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幽默与合作原则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四项准则,结合幽默会话实例,分析与探讨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幽默产生的机制。
标签:会话幽默;合作原则;准则违反; 会话含意;幽默产生一、引言“幽默”一词, 我国先秦时代已有之, 《楚辞·九章·怀沙》有“兮杳杳,孔静幽默”的句子。
朱熹曾加注说:“孔,甚也。
默,无声也。
”可见原“幽默”一词的含义乃清净无声之意,与现代词汇里的“幽默”含义相去甚远。
现在我们谈的“幽默”一词是林语堂由英语(humor)音译过来的。
他曾说,“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行文间一时所想到,并非十分计较考量,然后选定,意为语言和行动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
林语堂是“幽默”的首倡者。
对幽默一词我国《辞源》(修订本,1979 年版)这样解释: “今谓有趣而意味深长为幽默”。
《辞海》(修订本,1980 年版)这样解释: “美学名词。
英文humor 的音译。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古往今来,幽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学者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般而言,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幽默研究。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Attardo 1997 :395)。
波切普佐夫(Pocheplsov,1981)把幽默分为情境幽默(situational humor)和言语幽默(verbal humor)两大类。
所谓言语幽默是指需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建构和表达的幽默,如笑话、讥讽等。
而非言语幽默,顾名思义是不需要语言的媒介就可以传递滑稽信息的幽默,如漫画、滑稽造型、哑剧表演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言语幽默。
幽默的表现形式多样,人们在欣赏幽默的同时不禁要问:言语幽默是怎样使人发笑的? 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社会中,会话幽默都是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将以中英文会话幽默为例,拟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意的推导来分析言语幽默的特殊语用含意以及引人发笑的机制,从而欣赏幽默语言。
要理解会话幽默,仅知道其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言外之意:会话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以及听话人的推理等等。
二、合作原则及会话含意的推导会话含意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967年美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在哈佛大学做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认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
合作原则是由四条准则构成的:1.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2.质准则(Maxim of Quality)。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evant)要有关联,即话语要切题。
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1)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简练;(4)井井有条(何自然,1999)。
Grice 提出的合作原则是他的会话含意理论的核心部分。
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是人们在交谈中大多遵守的规则。
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
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测出说话人的含意。
含意的产生与准则的违反有关。
三、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幽默的产生机制1.量准则(Quantity Maxim)的违反與幽默的产生。
数量准则是指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
当谈话没有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信息或提供了多余信息时,会导致幽默的产生。
如:(1)Father:“How did Tom do in this history examination?”Mother:“ Oh,not well at all,but it wasn’t his fault. Why did they ask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王鹭,2005)妈妈只需回答“考得不好”就可以了,可她却有意识地违反了数量准则,提供了超出对方需要的信息,使这件事情变得不那么严肃,轻松地为汤姆进行了开脱。
(2)两个女人在街上相遇。
甲说:“我收到一张法院的传票,说有件重要的案子要我明天出庭作证。
” 乙问:“你觉得紧张吗?”甲说:“非常紧张,我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好。
” (闻慧,2002)在这段对话里,乙问甲出庭作证会不会紧张,甲先回答了乙的问题:“当然紧张。
”在提供了必需的信息之后,甲违反了量准则,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即紧张的原因却是她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好。
这多余的信息让我们哑然失笑,幽默由此产生了。
2.质准则(Quality Maxim)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质量准则是指话语内容是真实的。
但有时为达到特定的会话目的,当说话人或作者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时,便产生了夸张、反语、隐喻等修辞手法,而这些修辞手法也是幽默的表现形式。
如:(1)Tom: “Why do doctors and nurses wear masks?”Peter: “So that if someone makes a mistake no one will know who did it.”(耿阿齐,2002)众所周知,医生和护士戴口罩是出于医疗需要,而Peter却说是制造医疗事故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
他自知此话不真实却还要说出来,大概是他对医生和护士有成见,或者他曾是医疗事故的受害者,借此发牢骚。
(2)有位女顾客跑到一家水族馆问老板:“请问如何区分雌雄金鱼呢?”老板回答说:“很容易。
只要在鱼缸里滴上几滴醋,争着来吃的金鱼就是雌的。
”(闻慧,2002)那位男老板故意说出没根据的话来调侃女顾客。
他将雌金鱼比作某些嫉妒心强的女人,由鱼及人,言语刻薄但又不失分寸。
女顾客招来了一顿奚落,自讨没趣。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关联准则要求会话双方所说的话都要与话题相关。
如违反了这项准则,一方在“说东”,另一方却在“道西”,交际势必难以正常进行,但幽默风趣却可由此而产生。
另外,说话人有时候也会有意地误解别人的意思,或者有意转移话题,这样做常常可以避免交际中的尴尬。
如:(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boy friend and a husband?”“About30 pounds.” (王鹭,2005)提问者问的是男朋友和丈夫的区别是什么?他/她所期待的是男人在婚前和婚后如何表现不同,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大约三十磅”——体重的不同,体重增加或减少了30磅,借此巧妙地、诙谐地,却又意味深长地回答了问题。
(2)女士:“警察先生,一年前我丈夫上街去买土豆,至今还没有回来。
我该怎么办呢?”警察:“那你就不要等他的土豆了,改做别的菜吧。
”(闻慧,2002)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此种情况多指违反“避免晦涩”和“避免歧义”这两个次准则而引发的幽默。
语言交际当然要讲究话语明确,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句,同时也要力求避免那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歧义结构。
但有时候,交际一方为了掩盖其特殊目的或照顾对方的面子,故意说一些不让第三方知道其意图而交际的对方却心知肚明的话语,含糊其词,类似打哑谜。
有时候,交际一方的话语中包含某个具有歧义的词、短语或整个语句本身可做多种解释,对方可能对之加以利用,有意曲解或故意调侃,当然也可能是出于无意的误解,幽默由此而生。
如:(1)Lady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a busy street): Officer,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Policeman: Just stand where you are and you will find out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 (王鹭,2005)警察没有正面回答女士的问题,而是委婉地告诉她不要站在车水马龙的街中间。
晦涩的毁誉违反了方式准则,从而产生了言外之意,即“站在马路之间很危险,再不离开就可能出交通事故,那时救护车会把你送到你要去的地方——医院”。
(2)有一次,赫鲁晓夫在一个公开场合对尼克松说:“美国国会通过的那个有关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臭极了’,臭得跟刚屙出来的马粪。
没有比马粪更臭的东西了。
”尼克松心平气和地说:“我想提醒主席先生,有一种东西比马粪还臭——那就是猪粪。
”(闻慧,2002)尼克松之所以说最后那一句听似莫名其妙的话,是因为他知道赫鲁晓夫曾经当过猪倌这个背景。
在场的其他人可能难以明白这个幽默,只有赫鲁晓夫领略到了尼克松话语的锋芒。
四、结语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H. P. Grice的合作原则,分析评说幽默会话,讨论如何通过违背“合作原则及准则”来产生妙趣横生的幽默,随之展示了语用学原理在解釋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借助语用学理论,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认识英语幽默,从而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当然,由于欣赏者具有个体差异,要正确理解、欣赏幽默,受话人/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欣赏同一个幽默话语。
比如,关联理论认为语言无所谓直接性和间接性,只是其关联程度的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可运用关联理论解释更多的幽默话语。
参考文献:[1]Attardo,Salvatore. The semantic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ies of humor [J]. 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1997,(10- 4): 395.[2]耿阿齐.迷你幽默(2)[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吕光旦.英语幽默——理解与欣赏[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0.[5]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1998.[6]Pocheptsov,G. G. Language and Humor. Kiev: Vysca Publishers,Head Publishing House,1981.[7]王鹭.看幽默故事学英语[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5.[8]闻慧.机智口才与幽默语言[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