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梗阻护理查房课件

肠梗阻护理查房课件


2、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要克服梗阻,肠管蠕动加剧所引 起的,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 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甚至成为持续性腹痛,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3、腹胀
梗阻时因肠管扩张而引起腹胀。腹胀程度因梗阻是否完全及梗阻部位而异。梗阻 越完全,部位越低,腹胀越明显;有时梗阻虽完全,但由于肠管贮存功能丧失, 呕叶早而频繁,亦可不出现腹胀;若不注意这一情况,可导致漏诊、误诊。闭拌 型肠梗阻常表现出不对称性腹部膨胀,有时可在该处扪到扩张的肠管。
治疗原则
基 础 疗 法
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功能紊乱和解除梗阻。
①禁食、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②矫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是极重要的措施。根据不同 情况静脉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电解质、血浆、全血、 血浆代用品等。 ③防治感染和中毒:应用抗肠道细菌的抗生素,对于防 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的产生有一定作用。 ④对症治疗:应用镇静剂、解痉剂、止痛剂。
辅助检查
1.化验
检查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变化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由于失水和血液浓缩,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可增高,尿比重也增高。查血气分析和血 清Na+、K+、Cl-、尿素氮、肌酐的变化,可了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和。肾 功能的状况。如高位梗阻时,呕吐频繁,大量胃液丢失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出现低钾、低氯与代谢性碱中毒;低位肠梗阻时,则可有电解质普遍降低与代谢 性酸中毒;当有绞窄性肠梗阻或腹膜炎时,血象和血生化测定指标等改变明显。 呕吐物和粪便检查,有大量红细胞或隐血阳性,应考虑肠管有血运障碍。
病例导入
患者,孙有道,男性,66岁,六合人。因“上腹部疼 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一天”入院。现病史:患者一天 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无 明显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发热心悸无 呼吸困难,无腰背部发射痛。急诊查腹部平片示:肠 梗阻。遂拟“肠梗阻”收入我科。患者既往“经腹腔 镜贲门根治术”病史。腹平,未及异常胃肠型及蠕动 波,腹部正中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疤痕约15cm,未及 包块,上腹部压痛,未及反跳痛,未及肌卫,肝脾肋 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肠鸣音稍亢进,遵医嘱予完善 相关检查,禁食、胃肠减压、灌肠QD、抗炎补液解 痉对症治疗。
一、肠道血液循环的改变 二、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的改变 三、肠道细菌丛的变化
四、肠道运动的改变
五、水、电解质丢失,酸碱平衡 失调 六、感染
1、呕吐
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一般认为,梗阻部位越高, 呕吐出现越早、越频繁。 而低位梗阻和结肠梗阻,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
2.X线检查
一般在肠梗阻发生后4~6小时,X线检查即显示出肠腔内有气体;立位、侧 卧位透视或摄片,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由于肠梗阻的部位不同,X线表现也 各有其特点空肠粘膜的环状皱襞在肠腔充气时呈鱼骨刺状;回肠扩张的肠袢多, 可见阶梯状的液平面;腹腔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钡灌肠可用于疑 有结肠梗阻的病人,它可显示结肠楝阻的郁位与性质。但在小肠梗阻时忌用胃肠 造影的方法,以免加重病情。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病人多不排气排便。但有少数病人在梗阻以下尚残存粪便 和气体,仍可排出,故不能因此而否定肠梗阻的存在。 体检一般呈急性痛苦面容,早期生命体征一般变化不大。晚期可出现体温升高、 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腹部体征
1.腹部膨胀 绞窄性肠梗阻常有不对称的局部膨胀,而麻 痹性肠梗阻则有明显的全腹膨胀。 2.肠鸣音(或肠蠕动音)亢进或消失,呈高调金属音性质 3.肠型和蠕动波 在慢性肠梗阻和腹壁较薄的病例,肠 型和蠕动波特别明显。 4.腹部压痛 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压痛伴肌紧张和反 跳痛主要见于绞窄性肠梗阻,尤其是并发腹膜炎时。 5.腹块 在成团蛔虫、胆结石、肠套叠或结肠癌所致的肠 梗阻,往往可触到相应的腹块;在闭袢性肠梗阻,有时可能触 到有压痛的扩张肠段。
机械性、动力性肠梗阻的鉴别
机械性 阵发性绞痛 动力性 腹痛,无阵发 均匀对称,全 腹膜炎、腹膜后
腹痛 性 腹胀 不对称 腹胀 原因 粘连、扭转、套叠、嵌顿疝 血肿 肠鸣音 高亢,呈气过水声 X线 梗阻以上肠管积气积液
减弱或消失 全腹肠管积气
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
• • • • • • • • • • 1)腹痛发作急,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2)呕吐出现早,且频繁。 3)腹胀不对称,可触及有压痛的胀大的肠袢。 4)粪便可呈血性便,直肠指诊指套染有血迹。 5)有明显的腹膜炎刺激征。 6)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7)体温、脉搏、白细胞计数逐渐上升。 8)腹部X线检查可见孤立、胀大的肠袢。 9)腹穿可抽出血性渗液。 10)胃肠减压后腹胀减轻,腹痛不缓解。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目录
1、定义 2、解剖 3、病因及发病机制
4、病理与生理
5、临床表现及腹部体征 6、辅助检查 7、机械性、动力性肠梗阻的鉴别 8、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 9、病例导入 11、护理诊断 10、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2、护理措施 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13、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
定义: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二)按有无血运障碍分为二类
单纯性肠梗阻:仅为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发生后,伴有肠管血运障碍。
三)其他分类
按部位分:高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 按梗阻程度分: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展快慢: 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病理与生理
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局部和梗阻。
解剖
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类
(一) 按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所致。主要原因有三 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 动力性肠梗阻:肠壁本身无病变,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 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 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 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