筋的同时应进行箱涵侧壁钢筋的预留,预留高度应大于30cm,同时应进行止水钢板的固定,止水钢板安装在临河侧,止水钢板的中心线距离底板上表面的高度不应小于30cm。预留钢筋以便后期侧壁钢筋的绑扎和施工。
4)灌注混凝土时,管底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并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m以上。
5)桩顶的灌注高度不能偏低。
本工程箱涵内部净尺寸为1500×1500mm,底板设有500mm厚的齿槽,侧壁和顶板厚300mm,部分箱涵顶部设挡墙,挡墙沿箱涵靠河中心侧壁向上延伸至设计高程,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为准确控制钻进深度,同时也方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观测和记录,应及时用测量绳测孔深,以校核操作室内所显示成孔深度。
3)钻头着地,旋转,开孔。当钻头头内充满沙土后,提升钻头开始向孔内注水。
4)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时,必须设置护筒。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护筒采用5mm钢板,护筒内径700mm,护筒上部开设2个溢浆孔,护筒下部及外侧采用粘性土体填实
3)钢筋笼加工由技术负责人按图纸要求进行交底后方可进行。
4)钢筋笼制作,必须由专业焊工持证上岗。所有钢筋焊件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焊缝应饱满无气孔、空洞。施工中每300个焊接件做一组焊接拉力试验,检验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根据设计,计算箍筋用料长度、主筋分布段长度,将所需钢筋调直后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由于切断待焊的主筋、箍筋、绕筋的规格尺寸不尽相同,注意分别堆放并进行标识防止混乱。
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施工: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使浇筑面上不得有滞水、施工碎屑和其他附着物质。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浇筑过程应连续,如发生间断则间断时间不能大于1h。混凝土入模后采用φ50型软轴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3.
墙身和顶板的施工每段按变形缝分开施工(变形缝每隔20m设置一道),并与底板上下保持一致。墙身施工前,将侧壁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松散石子,清理渣物并冲洗干净,检查止水钢板的位置实发发生移动、变形。然后绑扎墙身钢筋。
(1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14)《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 117:2000)
(15)《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8:2002)
3、护坡施工与土方开挖
河道两侧多为钻孔灌注桩加构造柱顶管支撑,坡度均为1∶。
20cm厚的土进行人工清理。基槽内按两侧设置排水沟,并在基坑四角设置集水井,用潜水泵不间断地抽除基坑渗水。
4、地基承载力检测
基槽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设计规定的标准(80kpa),对涵洞持力层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对地基做相应处理。
2)混凝土泵送连续进行,边泵送混凝土边提钻,提钻速度根据土层情况确定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料斗内混凝土不低于400mm,并保证钻头始终埋在混凝土面以下不小于1000mm。
3)混凝土压灌结束后,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
4)钢筋笼插设采用专用插筋器。将震动用钢管在地面水平插入钢筋笼内,并于振动装置连接,钢筋笼顶部与振动装置连接牢固。
箱涵主要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先施工箱涵垫层混凝土,然后进行箱涵的施工。
3.
箱涵的施工程序为:测量放样→护坡施工→基坑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石屑换填及砼垫层→箱涵底板施工→墙身及顶板施工→沉降缝处理及涵身防水层施工→检查验收。
3.
1、测量放线
1)熟悉施工图纸,确定箱涵位置,由测量内业人员计算箱涵位置参数;
5)护筒上部采用十字栓桩法确定护筒中心与桩心重合。
6)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
(3)钢筋笼安放与混凝土灌注
1)钢筋笼安放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避免碰撞井壁发生变形,到位后立即固定。
2)待钢筋笼安设完成好,要检查确认钢筋顶端的高度。
3)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导管与钢筋笼间的间距应保持100mm。
2
(1)三里河综合整治工程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模板工程
底板模板工程施工前应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钢筋工程的验收,待验收通过以后应进行底板侧模的支设。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测量人员放出的结构控制线进行施工。模板外侧采用短钢管夹紧打入土中支撑在基坑边坡的土壁上,间距每50cm设置一道,支撑采用钢管进行对撑。混凝土侧壁模板的支设应不小于30cm。模板支设要求:平整、强度满足要求、尺寸正确、接缝严密不漏浆且支设过程中不得碰撞钢筋和止水钢板,防止出现移位。模板施工完毕首先要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人员进行末班工程的验收。
1.1.1.
(1)钢筋笼制作
1)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制作时几何尺寸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项目
误差值
主筋间距
±10mm
箍筋间距
±20mm
钢筋笼直径
±10mm
长度
±100mm
2)钢材入场应具有厂家出厂的合格证、批号和出厂材质检验单。使用前按规范批量取样做母材抗拉、冷弯试验,符合规定方可使用。钢筋分别堆放,防止生锈,设标识以示区别。
垫层及箱涵底板施工
1、垫层的施工
在基槽验收通过应及时进行垫层的施工,防止由于土的回弹变形导致基槽发生隆起现象。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结构,宽度根据箱涵底板尺寸进行确定。垫层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性,禁止出现间断浇筑。当由于施工原因出现间隔时间较长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搭接,垫层施工过程中振捣密实,严禁出现漏振现象。
(16)《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 145:2002)
3
1.4
为满足箱涵地基承载力要求,箱涵下部φ600mm钻孔灌注桩。灌注桩布置方式按基坑支护类型分为两种:土钉墙支护基坑,箱涵下部布置两排灌注桩,临河侧灌注桩间距另一侧间距2mm;拉锚支护基坑,。
1.5
本工程拟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和旋挖成孔灌注桩。
10)钢筋笼隔2m保护层钢筋环,以保证钢筋笼垂直下入孔内。
11)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稳固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其堆放不宜超过2层,防止变形。钢筋笼经监理检查签证认可后,方可下入孔内。
(2)成孔
1)钻机就位后须调平安装时对正桩位调平,采用双向吊锤球校正调整钻杆垂直度,经质量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孔钻进。
2)螺旋钻进应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选择调整钻进参数。
6)在钢筋圈制作台上制作加强筋并按要求焊接。
7)将支撑架按2m的间距摆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准中心线,然后将配好定长的主筋平直放在焊接支撑架上。工程桩主筋采用电弧焊焊接。
8)将加强筋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并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