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电针参数效应研究进展及思考

不同电针参数效应研究进展及思考

针效果更好。 李庆雯等〔 1 3 1 报道, 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
万方数据
A C T A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T R A D I T I O N I S M E D I C A L I S S I N E N S I S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A E Q U E S H A N G H A I V o 1 . 2 1 N o . 4 J u l . , 2 0 0 7
穴 位不同 刺激强 度电 针对正常大鼠 大脑p - A k t 表达的 影响, 发现中强 度( 2 - 4 m A . 2 0 / 4 H z ) 电 针组p - A k t 在海
马C A I 区、 齿状回及皮质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多于高强
度电 针及 对 照组, 表明 不同 强 度的电 针 在促 进p - A k t 在
用高频( 5 0 H z ) 为佳, 说明电针对脊髓伤害性传递的抑 制作用具有强度和频率依赖性。杨静等「 2 3 1 利用嵌套设
计方法, 选择电流强度、 刺激波形和刺激频率三种常用 电针刺激参数进行全方位组合,以研究刺激参数的不 同组合对脑缺血耐受效应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刺激参 数组合; 发现电针重复刺激大鼠“ 百会” 穴可诱导脑缺 血耐受,并且刺激波形和频率是更为重要的刺激参数, 参数组合疏波+ 频率 2 H z 、 疏密波+ 频率 1 5 - - 3 0 H z 刺激 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效应最好, 而1 0 0 H z 的频率刺激
B D N F 的表达影响最大。王跃秀等〔 z ? ] 观察了不同强度
( 1 m A , 5 - 6 m A ) 和不同频率( 5 H z , 2 0 H z , 5 0 H z , 1 0 0 H z ) 电针对背角神经细胞伤害感受性反应 ( C反应)的影 响, 发现强电针时选用低频 ( 5 H z ) 较好, 而弱电针时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 1 卷 第4 期 2 0 0 7 年 7月
不同电针参数效应研究进展及思考
胡银娥 ‘ 杨华元 ‘
2 . 安徽中医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8 )
王 频2
( 上海 2 0 1 2 0 3 )
1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工程研究室
治疗风湿痹证患者可升高其血清补体 C 3 含量, 降低免
疫 球蛋白I g M . I g G 水 平, 抑制 其亢 进的 体液 免 疫, 从 而
起到治疗作用 。其中又以 1 0 0 H z电针治疗效果为最 佳。王洪蓓等[ [ 9 1 观察两种频率电针 ( 5 H z 和1 0 0 H z ) 均 能明显升高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I l l ,两者的作用
1 电针参数的效应研究 电针参数是电针仪输出脉冲的频率、 强度、 波形、 刺激时间等的定性定量的数字描述,是影响针效和改 变针效机制的重要因素。电针的不同刺激参数所包含 的刺激因素引起的反应以及其反应机制可能有所不 同,各种参数之间不同的组合也可能影响到针刺的效
应优于2 H z T E N S 。 张 幼 美[ 8 1 报 道, 电 针
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山 。因 此, 电 针参数量化及其效应 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近
年来有关电针刺激参数临床和实验研究做如下综述。
1 0 0 H z ; 治 疗阿片 依 赖的 戒断 症 状1 0 0 H z 优于2 H z , 而
治疗阿片渴求, 2 H z 优于 1 0 0 H z 。 蒋袁絮等[ [ 7 1 观察了不 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发现 1 0 0 H z
组织形态学以及骨骼肌肌 电图( ( E M G ) 有重要影响, 通 过观察 5 H z 和1 0 0 H z电针刺激实验 , 发现最佳的电
隔日 1 次;低密度脂蛋白异常者为频率 A M 1 0 0 H z 、 留
针3 0 m i n 、 强度为患者舒适耐受、 隔日1 次。卫彦等〔 2 1 1
〔 基金项目 」 国家标准‘ 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项目 〔 作者简介〕 胡银娥( ( 1 9 7 9 - ) , 女, 安徽怀宁人, 硕士, 助教 主要从事针刺参数量化、 标准化的研究。
无明显差异; 这两种频率电 针也都能提高血浆C A M P 和 c G M P 含量, 两者对血浆 c G M P 含量的升高作用非常显 著, 低频( ( 2 H z ) 电针引起脑啡肤和内啡吠释放, 高频 ( 1 0 0 H z ) 电 针则可引 起强啡吠释放, 以 达镇痛效果。 贾 萍[ t o ] 等研究 3 H z , 2 0 H z , 1 0 0 H z 三种频率电针对红霉 素诱导的家兔胃电节律亢进的调整效应,发现三种频 率电针对家兔胃电主频功率 ( P D P ) 及总功率 ( P T P ) 均
近年来, 随着电针的临床治疗范围的扩大, 电针刺 激参数的选择及量化已成为针刺临床和针刺原理研究 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验研究表明, 不同电针刺激参数 对机体某些功能具有不同的效应,尤其是对针刺镇痛
于低频电针组,说明低频电针降糖效果显著优于高频 电针。 韩济生〔 6 1 在针刺镇痛频率特异性的研究表明, 2 H z 电针引起中枢内吗啡肤 ( E M ) 释放, 但1 0 0 H z 电针无 效: 对于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疼痛, 2 H z 的治疗作用大于
研究不同针刺参数对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兔面神经损伤 再生修复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提出不同 的针刺参数对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不同,如电针 波形的选择对 N G F 表达最重要, 针刺时机的把握则对
针频率参数是5 H z -
1 . 2 不同强度的电针效应 目前,临床上电针强度的 选择大多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限。 因此, 为了更好地揭 示不同强度电针的不同效应, 也开展了相关研究。 如周 杰方等〔 1 4 〕 通过实验得出, 对于中等强度 ( 3 . 0 m A ) 的电 针较适合于高血压实证患者的治疗,进而提出辨证论 治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原则,电针治病同样不能背离这 一原则,有必要进行辨证施治,要根据不同的辨证结 果, 施以与辨证相适宜的电针参数进行治疗, 避免用一 种电针模式治疗虚实不同的患者。 王少军等[ [ I s 研究相同
顽疾。 魏殿龙 等[ 2 5 1 研究电 针足三里、 上巨 虚 促进腹部术
后胃 肠功能紊乱恢复的规范操作时得出,电针的应用
频率以 1 0 H z 最为有效, 刺激电流以 5 m A为佳。孙迎 春等〔 6 2 [ 研究电针不同波形、 频率、 刺激强度、 时间对大 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采用嵌套实验设计方法。 研究结 果表明, 电刺激在波形、 频率、 刺激强度及治疗时间方 面均能提高大鼠受损神经功能指数 ( S F I ) 的恢复率, 其
则无此作用。 孙丽娟[ 4 2 ] 根据临床经验报道, 弱刺激、 低
频率宜治面瘫眼疾; 中刺激、 中频率善治头痛宿疾; 中 刺激、 高频率可治口痉痛疾; 强刺激、 高频率专治呢逆
佳 适 宜 的 脉 冲 波 形 为 声 电 波・ 孙 克 兴 等 「 1 7 ] 报 道 , 不 同 电
针参数对经穴发光强度的有不同的影响,疏密波具有 兴奋作用, 能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能量代谢, 近似补法。 申东原等〔 1 8 ] 研究不同电针波形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 道综合征 ( F U S ) ,探讨不同电针波形对排尿功能的作 用。 结果表明, 三组不同波形的电针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不同, 连续波容易使机体产生适应而作用最小, 疏密波 更接近人体生物电其作用最大, 断续波兴奋神经、 肌肉 作用最强, 在改善膀肤无力方面效果最明显。 左芳等〔 1 9 ] 通过不同波形电针对颈椎病所致疼痛的治疗效果, 发 现疏密波组疗效优于电针连续波组,提示疏密波是电 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首选波形。 1 . 4 不同 参数组合的电 针效应 电 针参数是相互联系 的, 因此一些研究者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来观察不 同参数组合的电针效应。解秸萍等[ 0 2 ] 通过正交实验设 计方法, 研究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参数( 频率、 强度、 留针时间、 治疗频次) 主次地位及各水平的优劣, 筛选 出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优化参数方案。研究结果表 明: 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各因素 ( 参数) 的主次顺序为 频率、 留针时间、 治疗间隔、 强度; 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
结果表明, 1 / 3 d 次的针刺频度疗效最好, 过频或过疏的
针刺频度疗效均不满意。
2 总结和展望
各项的 优化参数方案分别为: 三酞甘油异常者为频率
A M 5 0 H z 、 留针 2 0 m i n 、 强度 1 m A 、 每周 2次; 总胆固 醇异常者为频率 A M 1 0 0 H z 、 留针 3 0 m i n 、 强度 1 m A .
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 P D P的影响三种频率之间有差 异; 对P T P的影响 2 0 H z 电针疗效明显优于 3 H z 电针
组, 但与 1 0 0 H z 电 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梁跃等「 1 1 1 报 道, 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游泳耐力有不同的影响, 并 提出巧H z 的电 针具有提高大鼠 游泳耐力效应,是所 要筛选的最佳频率参数。贾萍等[ 1 2 1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 足三里, 对小鼠胃 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的效应差异性, 发 现三种频率( 3 H z , 2 0 H z , 1 0 0 H z ) 电针对小鼠胃肠推进 功能均有明显影响; 其中 3 H z 电针较 2 0 H z , 1 0 0 H z 电
1 . 1 不同频率的电 针效应 频率是电针刺激的重要参
数之一, 不同频率电针可通过不同的神经化学机制, 由 不同的中枢通路整合而产生效应「 , 〕 。朱玲[ [ 4 1 研究发现, 不同频率电针均可提高晚孕大 鼠子宫收缩频率,对子 宫收缩强度和宫缩力呈现不同影响, 5 0 H z 组促分娩的 效果最佳, 其子宫收缩强度、 频率、 收缩力均较针前升 高,且较 2 H z , 2 0 H z , 1 0 0 H z 显著增高; 5 0 H z 电针或 1 0 0 H z 电针作用于合谷、三阴交可使二穴产生拮抗作 用, 提示针刺下胎时应对二穴施以不同频率。郭轶君[ [ s 1 研究提示,各频率电针均可以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 的血糖水平, 经高频( 3 0 H z ) 电针治疗后, 糖尿病大鼠 的血糖水平虽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但其血糖浓度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