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成批生产
装配工作台位固定,备有装配 夹具、模具和各种工具,可分 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也可组成 装配对象固定而装配工人流动 的流水线
手工为主, 部分使用工 具和夹具
有一定生产率,能满足装 配质量要求,需用设备不 多; 工作台位之间一般不 用机械化输送
成批生产 轻型产品
每个工人只完成一部分工作, 装配对象用人工依次移动(可 带随行夹具),装备按装配顺 序布置
第6章 机器装配
Machine Assembling 本章主要内容:
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规程制定、自 动装配。
1
6.1 机械装配概述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Assembling)
机器装配
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 机器的零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 是机器制造中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 环节。
组成环:Tk= T0 /n
特点:计算简便;当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相近,加
工方法相同时,优先考虑该种方法的采用。
(2)等精度法:按等精度原则来分配封闭环公差。
即认为各组成环公差具有相同的公差等级,按此计算出 公差等级系数,再求出各组成环公差。
17
(3)实际可行性分配法:先按实际可行(参考经
济加工精度)拟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然后校核是否满 n
➢ 组成装配尺寸链时,应使每个有关零件只有一个 尺寸列人装配尺寸链。相应地,应将直接连接两个装 配基准面间的那个位置尺寸或位置关系标注在零件图 上。
➢ 又称一件一环原则。
16
4、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有正向和反向计算两种。
尺寸链反计算中的公差分配
(1)等公差法:将封闭环的公差平均分配给各
18
解:(1)作尺寸链图,判断各环性质。
工作台 回转台 床鞍 升降台
α0
千分表
αP
➢ 旋转零件的不平衡
图6-1 卧式万能铣床工作台面 对升降台垂直移动的垂直度要求
4
装配工艺系统图
为了便于装配,通常将机器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装配 单元。图装配单元通常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即零件、 套件、组件、部件和机器(图6-2)
零零零零零 件件件件件
基准零件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 确定封闭环:通常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就是装配精
度要求
➢ 装配尺寸链查找方法:取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
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分别查明装配 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些有关零件,直至找 到同一基准零件或同一基准表面为止。
15
3、装配尺寸链的分析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
9
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保证产品装配质量 ➢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综合考虑加工和装配的整 体效益 ➢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工 作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 改善劳动条件 ➢注意采用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
10
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
足 Tk T0,若满足,则确定所分配的公差,反之,提
高组k1成环的加工精度。
注意:标准件的尺寸公差大小和偏差不能变更。
例1:尺寸链正向计算应用实例:
图示为车床溜板部位的局部装配简图。装配间隙 A0=0.005~0.025mm, 其余各组成环尺寸及偏差为:
A1=25(+0.084)mm,A2=20±0.065mm, A3=5±0.006mm, 试校核装配间歇A0能否得到保证。
研究产品装配图和验收条件 确定装配方法和装配组织形式 划分装配单元——将产品划分为部件、组件和套 件等装配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最重要的一步。
装配单元的划分要便于装配,并应合理的选择 装配基准件。装配基准件应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公共结合面
13
一、 装配精度和装配尺寸链
1、装配精度
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 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精度 零、部件间的相互接触精度
A3
A1
A2
影响车床主轴中心线与尾座套筒中心线的等高度
14
2、装配尺寸链
尺寸链中全部组成环由不同零件的设计尺寸形成。 装配尺寸链按各环特征可分为:直线、角度、平面和 空间尺寸链四种。
11
确定装配顺序——在划分装配单元并确定装配 基准件以后,即可安排装配顺序。安排装配顺序 的一般原则是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小后大、 先下后上 划分装配工序 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12
6.3 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 Assembling Methods and
Assembling Dimensional Chain
半自动、全 自动装配
生产率高,质量稳定,产 品变动灵活性差,装备费 用昂贵
7
6.2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Process Planning of Assembling
8
一、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原则
1、装配工艺规程及其重要性
➢将装配工艺过程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就是装配工艺 规程。 ➢它是指导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装配生产 计划及技术准备的主要依据。对于设计或改建一个机 器制造厂,它是设计装配车间的基本文件之一。
2
机器装配基本作业:
清洗 连接 校正、调整与配作 平衡 验收、试验
机器装配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相互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3
机器装配精度分析
影响装配精度因素
移动方向
➢零件的加工精度
直角尺
(与多个零件精度
有关,图6-1)
αT αR
αS
➢ 装配方法与装配技术
➢ 零件间的接触质量
➢ 力、热、内应力引起 的零件变形
人工流水线
生产率较高,对工人技术 水平要求相对较低,装备 费用不高;装配工艺相似 的多品种流水线可采用自 由节拍移动
一种或几种相似装配对象专用
生产率高,节奏性强,待
成批或大 批生产
流水线,有周期性间歇移动和 连续移动两种方式
机械化传输 装零、部件不能脱节,装 备费用较高
大批大量 生产
半自动或全自动装配线,半自 动装配线部分上下料和装配工 作采用人工方法
零 件
机器
部部 件件
组套 件件
图6-2 机器装配系统示意图
5
套件与组件示例
a)套件
b)组件
图6-3 套件和组件示例
6
表6-1 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比较
生产规模 单件生产
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
手工(使用简单工具)装配, 无专用和固定工作台位
自动化程度
特点
手工
生产率低,装配质量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工人的 技术水平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