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docx

2017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docx

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一)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土地: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且由于人类投入了大量劳动,现实的土地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一一经济综合体。

2、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鴉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填空题1、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2、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和(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自然特性)为基础的。

4、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土地自然差异性是(土地级差生产力)的基础。

6、(土地供给的稀缺性)是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

7、土地的基本功能有(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功能)。

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一定意义上比喻了土地对于人类的(承载)功能。

9、(土地供给的稀缺性)要求人们集约地利用土地。

10、按照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11、按照土壤质地,可以分为(黏土)、(壤土)、(沙土)。

12、按照生茶能力,可以分为(高产出)、(中产出)、(低产出)。

13、按照土地权属性质,可以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私人所有的)。

14、按照土地的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15、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

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

16、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17、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

18、从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来看,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19、土地经济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抽象思维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微观分析于公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20年代)。

21、 17世纪莫,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首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

多项选择题1. 土地的概念中包括以下哪儿部分(ABCDE )0 A 、岩石B 、矿藏C 、土壤D 、水分E 、空气2. 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AD )o A 、自然特性B 、稀缺特性C 、使用特性D 、经济特性E 、历史特性3.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 ABCD )o A 、位置固定性B 、面积有限性C 、质量差异性D 、功能永久性E 、供给稀缺性4.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 ABCDE )oA 、供给的稀性性B 、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C 、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E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5. 土地的基本功能包括( ADE A 、承载功能B 、利用功能D 、 资源功能E 、非生物功能6. 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ABCDE A 、山地B 、高原C 、丘陵7. 按土地质地可以把土地划分为( ACD A 、粘土B 、黑土C 、壤土8. 按土地所有权形式可以把土地分为(ABE D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oC 、生育功能)。

D 、盆地E 、平原D 、沙土E 、红土A 、私有的 D 、公共所有的B 、国有的C 、外商独资的E 、集体所有的A 、农用土地B 、非农业生产用地C 、城乡居民点用地D 、水域10.农用土地包括( ABCDE 、特殊用地 )oA 、耕地B 、园地C 、林地11・非农业生产用地包括( ABCDE )oA 、建筑用地B 、厂矿用地 D 、商业用地E 、军事用地12. 水域具体包括( ABCD )。

A 、河流B 、湖泊C 、水库13. 土地中的特殊用地包括( BC )0A 、休息用地B 、自然保护区 D 、草地E 、水域 C 、交通用地D 、沟渠E 、堤坝C 、军事用地D 、未开发利用土地E 、建筑用地14.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CD )。

)o9.按现实经济用途和可能经济用途,土地资源可分为(ABD )o简答题1、 土地分类的标准有多种,不用的分类标准满足不同的分类需要,请阐述有哪儿类,分别 是什么?1) 按照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2) 按照土壤质地,可以分为黏土、壤土、沙土。

3) 按照生茶能力,可以分为高产田、屮产田、低产田。

4) 按照土地权属性质,可以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私人所有的。

5) 按照土地的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2、 土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其特点有哪儿点?1) 国度和低于的差异性。

2) 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3) 土地经济学术研究H 益深化和细化。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名词解释1、 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 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2、 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 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填空题1、 土地利用内涵丰富,主要有(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动态问题)。

2、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期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3、 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来划分(取得物质产品)和(取得服务)。

4、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5、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自然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的第一因素。

6、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产出类指标有(产品的实物量);(总收入);(净收入); (利润)O7、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投入类的指标有(土地面积);(劳动力);(资金);(成本)。

8、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9、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动态分析法小有(贴现系数法);(复利系数法) 多选选A 、土地利用经济B 、土地制度 D 、土地收益分配E 、土地规划C 、土地权属转移15.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BODE A 、抽象思维法B 、系统分析法C 、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D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E 、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择题1、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包括(ABC )。

A、经济效益评价B、生态效益评价C、社会效益评价D、环境效益评价简答题1、请简述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2)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三)土地利用规划(四)土地开发(五)土地保护2、请简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包括?①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②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③大屮城市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⑤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3、请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4)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制定土地方而的法律法规;5)制定土地利用规划;6)改革土地利用制度;7)政府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8)土地税收。

4、请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木原则?1)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2)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3)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4)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第三章土地集约利用名词解释1、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2、土地集约利用度: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3、土地肥力: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的客观属性。

4、报酬:凡是一切在付出物质或精神的东西之后,所得到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回报或亨受统称为报酬。

5、转动力: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对人类给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11!能力。

填空题1、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资本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资本集约型)。

2、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劳动集约型)。

3、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到底应采用那种集约利用形式,是由投入要素的(比较成本)来决定的。

4、土地肥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工肥力)的变化。

5、报酬的三种形态:(实物形态的报酬)、(价值形态的报酬)、(价格形态的报酬)。

6、集约利用形式:(劳动集约型)和(资木集约型)。

7、土地集约利用的特点是(时代性)和(地域性)。

8、(实物性指标)和(价值型指标),二者的共同点是力争获取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最大经济效益。

9、反映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指标有(人口密度)、(投资强度)、(容积率)。

简答题1、土地集约利用几点启示?1)土地报酬与土地肥力不是同一概念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没有准确表达该规律的本质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是针对历史过程,而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一季作物的生产过程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与生产关系无关的生产力范畴5)土地单产的提高重要的一条是品种,而品种不在“报酬递减”研究Z列2、请简述土地集约利用途径?(-)土地集约利用的历史必然性(二)土地利用集约度与集约利用形式(三)正确地认识土地投入(四)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五)非农业用土地也要实行集约利用。

3、请简述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1)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全年光能利用率(2)增加单产,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潜在生产力(4)多层次利用光能空间,进行立体开发,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4、怎样确定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1)耍看当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的能力。

2)要看土地本身的费力,包括•土壤化学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第四章土地分区利用名词解释1、区位地租: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是以差额。

填空题1、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出版了著作《独立国》。

2、1909年,(韦伯)的《论工业的区位》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3、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了(屮心地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