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样调查”定义的教学

“抽样调查”定义的教学

“抽样调查”定义的教学雷晓莉赵毅红“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于2009年4月对“抽样调查”一节课在北京进行了深人研究,会上两位教师的现场展示课大家都感觉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对统计教学的核心定位不准确,并且以确定性思维来进行教学,把统计课上成算术课,没有体现统计学科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抽样调查"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进行了思考,并且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了新的设计,目的是凸显数学本质,强化概念教学,同时体现统计学科的教学特点,实现统计的教育价值.以下是“抽样调查"重新设计的教学实录.1创设情境,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教师:上周日是什么节日?学生:母亲节.教师:作为女儿,我每年都会亲自下厨给妈妈做一道拿手好菜.(观看视频:母亲节,老师为母亲做汤.师生互动)教师:怎样才能知道这锅汤的味道?学生:尝一勺汤,推断出整锅汤的味道.教师:怎么盛这一勺汤?继续观看视频,看我是怎么做的.注意每一个细节.看完了请大家叙述一下整个过程.(看到老师做汤的过程,学生很感兴趣,认真地观看.一边看视频一边笑)学生:盛汤前,应先把汤搅拌均匀.教师:为什么要搅拌均匀?学生:要把汤的调料搅拌均匀,这样才能尝到这锅汤的真实味道和营养,否则就会影响判断.教师:我们通过尝一勺汤就能推断出一锅汤的味道,这种方法就是抽样调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抽样调查”.(教师板书课题:抽样调查)教师:再看几个例子,下面的问题应当选择哪种调查方法?(1)如何调查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学生1:炮弹是一次性的,调查它的同时也把它破坏了.所以,应该选择抽样调查,发射几枚炮弹就能推测出这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了.(2)如何统计某天下雨后的降雨量?教师:马上要进入雨季了.每次降雨后,气象台都做降雨量的统计,怎么统计?把全市的雨水全部接住?不可能!刚才炮弹的调查具有破坏性,而这个例子说明,有些情况,全面调查根本不能做到.(学生点头认可)(3)如何了解外地游客对北京旅游服务行业的满意度?教师:北京是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这个调查,没有破坏性,也可以做到.学生2:但是我们要考虑成本,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得到精确值,考虑到节省人力物力,应该选择抽样调查,通过调查一部分人就能推测出满意度.教师:分析得非常好,当不需要得到精确值时,我们当然希望用最少的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面这三种情况都适合用抽样调查.谁还能举出抽样调查的例子?学生3:调查山上有多少棵树,不可能全都数一遍,所以通过调查一小块面积的树木,就能估计出整个山上的树木总数了.调查:(打开PPT)(1)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多,不易调查时,并且调查结果不需要准确值;(2)调查对象个数众多甚至无限,不可能一一考察时;(3)当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或会产生一定危害时.教师:统计学有它自己的专业术语,为了方便沟通和描述,我们还要了解几个相关概念: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打开教材P.1 54看第4段,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它们的定义.(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师:谁为大家朗读它们的定义?学生1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教师:结合一个例子来说说看.要了解东城区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随机选取500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这个调查中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学生1 3:总体是东城区初一学生的身高,个体是500名初一学生的身高.教师:大家同意吗?(其他学生摇头)再读一读个体的定义,能自己改正吗?学生1 3(恍然大悟):哦,个体应该是东城区每一个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大家点头认可),样本是被抽取的500名初一学生的身高,样本容量是500名初一学生的身高.学生14: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值,应该是500.(大家点头认可)教师:要了解东城区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抽取500名初一的女生作为样本可以吗?学生:不可以,男女生的身高有差异,女生的身高情况代表不了所有初一学生的身高情况.教师:对,样本代表性不好,就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大家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但其实在抽样统计中,我们每个人就是摸象的盲人,因为我们只知道样本而不知道总体,也不知道所抽取的样本是否能够很好地代表和反映总体.所以要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像最开始喝汤的例子,我们就要设法将总体“搅拌均匀”,让总体中每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含有与总体基本相同的信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让我们一起经历统计调查研究.3 经历抽样调查的过程,体会抽样调查的思想方法活动1:如何调查我班的近视率?教师:我班戴眼镜的同学很多,谁知道我班的近视率?近视率怎么算呢?学生:用近视的人数除以全班总人数.教师:怎么得到我班近视的人数呢?学生:用全面调查,全班数一数就知道啦.(师生互动,共同数全班近视的人数,并计算近视率,经历全面调查活动)(教师在统计表上,板书近视率为52 %)活动2:抽样调查我班的近视率;教师:现在用全班44个同学作为总体,体验一次抽样调查.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我们选择随机抽取学号的方法.下面请学生A负责抽签,学生B负责监督.被抽中的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视力情况,共同收集和整理数据.为了公平,我把瓶中所有纸片搅拌均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班学生共同经历抽样调查活动)(1 J先随矶抽取1.人进行调查.教师:阔查结果与刚才调查结果不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抽取的人数太少.样本容量太小了.教师:如果抽取多一些样本,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善呢?(学生点头)(2 )用学号随机抽取20人进行调查.教师:对比两组数据,哪组能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学生:第二组.教师: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样本估计值更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所以,样本容量的选取很重要.(3)谁还能想出其他抽样调查的方法?学生15:抽取我班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调查.学生16:抽取学号中含有1的同学调查.(师生共同调查,再次经历抽样调查)教师:对比数据,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1 7:不同抽样方法的结果都不同,它们都是估计值.教师:非常好,不同的抽样方法所得的结果也都不同.即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板书:随机性)教师:我们刚才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板书:简单随机抽样)活动3:怎样调查我们22中学学生的近视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8:我想用全面调查,让各班的班主任帮忙统计每班的近视率.我觉得这样能得到准确值.教师:全面调查能得出准备值,但给班主任带来了麻烦,也耽误了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学生1 9:我想用抽样调查,省时省力,就调查我们初一年级几个班就行了,然后估计全校的近视率.教师:选择抽样调查节省人力物力是好办法,但只调查初一年级是否就能代表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呢?(其他学生摇头表示不同意)学生20:我认为他的方法不好,因为全校是从初一到高三,中高考的同学用眼更多,视力也就会更差,只抽取初一年级作为调查的样本不能代表全学校的整体情况.所以我认为应该每个年级都抽到,我的方法是每个年级抽取3个班,每个班抽取学号1号,11号,21号,3 l号,41号,5位同学.这样就有代表性啦.教师:非常好,这有代表性,准确度更高了,已经都用到分层调查啦.也就是说,我们抽取样本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学生21:样本要具有代表性,抽取的人数要不多不少.教师:合理抽取样本应注意:①样本要具有代表性;②样本容量要适当.(板书:代表性)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教师:学习了这些概念,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及时巩固一下.(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为了了解1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B.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C.为了解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选择抽样调查D.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五一长假”期间进行抽样调查(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合理的是( ).A.调查该校男同学的每日运动量B.调查该校舞蹈队同学的每日运动量C.调查该校初三同学的每日运动量D.放学时在校门随机调查1 00名学生的每日运动量(3)要调查全北京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为了便于调查,小明决定在第22中学自己认识的同学中开展调查,于是他随机调查了第22中学的100个学生.①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②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③你认为他的这种抽样调查合理吗?④你能设计一个合适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吗?(4)课外阅读:教师: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他被称为“抽样中的泰坦尼克号”,它很著名,也很失败.在1 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兰顿和罗斯福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而实际上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你认为预期结果出错原因是什么?(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学生22:他只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去调查,而这些人应该还是少数的富人,所以他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教师:这个故事的结果是,这家很有规模的杂志社由于这次调查的失误,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很快就倒闭了.故事讲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23: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企业的形象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未来.教师:那么在数学知识上的感受呢?学生24:样本的选择很重要.抽样时不能只图方便.教师:对,统计无小事,每一次调查的结果,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5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教师:(1)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学生25:当调查对象太多,不能一一调查的时候,或者调查对象有破坏性时.学生26:还有调查不需要准确值,需要节省人力物力时.教师:(2)什么情况下进行抽样调查?学生27:和上面的情况一样,当不能全面调查,或者调查对象有破坏性,或者想节省成本.教师:(3)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28:样本要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要适当.教师:(4)统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学生29:以点概面,用部分推断全部.教师:对,用部分估计全体是统计的核心思想.(布置作业略)参考文献1 景敏.关注核心概念,让思想自然流淌[J].中学数学教育,2009.9.2 李勇.关于提高社会公众统计素质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10.4.(特约编辑:吴宝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