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如何,原因及走向会怎样?谈谈你的看法叙利亚危机的现状叙利亚自2011年3月中旬陷入动荡,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持续的冲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2012年4月12日,叙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在联合国和阿盟联合特使安南的斡旋下暂时停止冲突。
联合国安理会4月21日通过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监督停火。
2012年6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叙利亚的一些邻国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并发表了《日内瓦公报》,建议在叙利亚建立一个包括各方在内的过渡政府,在全民对话的基础上修订叙利亚宪法。
此外,《公报》还建议在叙利亚举行多党派选举,并成立新的国家机关。
叙利亚面对的外部压力日益升级,西方和部分阿拉伯国家希望“加速”结束巴沙尔政权。
虽然叙政府希望通过举行新宪法公投等改革措施来凝聚人心,但反对派根本不予承认,叙政府和反对派缺乏最基本的互信,开启政治解决进程困难重重。
反对派武装化、暴力化程度正在加剧。
叙政府面临不少困难,其中财政困难是一个方面。
据报道,危机爆发前,叙利亚外汇储备约为220亿美元,随着封锁和制裁的力度不断加码及石油等出口受阻,开支却越来越大,叙政府入不敷出。
外界估计,目前叙利亚外汇储备可能仅剩下不到100亿美元,到2013年底叙利亚外汇也就基本耗尽。
据一名黎巴嫩议员透露,被俘的叙反对派武装分子表示,他们得到境外,尤其是法、美等国的武器装备支持,包括自动步枪、机枪、夜视仪和防空导弹等,甚至接受了外国专家在战术战法上的指点。
据2012年6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的文章披露,奥巴马政府实际上一直在经由一些非营利性的小机构,向叙反对派提供技术培训与支持。
这项计划旨在把一些叙反对派成员培训成为网络斗士,从而取得对叙政府网络战的胜利。
2011年叙利亚出现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并引发武装冲突以来,土耳其与叙利亚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土耳其允许叙反政府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在土耳其境内活动,同意叙反对派“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
叙利亚阿萨德所属的阿拉维派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作为什叶派领袖的伊朗向巴沙尔政权提供支持,而作为伊斯兰世界逊尼派领袖的沙特阿拉伯则支持叙国内的逊尼派。
由于西方大国实际上并不支持联合国与阿盟联合特使安南对叙利亚的调解使命,故其使命失败,其继任者卜拉希米的调解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2年11月11日,在西方国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邻国的支持下,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成立了“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
11月1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六国宣布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
从决议的表述看,阿盟并未直接承认“全国联盟”是叙利亚人民的合法代表,而是称其为“叙利亚人民诉求的合法代表”,这说明阿盟对于该组织的支持是谨慎的,同时也反映出阿盟内部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
11月13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巴黎记者招待会上表态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
与此同时,英国国防参谋长戴维•理查兹上将警告说,英国可能在数月内军事干涉叙利亚。
奥巴马在连任后也在重新审视对叙政策。
12月4日报道,北约已同意在土耳其与叙利亚接壤地区部署“爱国者”导弹系统。
12月11日,美国正式承认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这可能是叙利亚局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据英国《独立报》透露,英国军队正在就援助叙利亚反对派一事进行会谈。
该报指出,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联盟正在制订一项详细计划,除提供空、海支持外,还将帮助叙反对派进行军事训练。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11月12日表示,俄方正密切关注叙反对派组建全国联盟一事,希望他们通过对话解决与政府的冲突,避免外部干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1月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叙利亚有关各方应切实落实安南“六点建议”、安理会有关决议和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日内瓦外长会议公报,立即停火止暴,共同支持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卜拉希米的斡旋工作,尽快开启并推进叙利亚人民主导的政治过渡进程。
很清楚,中国主张叙利亚事务应由叙人民自己来决定,我们要维护的是国家主权原则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而不是某国特定政权,这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
到2012年12月下旬,叙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的内战呈胶着状态。
叙利亚危机解决前景叙危机解决前景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叙政府及叙反对派是否具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叙危机的真诚和决心。
新成立的叙反对派“全国联盟”已宣布,将以推翻巴沙尔政府为己任,不打算与叙政府进行对话。
这就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叙危机增加了极大的困难。
另外,这也与叙政府能否很快打破在叙内战中的僵局并迅速采取改革措施﹑赢得民众信任有关,留给叙政府的时间已不多了。
二是要看世界主要大国对叙危机的态度。
现在看来,美、英、法等西方大国仍是支持叙反对派一方打压另一方即叙政府,而且还通过叙邻国及有的阿拉伯国家向叙反对派提供包括防空导弹在内的一切支持。
西方大国宣布承认叙反对派“全国联盟”后有可能直接向叙反对派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支持,对叙政府的压力在增大。
叙利亚对俄罗斯来说极为重要,俄在叙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而且是俄重要的武器出口国,叙塔尔图斯港是俄在世界上除独联体以外的唯一的军事基地。
俄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连续三次否决了涉叙决议草案。
俄今后在叙危机上的立场如何,值得关注。
2012年7月19日,中国与俄罗斯一起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第三次否决了涉叙决议草案。
今后中国仍将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反对外国武力干涉,推动由叙利亚人民主导的政治过渡进程。
个人以为,我们可以加大与包括叙反对派在内的各派接触的力度以及与世界大国就叙危机的解决协商出更切实可行的方案,敦促叙政府和叙反对派立即停火止暴和进入政治过渡进程。
三是要看包括联合国和阿盟联合特使在内的国际和地区组织斡旋努力能否取得积极成效。
例如,12月24日,接替安南的联合国和阿盟联合特使卜拉希米向叙阿萨德总统提出美—俄让他2014年任职结束时离职的方案。
估计这需要时间让有关方协商讨论。
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认同的路径,而要实现政治解决,就离不开叙政府和反对派双方的共同努力。
叙反对派“全国联盟”成立不久后发表的“多哈宣言”中已明确表示,该联盟不会与叙政府进行对话。
这与国际社会致力于推动政治解决叙危机的立场不符,将会对政治调解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叙反对派“全国联盟”可能择机成立过渡政府,并寻求西方的各种援助及广泛的国际承认,可能实施土耳其提出的在叙、土边境建立安全区的计划,适时请求西方建立“禁飞区”,西方国家想走利比亚模式可能会遇到很大困难,但在西方国家和一些国家武装干涉下,强行推翻巴沙尔政权,建立一个亲西方政权,这是一种可能性。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在大国和联合国﹑阿盟联合特使及地区组织﹑一些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促成叙危机的政治解决,以免叙人民遭到更大的灾难与损失。
这类似也门模式。
但也有可能找到一种不同于其他模式的叙利亚模式来解决叙危机。
叙利亚问题远比利比亚问题复杂,各方都认为自己的解决方案是正确的妥当的,叙国内和国际上的几种力量正在碰撞﹑搏击,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比较明朗,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干涉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最后是通过和平协商解决还是通过外来武力干涉解决,那么还要看局势能朝哪个方向坚持得更久远些。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现了再工业化的现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及中国的应对之策?经济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
为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依靠先进制造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
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
此举表明,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再工业化”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两国将产生更多的竞争,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
另一方面,美国目前仍拥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先进的装备,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极容易受到美国的技术封锁。
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
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并不高,表现为: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为制造业升级培养更多人才,同时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支持创新制造模式, 迅速完善我国的创新服务体系.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参考或沿用美国成功的监管模式,必将形成外资、内资的蜂拥而至。
拥有技术整合经验和投资组织经验的美国企业一定会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为他们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的企业和各种风险与创业投资管理机构也会伴随而来。
为适应中国的地质和投资环境,这些专业机构一定会与中国企业合作,而美国企业也必将大量使用中国的钻井服务企业、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机构,不仅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利润,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还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瘦身改革创造了一个绝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减少能源的对外依赖,实现中国的能源独立,并通过充足、廉价、清洁、高效的天然气供应,保持中国的制造业和整个经济结构实现全面的划时代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