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1.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2.戒烟,避免受凉感冒。
若有慢性咳嗽、便秘或前列腺肥大致排尿困难要先进行治疗。
3.术前2天进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多饮水,防止便秘;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4.训练床上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
术后健康教育1.术后6小时后可进流质,第二天进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并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因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慢,易发生便秘。
2.回病室不宜过早采用半坐卧位,以免增加腹压影响手术修补部位的愈合。
术后第二天可半卧位,但膝下垫一软枕以松弛腹壁,减少力。
如做无力疝修补术者,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
3.术后将1KG的小沙袋轻置于伤口上,以助止血。
术后6—12小时取去,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4.术后伤口渗血、渗液较多,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换药。
5.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
咳嗽时嘱病人按压伤口,下肢屈曲。
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应给予通便药物。
出院健康教育1.3个月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2.及时治疗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以免复发。
3.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利于排便。
腹外疝患者外科健康教育一、疾病简介腹外疝是指在腹壁的先天或后天性缺损处形成空隙,脏器官由此向体表突出。
腹外疝的发病原因与腹壁薄弱及腹腔压力增高有关。
按疝容物的病理改变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闭性疝等3种。
其中,腹股沟斜疝占腹外疝的85%,为临床常见病。
临床表现为病人久站、咳嗽或用力时腹壁有块状物突出,平卧后能回纳,当肿块突出时感觉下腹坠胀或隐痛。
嵌闭性疝腹股沟部有块状物突出不能回纳,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
手术治疗是腹外疝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后的配合要求,讲述手术方式,并说明该手术比较简单,术后恢复快,但病人必须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才能保证顺利康复和防止复发,减轻焦虑心理,使病人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手术三、行为指导1)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
2)咳嗽时嘱病人按压伤口,下肢屈曲。
3)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应给通便药物。
4)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四、病情观察术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湿敷料,以免伤口感染。
五、出院指导3个月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
2)及时治疗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以免复发3)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利排便。
关于腹外疝的健康教育一.概念体任何脏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股疝等。
二.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疝气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产生负压,导致腹腔气压增大,迫使腹腔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三.临床表现1.腹股沟疝气的临床表现及症状(1)·腹股沟斜疝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疝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疝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人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
疝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而损伤,并产生粘连是导致疝容物不能回纳的常见原因。
这种疝的容物多数是大网膜。
此外,有些病程长、腹壁缺损大的巨大疝,因容物较多,腹壁已完全丧失抵挡容物突出的作用,也常难以回纳。
另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骼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胧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
这种疝称为滑动疝,也属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hernia):疝囊颈较小而腹压突然增高时,疝容物可强行扩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或籍闭性疝。
疝发生嵌顿后,如其容物为肠管,肠壁及其系膜可在疝囊颈处受压,先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壁癖血和水肿,疝囊肠壁及其系膜渐增厚,颜色由正常的淡红逐渐转为深红,囊可有淡黄色渗液积聚。
于是肠管受压情况加重而更难回纳。
肠管嵌顿时肠系膜动脉的搏动可扣及,嵌顿如能及时解除,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
绞窄性疝( strangulated hernia):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痛。
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变黑坏死。
疝囊渗液变为淡红色或暗红色。
如继发感染,疝囊的渗液则为脓性。
感染严重时,可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蜂窝织炎。
积脓的疝囊可自行穿破或误被切开引流而发生肠瘘。
(2).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病人腹股沟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
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回纳腹腔而消失,故极少发生嵌顿。
2切口疝临床表现及症状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症状,站立和用力时突出或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
疝块较大有较多的脏器和组织突出时,可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
多数切口疝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可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少数疝环小的病人,可发生嵌顿。
3:股疝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平时无症状,多偶然发现。
疝块往往不大,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的突起。
易复性疝的症状较轻,若发生嵌顿,除局部明显疼痛外,常伴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四、辅助检查1.疝气B超检查:疝气检查应该到普外科,做B超就可以确诊。
2.实验室检查:疝容物继发感染时,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检验检查显示隐血试验阳性或见白细胞。
3.X线检查:疝嵌顿或绞窄x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
4.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5.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五、治疗原则1.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六、术前护理1.手术前检查包括:(1)血液、尿液、粪便检查。
(2)出血、凝血时间的检查。
(3)胸腹部一般X光检查。
(4)心电图检查。
请配合检查,以及告知真实情况。
2.填写一份麻醉及手术同意书。
3.手术当日,工作人员会为您备皮。
4.为了麻醉时的安全,手术前一天晚上,会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灌肠,术前一天晚上十点之后开始禁食水。
5心理指导。
介绍工作经验及手术成功患者事例,介绍手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放松情绪,保证术前良好的睡眠。
七、术后护理1.体位与活动:传统的疝修补术应平卧三日,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曲,术后三到五天可考虑离床活动,无力修补术可提前下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延迟下床活动2.饮食:一般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行肠吻合手术者应待术后肠功能恢复方可进流质,再逐渐过渡半流及普食。
3.防止剧烈咳嗽,术后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咳时应该指导患者用手保护切口,防止缝线撕脱及减轻腹压增高。
4.保持排便通畅,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可用5.积极处理尿潴留,必要时予导尿。
6.伤口疼痛,可依处方服用止痛药。
7.并发症的观察如切口感染及阴囊水肿8.心理指导八、出院指导1.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提取重物。
2.尽量不抽烟,吸烟者的咳嗽可能对发展或恶化疝气有加速作用,放弃抽烟可改善血液,加速疝气病恢复3.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胀气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鸡蛋、红薯、花生、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多吃高纤维饮食, 包括五谷、谷物、麸皮、和未加工的水果和蔬菜4.每天至少喝八杯水可帮助解除便秘5.避免、减少打喷嚏,呼吸可帮助缓和慢性咳嗽。
6.保持健康体重,坚持加强保持腹部肌肉的锻炼。
方法如下:a仰卧在床上,双臂平放在躯体两侧,两腿并拢上抬30~90度,再放平,最好稍悬空,一般反复做30次。
继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做仰卧起坐动作,反复做8~10次。
b.平坐在床上,两腿向前伸展,上身挺直,两臂平放于体侧,掌心向下。
用一条长毛巾套在双脚底,吸气,将腿弯曲伸展,抬离床面,身体后倾,胳膊伸直,拉住毛巾两端,使躯体与双腿形成一个“V”字。
呼气,腹部收紧,平衡身体,挺直腰背,尽量保持这个姿势,期间自然呼吸,然后将双腿和躯干慢慢放回床面。
反复做3~6次。
c.平躺在床上,做3~5分钟深呼吸,同时手掌在患部做轻柔的画圈按摩,然后放松身体10~15分钟。
7.伤口如有出血,红,肿,热,痛,有渗出液,发高烧,请即回医院诊治8.若疝复发,尽早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