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应有内容,应当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出發,合理的开展德育渗透教学,达到提高德育渗透有效性和科学性目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问题
(1)教师重视不足.有的教师不注重在数学课堂开展德育渗透,没能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效贯彻德育内容,因此影响德育渗透的总体有效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度的反思,影响了德育渗透教学的科学性,没能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目标。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使用的德育渗透教学方法不正确,存在着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较少,没能引导启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影响了德育渗透的整体有效性。
(2)引导不充分问题。
还有的教师不注重挖掘教材,没能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开展德育教学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充分,不能基于学生的情感需要设置有效的德育情境,数学教学的内容较为抽象,数学教学没能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不利于在丰富的数学现象中进行德育指导。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有效性,还要采用潜移默化的教学原则,注重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德育渗透教学,强调在德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感特征和个性风格进行德育教育,注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满足学生的自主反思需要,达到有效德育渗透目标。
(2)因材施教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应当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能够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水平采用不同的德育渗透方式,防止德育渗透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脱节,防止牵强附会问题的发生,防止在德育渗透中生搬硬套,能够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防止贴标签的
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教学。
(3)持之以恒渗透。
开展德育渗透教学应当贯彻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能够始终注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活动。
教师应当时常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达到不断持续推进开展德育渗透教学活动的目标。
教师还要注重把课堂德育与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德育指导丰富性,变化德育渗透的方式达到高质量开展德育影响目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1)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言行鼓励感染学生,达到以促进数学课堂道德氛围升华的效果。
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够以良好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即使学生有错误行为或者学习上的不足也不会挖苦学生。
教师还要在数学中展示出和蔼可亲的态度,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展示出良好的探索精神和坚韧意志,做到板书书写规范,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通过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标准的评价方式,达到引导学生的目标。
(2)明确德育渗透方向。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有效性,还要找准德育渗透的方向,能够发挥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启蒙指导作用,真正的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探索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中华传递美德,基于悠久的数学历史文化感染学生,能够结合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等人物的故事,促进学生养成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
还可以在各种数学应用题中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达到潜移默化进行道德影响的效果。
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身边的例子,能够在时间教学与人民币教学中养成学生珍惜时间、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还可以基于小学生的
共同学习实践,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例如,基于《有趣的拼搭》促进同学们共同在各种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拼搭游戏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小组的共同合作意识。
(3)发挥教材指导作用。
为了达到有效进行德育渗透的目标,教师还要充分的挖掘教材内容,能够基于教材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
在使用教材时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关注生活现象,实现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当基于教材进行生活化的扩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达到佐证和深入研究教材中涉及的有关节约用水内容,促进学生在理解小数概念的基础上,更好的养成节约意识。
其次,还要在理论教学时融入德育小故事,在教师的深度挖掘下达到德育引导目标。
例如,在《比一比》教学时,可以插入一幅插图,小妹妹推着坐轮椅的大哥,让学生自主观察两个人的身高,由此促进学生解读图片蕴含的信息,并且学习小妹妹爱心助人的道德理念。
还可以在《认位置》教学时,贯彻右侧通行的理念,从而达到安全常识教育的效果,真正的让学生在教材认知反思中达到德育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开展德育引导渗透,应当从学生的兴趣与学习需要出发,丰富德育渗透的内容,合理开展德育渗透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丰富的教学资源配置,教师的榜样示范中达到引导学生道德思想成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