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第08章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国际金融第08章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2.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和类型 • 形成: – 1880年年代 • 类型: – 国际金币本位制 – 国际金块本位制 –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1)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2)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 (3)各国的金铸币或代表金币流通的其他金属 货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 (3)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金币可以自由铸造。
4.牙买加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4.牙买加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签署了一个协议——牙买 加协议,并于1978年4月1日生效。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 (1)浮动汇率合法化。 • (2)黄金非货币化。 • (3)关于特别提款权问题的有关规定。 •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1)汇率的经常波动不仅影响对外贸易和资本流 动,而且使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债问题 严重化。 (2)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国际收支失衡 局面日趋严重。 (3)国际储备货币间的投机不可避免,这种投机 会加剧外汇市场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二、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二、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本国货币扩张→LM曲线右移→本国利率↓→本国产出↑ (1)收入传导机制(图8—2) 本国货币扩张→本国产出↑→本国进口↑=外国出口↑→ 外国的IS曲线右移→外国产出↑→外国利率↑
★ 缺陷
(1) 保证充足的国际清偿力与维持对美元的信 心之间存在矛盾— “特里芬难题”(Triffin (2)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 难以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 易使一国对货币政策的选择陷入两难。
Dilemma)
(3)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缺乏有效性:
• IMF的融资有限。 • 汇率调整存在局限:一是有前提条件的限制 ;二是 “根本性不平衡”不明确。 • 国际收支的调节责任不对称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二、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2.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扩张政策的效应归纳: 第一、该政策能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但扩张效果较小型开 放经济相比略低,与封闭条件下相比扩张效果增加。 第二、该政策会造成外国产出的上升——溢出效应——通过 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 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 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从而抵消一 部分收入的增加 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低于同等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
(2)购买力平价成立 (3)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一、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开放经济下两国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传导机制:。
•
1、收入机制: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化,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 导致该国进口(另一国出口)变动,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带来另一 国国民收入的变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缺陷 ★ 特点: (1)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处于国际货币体系 的中心地位。 (2)实行钉住美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 —“双挂钩制度” (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
• • 短期失衡——由IMF提供短期信贷解决 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来解决
(4)国际性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事务中发挥 重大作用。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三、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政策的效应归纳: 第一、该政策能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货币扩张效果于小型 开放经济相比略低——本国货币扩张导致世界利率下降,从 而降低本国货币贬值压力。但是扩张效果相对于封闭条件有 增加 第二、该政策会造成外国产出的下降——负的溢出效应—— 本国收入增加虽然能够通过收入机制带来外国国民收入的增 加,但本国较低的利率通过利率机制使本国货币贬值,外国 货币升值,这又通过相对价格机制使外国经常账户恶化,从 而带来外国国民收入更大程度的下降。
• • • • •
A经济衰退—A对B进口下降—B出口下降—B经济增长下降 A提高利率—B资金流向A—B国内资金减少—B利率上升 A物价上涨—A出口价格上升—B进口价格上升—B物价上涨 A货币贬值—A对B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国际收支恶化—B货币贬值 ……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两国间的相互影响普遍存在,国际经济 协调与合作变得十分必要。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四、国际政策传导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第二节 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 一、国际货币体系 1.国际国币体系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 确定一种货币体系的类型的依据:
三条标准:
本位币——货币体系的基础 主要货币——国际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 主要货币与本位币的关系——双方之间的比价的确定、 该比价是否在法律上固定,相互之间在多大程度上可 自由兑换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不同条件下本国采取扩张性政策的效果比较
汇率 制度 固 定 财 政 浮 动 货 币 财 政 有 效 有 效 有 效 效果很强 效果较强 效果较强 效果较强 无效 效果较低 扩 张 紧 缩 扩 张 政 策 货 币 封闭 条件下 有 效 小型开 放经济 无 效 两国模型 两国模型 下的本国 下的外国 效果较低 扩 张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三、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2.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扩张政策的效应归纳: 第一、该政策能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但扩张效果较小型开 放经济相比略低,与封闭条件下相比扩张效果增加。 第二、该政策会造成外国产出的上升——溢出效应——通过 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 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 通过本币升值使外国出口增加,进一步提高外国的国民收入。 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 应正好相反。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二、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政策的效应归纳: 第一、该政策能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货币扩张有效,因其 可通过影响国内利率最终对世界利率产生影响,但其扩张效 果与封闭条件下相比——略低 第二、该政策会造成外国产出的上升——溢出效应——通过 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 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本国利率降低通过资金 流动是外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从而也带来外国国民 收入的增加。
•
2、利率机制:一国利率的变动,会带来资金在国际间流动,进一 步带来其他相关变量的变动,从而对其经济产生影响
•
3、相对价格机制:一国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引起实际汇 率的变动,带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从而对另一国的经 济产生冲击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一、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由于前述诸传导机制的存在,一国的IS曲线会受到另一国 产出Y*的影响——随着的Y*增加,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上升,本国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两国利率相等能够使国际收支 达到平衡。(见图8—1) 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汇率不变,经济波动的传导主要通过 收入机制和利率机制 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波动的传导通过是收入机制、利率机 制、相对价格机制三条途径同时进行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二、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2)利率传导机制(图8—2、8—3) 本国货币扩张→本国利率↓+外国利率↑→资金从本国流向 外国→外汇市场上本币供给↑+外币需求↑ 为了维护固定汇率,两国政府实施市场干预: 本国外汇储备↓→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本国利率↑ 外国外汇储备↑→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外国利率↓ 本国LM曲线左移→本国国民收入↓=外国出口↓→外国IS曲 线左移 效果,两国经济在利率水平相等的水平时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一、两国的蒙国的假定:只存在两个相同规模的国家,两国之间相互影响。 2、小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本国无法影响世界利率及外国国民收入 的假定取消
•
•
3、小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假定不变:
•
(1)总供给曲线水平——产出完全由总需求水平确定,名义利率与 实际利率之间不存在区别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点: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点:
• (1)黄金非货币化 • (2)储备货币多样化 • (3)汇率制度多样化
对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制度的评价
(1)牙买加体系又被称为“无体制的体系”。 (2)该体制对维持世界经济运转有以下作用:
–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清偿力 和对储备货币信心的矛盾。 – 以浮动汇率制度为主的多种汇率制度安排能够对世界经 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灵敏反应,使汇率对经济调节的杠杆 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 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选择更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 衡的现状。
第八章 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本章构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 区域货币协调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在小型开放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变量的改 变,不会影响到外国的经济变量 开放大国的政策和经济变量发生变动时,会对外国的经济变 量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可能进一步回馈到其自身。 两国间传导途径: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意义 • 1943年7月美、英两国分别提出 “怀特计 划”和“凯恩斯计划”。
– “怀特计划” – “凯恩斯计划”
•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