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黑白装饰画——装饰人物第一章装饰意味的人物线描装饰人物的创作是门由人体写生开始的。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研究人物的个体特征及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将人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起来去思考,挖掘人物的内在气质,并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线描形式人现出来,为后期的人物创造奠定基础。
一、人的个体特征我们画人体线描,首先要研究人的自身形态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及个体的形体差异。
总体看男人体是倒二角,女人体为菱形,这是由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人体的对比和协调呈现出丰富的曲线变化,由此产生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没有任何造物能和人体相比。
女人体的形体起伏,饱满、柔软而又富于弹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青春美的魅力;男人体的浑厚、坚定、刚劲的体魄渗透着一种阳刚之美。
在写生中应注意大的形体转折与局部形体关系,如男人体整体量感与肌肉块的组合形成的美感;女人体应注重夸张丰满的乳房和胯部,表现柔性的曲线美。
人的面部特征也是人与人之问相互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其肤色、发色及其面部特征也有着相当多的差异,这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作用形成的。
白色人种前额宽大,鼻梁高挺,眼睛深陷,具有很强的雕塑感。
黄色人种面部起伏不大,结构不是很明显。
黑色人种面部较短,大孔鼻子,厚嘴唇,皮肤黝黑。
总之,不同人种之间面部特征有着较大的差异,同一人种之间也有一定的细微差别。
在人物写生中,要注意区别不同人物,准确把握人物的面部特征,绘制出各具特色的写生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人体的比例尺度在写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比例尺度直接影响人物的风格,高大的和低矮的人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何安排人体比例,关键是要注意头、颈、胸、躯干的衔接关系,使它们协调一致。
因为人体本身就具备一种对称的协调美,我们是在人体自身美感的基础上去夸张或者是强化我们的第一感受。
装饰人物的人体比例,没有特定的限制,而决定权在于作者的个人感受。
现代绘画和雕塑、民间木刻作品中有很多头大、身子短小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风格上的追求,人物敦实而有力量感。
如我国古代的陶俑、舞乐人物古朴而又豪放的形态夸张风格,一直影响到现代的雕塑创作。
与此相反的是把人物的人体比例拉长,强调一种秀丽、向上的风格。
总之,人的个体特征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变形夸张的手段来表现自我感受,并准确地运用“线”的语言来传达这种感受。
我们知道人不会孤立地存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化等因素会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行为、气质,甚至到对服装时尚的追求。
我国唐代的壁画、雕塑中的人物形态风格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富足,以丰满、富丽为美的时尚。
无论外在的仪表气质,还是内在的精神世界,不同的社会环境,塑造出不同的人。
所以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氛围,对于人物创作具有电要的作用。
二、装饰意味的人体线描装饰人物课程是否还需要人体线描?这一问题在各大艺术院校里始终存在争议,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画人体线描对装饰人物的创作有益无害。
我们所应探讨的不是“画不画”的问题,而是“画”的方法问题。
人体绘画,不单单是为了了解人休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人体形态的感受和表现人体的激情:提高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仔细分辨,抓准形体特殊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创造新的视觉形态。
装饰意味的人体线描是装饰人物绘画的基础,是装饰人物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与对形式美的探求结合起来。
这种训练和培养既包括意念与符号的抽象形态的升华,也包括共象的个性创造,到自然形态中去寻求属于自己的表现语。
分析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的转化过程,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互补的奇妙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将审美能力引向更高的层次。
这样的人物形态呈现的美感进入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相统一的广阔境地,以有限的语言表述着无限的精神世界。
它不是追求人物的形似,而是神似,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美学观念。
线描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最方便、最快捷的表现客观物质的手段,是对白然形态高度的情感提炼和概括过程。
线的艺术形式是较难把握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美学修养,并要改变以往的一此观察习惯和思维方法。
在装饰意味的线描中人体结构只是创作的一个依据,要注重美学的心理尺度和结构,更要注重人体线描的装饰性、趣味性和风格的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马蒂斯、毕加索的线描作品,看到“线”的魔力。
马蒂斯和毕加索在东方艺术与远古雕刻艺术的影响下,创造了线的艺术,这使整个欧洲艺术受到震动。
毕加索笔下那单纯、质朴、美妙的线条里,蕴藏着毕加索的生命激情与活力,同时反映了人体美涵盖了形式美最丰富的内容。
马蒂斯的线描,看上去很随意,没有任何理性和法则的支配,似乎都是在“似”与“不似”的形态中徘徊,表现心灵的感悟。
马蒂斯曾说:“总而言之,我追求的是表现。
”这种表现是追求艺术的真实,而不是自然的那种真实。
装饰意味的人体线描是感觉与理性的结合,来寻求一种语言表现方式。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一) 从整体动态线入手。
在人体写生中,把握人体的整体动态,线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般情况下初学者在画人体时,往往对人体进行局部观察,缺少整体意识,所描绘的人体容易缺少形体的连贯性,不够生动。
整体的观察应尽量用长线刻画,不必过多地表现人体结构的细节,并通过概括和归纳将人体转折形成的不规则的结构线条简化。
如:将单纯、流畅的线条赋予节奏和韵律。
(二) 注重线的形式美。
我们把线的形式美作为人体写生中研究的主题。
人体线描的表现,应尽量将人体的立体形态结构和转折,通过视觉转换为平面化的线的交错、穿插、虚实、曲直、疏密、节奏、韵律等线的形式符号,要注意线的风格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装饰人物的题材选择与构图形式装饰人物可供选择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
我们在进行装饰人物创作之前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题材,确定主题内容,采用相应的形式。
通常作品的成功与否与作者所选择的创作题材关系重大,如果选择的题材本身就没有什么可塑性,表现起来也会很困难。
所以在题材选择方面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选择好角度。
一、装饰人物的题材选择角度〔一) 文学戏剧题材。
如我国的历史故事《霸王别姬》、《包公陪情》;神话故事《自蛇传》等等。
国外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等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的题材。
这类题材相当丰富,每一个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特定的场景,体现一定主题思想,可塑性很强,留有一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类题材适合表现相对具象的风格。
(二) 少数民族风情题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居住环境、习俗风情、服装饰品等都有一定的差异,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表现题材。
有很多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生活风貌,服装、用具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适合装饰人物的创作,如苗族、白族、藏族等。
(三) 音乐、舞蹈、体育题材。
音乐方面的题材,主要是指人与乐器组合之间形成的美感,如大提琴与人,小提琴与人,萨克斯与人等等。
舞蹈题材,主要是民间舞蹈及现代舞蹈的展现,表现舞者的瞬间状态与节律变化的美。
体育方面的题材,主要是对各种运动形态的节奏、韵律的表现。
(四) 人物自身形态题材。
这种方法主要是表现人物的形态,没有任何情节和戏剧性,是依靠点、线、面语言因素来传达一种形式美的视觉效果。
这种题材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它完全脱离任何文字的情节表述,而是用形体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一种符号的单纯与力量。
(五)单体人物动态题材。
在进行装饰人物创作选题时,绝大多数学生会把视线投向大的题材上,而大的题材很容易落入俗套,难以产生好的作品。
事实上,在平淡的生活中完全可以找到好的表现题材。
如人体瞬间的一个动态;女人体酣睡或休息的形体动势;母与子的关系等。
在这此看似平淡的题材中发现美感是创意的源泉。
正如罗冠中先生说的:“我很少画名山大川,而喜欢在平淡的景物中发现美。
”也就是在人们不留意的小花小草,一把椅子,堵墙、一片小树林中发现美的所在,观众看了惊喜,即所说的“平中见奇”(见图48)e (六)人与景物组合题材。
人与景物的组合,指人与建筑、动物、植物及生存环境的组合。
这种题材的选择可以通过景物衬托人物,起到丰富画面、点化主题的作用。
在设计中要注意景物与人物的关系,语言表现符号的统一协调,使其浑然一体(见图49), 以上是关于装饰人物题材选择的六个方面,在确定了创作题材之后,便进人到画面构图阶段。
二、装饰人物的构图形式构图,是指形象组合中的点线面,以及黑、白、灰的,设置,及其形象在整个画面中如何安排的问题。
如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位置;人物是单体的,还是多体组合的;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等等,都是进行人物构图时要解决的。
作者通过构图和组合形象,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装饰人物的构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原则上必须注意画面结构的多样与统一。
一般情况下,装饰人物的画面是由人物与景物,人物与动物,人物与道具构成的。
因此,在创作中首先要考虑人物与景物的关系,确定画面重点是景物还是人物;分清画面的主次关系,繁简关系;主体形象的位置及陪衬形态的安排。
画面构成部分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重点部位要着重刻画,其它的要一带而过。
要使画面体现出层次关系,虚实关系,藏露关系,完整与不完整的对比关系,多种因素统一在整体之中。
装饰人物的主要构图形式有以下几种:(一)平视构图。
这种透视的特点是视点不集中,描绘的人物一律是乎视,画面可以左右无限延长,上下可以无限加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形式。
(二)俯视构图。
这是一种鸟瞰式构图方法。
一般是从上往下观察、描绘人物,可以把人物画得更加完整,调整角度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环形透视构图。
这种构图方法没有固定的透视点,其视点是围绕对象做“环”形态,类似广角摄影,全方位地展示景物对象,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四)逆向透视构图。
这种构图方法是与焦点透视法相反的,近小远大,违反常规,作品呈现出种特殊的装饰性视觉效果。
(五)混合透视构图。
这是一种把两种以上的透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混合使用的构图形式,也是一种求全的理想化方法。
如平视构图与俯视构图,可以在表现景物与人物共同存在的画面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六)几何形体框架分割构图。
通过对几何形体进行分割完成的构图。
无须考虑任何透视方法,完全是一种平面上的规划和设置。
在设置中要注意空间和疏密的安排;方圆、动静、曲直、节奏、韵律对比关系的变化,体现形式美感。
三、装饰人物的画面构图与情境分析装饰人物构图形式的选择要与所想表达的情感、意境相吻合,不同的情调、意境要采用与其相应的构图形式。
构图对装饰人物画的情感和意境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