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重点)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1.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1)衡量指标①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②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演化①影响因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
②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①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①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②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
( )(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率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提示:(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
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2)√能源资源利用合理则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协调发展。
利用不合理则区域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开发手段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工业化阶段。
(4)√我国大部分地区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5)C [A项叙述属于工业化阶段;B项叙述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项不符合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黎世留庄园举行。
七国集团是由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七个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组成。
问题1 (区域认知)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是什么?提示: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问题2 (区域认知)七国集团成员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有何特点?提示:经济发展水平高,将其经济发展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开放性强,与外界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归纳总结]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经济联系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多种衡量方式,采用不同的衡量方式所得结果不同,一般情况下往往采用多个指标进行衡量,然后进行加权处理。
据此完成(1)~(2)题。
(1)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 )A.教育程度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预期寿命D.人口总量(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1)B (2)C [第(1)题,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2)题,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不一定高,这还要考虑到人口的数量;高收入地区也不一定是发达地区,例如西亚的产油国家;第三产业比值越高,一般来讲区域发展的水平越高。
]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鞍山工业、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大连珍奥生命园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蒸汽机车博物馆、铸造博物馆、海州露天矿等工业旅游项目都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热捧。
问题1 (区域认知)辽宁的老工业部门有哪些?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提示: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学、造船等部门。
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问题2 (综合思维)辽宁当时处于工业发展的哪个阶段?提示:工业化阶段。
[归纳总结]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2.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C.C—A—B D.B—A—C(1)B (2)C [第(1)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
第(2)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综合思维:认识大庆市在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材料大庆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因石油而闻名于世。
然而,就在外界的印象仍仅停留在石油这个“标志物”的时候,大庆这座年轻而又业绩斐然的资源型城市却在主动进行转型探索:经济从“一油独大”转向多业并举,城市从单纯的矿区转向宜居和现代化。
读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2)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
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1)B (2)D [第(1)题,由图可看出,1976年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2)题,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师独具)题组1 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1.A 2.C [从图上曲线可以看出,四个国家明显分为两组,一组是德国和日本,一组是中国和印度,这代表了两类国家,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第1题,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相应越高,不存在某阶段的负相关问题。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均GDP水平,这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达国家自“二战”以来,随着人均GDP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
第2题,从图上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方面,日本增长是最快的。
] 题组2 区域发展阶段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
读图,完成下题。
3.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C [乙处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1978~2011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波动较大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迅速,不占重要地位C.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占主导地位D.进入21世纪后,北京的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稳定迹象5.从区域发展阶段看,目前北京市处于的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区域发展的起步阶段4.D 5.C [第4题,从图中分析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特点得出答案。
第5题,结合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北京市的发展水平,可以确定北京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